万曙:学科创变 再塑医院高质量发展源泉
2022-03-08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基于既往优势,与时俱进谋创新,有志者事竟成。
“创新引领,多学科交叉融合,再造优势学科集群,让医院成为杭州城西北及周边百姓诊疗的首选医院。”
2021年12月底,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在全国400余家单位中,以第12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这一“国字号”称号,代表着该医院神经介入科综合实力已步入浙江省内前茅,全国一流行列。
万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是浙江省医学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神经创伤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浙江医院副院长万曙表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除了夯实既有学科优势,也要补齐短板,针对区域百姓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打造更多学科专长,再添王牌竞争力。
医院官网上发布的以上主题新闻最下方配有的团队合照中,除了“中年人”万曙,是“清一色”的年轻人,目测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团队的精气神,可反映医院的发展底色;多学科精进,曾以“老年医学”见长的医院,正焕发新的青春。
秉承优势 考量不足
“臻德精术,创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院。”
万曙介绍,始建于1954年,曾以服务干部医疗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主旨的浙江医院,于1979年全面对外开放后,经多年砥砺前行,当下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目前形成灵隐院区和三墩院区,平湖分院、衢州分院、金华分院为一体的新发展格局,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和委省共建培育专科“老年医学科”各1个,同时建有“浙江省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和重症医学这一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自2020年12月底与浙江大学牵手合作,挂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后,医院发展正步入“提质换挡”新时期。
“重症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是支撑医院发展的两棵大树,心脑血管、创伤等相关急重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的管控水平,则事关大树树干,甚至枝叶的成长和繁茂。”万曙表示,多年来,医院重症医学和老年医学的综合实力一直排名全国前十。但随着区域患者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补齐更多学科短板成为医院“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程。
2018年6月,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旨在全方位创新管理和诊疗模式,一院两区联动,打造杭城百姓心目中有口皆碑的“未来医院”,医院管理团队以外科能力提升,创建多学科集群,做强心血管和脑血管两大支柱为具体目标,逐步强化资源整合。
“永远感恩浙大一院对我的培养。”正是基于以上背景,2018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21年有余的万曙,进入浙江医院的管理团队。在浙大一院,从神经外科普通医师,到学科骨干,再到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和急诊创伤中心的负责人,万曙逐渐成长为业界知名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是挑战,也是机遇。将更多经验传递给年轻的团队,服务更多患者也是我多年的梦想。”当大的梦想遭遇新的平台,万曙二次创业的激情被点燃。
万曙介绍,介入手术,尤其是神经介入代表了脑血管病微创诊疗的发展方向。此类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流程,需要进一步打破包括神内和神外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行更为规范化的管理,再造综合救治平台。“对浙江医院这样以老年医学和重症医学立身的医院来说,心脑血管病诊疗平台建设尤其需要。”
“当然,整体效能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万曙表示,因内、外科发展思维模式存在差异,管理理念亦有不同,加之形成“一院两区”格局后,存在相关学科较为分散等问题,脑科中心创建之初曾遭遇了一定的阻力。
“党建引领、文化带动、学科创新、共创一流”。万曙表示,基于这“十六字方针”,在管理团队的全力支持下,医院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内源驱动力”被找到:学科团队需要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每位医护人员都需要个人的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给予新型绩效激励机制,医院的学科融合发展将呈现出“1+1>2”,甚至“1+1+1>3”的新局面。
2018年至今3年间,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不仅在脑血管病诊疗、眩晕及神经退行性病变领域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行业肯定,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3年来,脑科中心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共计100+分,多篇研究性论文被脑血管病权威期刊《Stroke》杂志收录,承担了包括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在内的课题共10余项。
“打破此前专病专区格局。目前,一院两区内,所有入院脑病患者已实现病区的合理分配。神内、神外和介入患者可共处一室。医护共管,各有侧重的新型诊疗体系正成形成。”
创新引领,多学科交叉融合,再造优势学科集群。
臻德精术,创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院。
党建引领、文化带动、学科创新、共创一流。
学科联动 质效双升
2018年10月底,万曙牵头,浙江医院神经介入科创立,同步成立的还有“脑科中心”。脑科中心的成立,旨在推进医院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打破学科间壁垒,实现神经内、外科的进一步融合。
“融合中心制”是万曙到浙江医院不到1个月,推出以上“大动作”的核心理念。万曙解释,因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间存在天然的融合及交叉属性,整合这两大学科资源,可进一步实现相关专科的融合,提升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患者诊治流程的一体化建设水平和诊治效率。
万曙介绍,例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规方式是内科进行药物控制,但其中一些特殊患者,则需要通过外科干预。为此,医院脑科中心在建立之初,就打造了脑血管病专科、退行性病专科和神经重症专科,3个专科形成一个有机的纽带,此前貌似独立的科室强化互动和融合后,综合诊疗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此外,脑科中心还在“神内”“神外”和神经介入三角紧密衔接基础上,着力推进医院ICU、神经电生理,以及放射、影像等科室融入中心建设,群策群力,实现多学科联动的新格局和新效能。
院区协同 高质未来
“当下,医院的脑血管病智慧诊疗已经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神经退行性病变及眩晕专科的建设,也获得了全省,甚至华东地区的行业认可。”万曙表示,近3年间,因品牌效应提升,区域和省际周边的安徽、江苏等地越来越多脑科患者选择来到浙江医院诊疗。与此同时,医院脑科中心团队从最初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到现已拥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学科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接下来数年的“十四五”征程上,借力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的支持,浙江医院的科研能力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发动机。从临床到科研再回归临床,致力于尖端诊疗能力提升,“一院两区三分院”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内,推进区域所属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同质化和更多学科齐头并进,是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
以脑血管病血流动力学研究作为抓手,结合人工智能辅助手段,制定区域,甚至影响全国同类疾病诊疗的规范,再造脑血管病诊疗的“浙江模式”,正成为万曙和浙江医院管理团队的新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