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生态下职业教育餐饮类实训基地集群建设的探索
2022-03-08邵志明
摘要:产业学院生态正勾勒当下职业教育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发展样态与格局趋向。政校行企协同,着力打造全要素、全方位对接产业发展的实训基地集群,俨然是产业学院运行的重要支撑平台和实体依托。生态导向下的实训基地集群建设,在统筹主体参与、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权责分工等方面构建闭环,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本质诉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在打造烹饪与餐饮产业学院生态要义下,着力构建餐饮类实训基地集群,从架构“1站3基地2中心”的结构模式、功能化定位“六位一体” 的机理内涵、匹配化设计权益与配置收益机制等方面推动实践运行。同时,从优化发展视角提出职业经理人制度、资源中心建设、双线模式教学等措施与路径。
关键词:产业学院生态;餐饮类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集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1-0062-07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建设若干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當前,多主体参与下倡导“共建、共管、共享” 的产业学院模式,正在创产教深度融合新样态,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1]。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共建的核心基础设施,也是产业学院运行的主要依托载体。2020年9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显然,产业学院生态下建设实训基地将进一步聚合主体、统整资源、优化治理、联动发挥多重功能,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
自2017年以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旅专”)本着深化产教融合和联盟式共同体发展战略,在政府统筹下着力在原二级学院酒烹学院基础上筹建烹饪与餐饮产教融合学院。该产业学院以上海旅专—豫园餐饮集团作为组织结构的“双聚核”,联合上海烹饪餐饮协会、奉贤区海湾度假区管委会产业园区等打造生态化共同体,联结校内外场域、资源、资金等,以混合产权、契约等形式建设海派餐饮美食艺术实训基地集群(以下简称“餐饮基地集群”),助力构建具有现代产业学院生态结构形态、属性和功能的人才培养系统化支持平台,对多元联盟办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一、问题缘起与建设逻辑
第一,打造生态化共同体,推进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职教20条”指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彰显多元一体的结构模式,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形成融合化的主体形态。生态重构下耦合化、跨界式形成的产业学院具有双重价值,即增强服务社会的公益属性和促进产业经济的效益属性。实训基地作为支撑载体和核心操作平台,集合多元资本、技术等要素,实现教学、生产、研发、孵化等的互补与互助。通过有特色的结构形态、契约式的权责赋能、制度化的收益分配等,可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多元办学。
第二,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引企入教的结构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引企入教,探索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产业学院样态以企业深度参与为要义,从原先的合作型上升为融合型,产与教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贴合。其制度化设计产权共享、权责分担、利益共赢等,凸显深化产教融合的多维度实体运作。实训基地作为其核心操作载体,诉求企业资源引入方式的结构化变革,由原先合作捐献型向产权配置型转型。作为投资大、资源聚集效应强的重要依托实体,亟需兼顾各方权益需求与匹配职责等,从而推动校企共生价值目标的有效实现。
第三,促进双元育人效能,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环境支撑。“双高计划”推动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核心指向职业教育驱动地区产业发展和社会人才培育。专业群内涵建设需要专业融通,并构建起校企双主体、教师双导师、学生双身份的育人模式[2]。其内部联动发展的本质目标是“育人为本”下对接岗位群标准,实现人才职业素养培育与技术技能提升的统一。当前,产业学院建设中不论是以群建院还是以院建群,均着力打造集教育、生产、创新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育实体,以推动人才规模化培养。实训基地作为多元集资共建的运作场域环境,为专业群落实校企制度框架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可持续运行的载体支撑。同时,在实训基地集群化建设中,更可架构立体的平台环境,促进学科专业交叉创新点的生成和技术技能新视角的共现,并从课程与教学、文化与育人等方面完善对人才培养结构化范式的经验积累,为打造高水平的专业群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和载体保障。
二、产业学院的内涵要素表征与闭环生态关系图谱
“产业学院”缘起于英国的“产业大学”,指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创造的,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及服务的开放式远程学习组织[3]。早期的形态严格意义上是网络学习平台而非实体性质的办学组织机构。产业学院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经历了多种模式,如二级学院和企业合作的混合模式、企业根据产业需求的自建模式、区域性地方政府与院校合作模式等诸多形态。新时期《指南》明确了产业学院由政校行企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内涵定位和建设要求,生态视角表征其内涵、解构其机理,指引资源载体等构建。
(一)产业学院的内涵要素表征
产业学院是“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优势专业(群)合作兴办的职业教育实体化运行的产教融合联合体”[4],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于一体,促进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创新。当前,公办院校利用社会资本等共建混合所有制属性特征的二级学院或二级学院型机构是主流趋势。
传统意义上的二级学院是在行政部门管辖下的办学机构,产业学院则诉求一种多元主体管辖及多元结构融合。对比传统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办学的关键要素向度见表1。
(二)产业学院的闭环生态关系图谱
产业学院是社会多元主体“跨界合作”下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教育深度对接产业发展的联合体[5]。《指南》诠释了它由政校行企等多主体辦学的特征,具备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各因子互动联结、各关系联动耦合,体现互利共赢的生态要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逻辑,见图1。产业学院运行生态在优质长效演进中要求资源聚集共享、产教创衔接、专兼师资互助、协同育人、集群联动推进等机制设计,直指“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属性特征,彰显出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与平台构筑的机理革新。
上海旅专以政校行企协同改革二级学院,在市教委装备处的专项资金设备与奉贤区产业园区的物业场地等公有制资源基础上,引入区域知名餐饮集团——豫园餐饮集团等非公有资本以及行业协会资讯技术等,混合资源、资本打造烹饪餐饮产业学院的生态闭环,着力构建餐饮基地集群,打造混合融通的支撑平台和运行载体。
三、生态导向下实训基地集群的架构设计与运行机理
《指南》指出,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基地。上海旅专烹饪与餐饮产业学院联合区域龙头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结构组合校企基地群落,融合化实现共建、共管、共享。以此架构设计“1站3基地2中心”集群形态,综合发挥“六位一体”的运行功能,配置构成相称、比例相当的权益内容,以展现可持续长效发展的内在诉求。
(一)集群化构建“1站3基地2中心”的实训基地
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区域中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产业的厂商和协会等组成的群体[6]。深化产教融合,按集群理论构建基地群落,将聚集资源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指引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质量[7],作为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教育领域备受重视。自2005年教育部提出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后,各地在场域上呈现校内、校外,方式上展现共建、自主等多样形态。校内实训基地是从职业院校便捷性出发而构建的专业型小规模形态,校外实训基地则更多从顶岗实习延伸以及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较大规模形态。现代产业学院生态下要求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兼具多重功能的大型实验、实训基地。
上海旅专基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思想以及产业学院生态构建的需要,以烹饪餐饮类4个专业组建的专业群为基础,以海派餐饮产业集群为链接,优选集合豫园餐饮集团下属龙头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集资共建“1站3基地2中心”实训基地集群(见图2),多元共谋发展路径和合作方式,推动区域产教协同发展。
1.侧重技术传承与研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要义,院校提供场地,引入企业生产设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为主线,以仿真实训集合部分真实生产为主要形式。海派餐饮基地集群中校内部分主要以传承海派餐饮的基本内容为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的基本制作工艺为基础进行实践,同时,结合活页式教材进行针对性学习与实训。在豫园餐饮集团下属3家企业的关联依托下,分别形成侧重海派中餐的沈大成基地、海派中点的绿波廊基地、国际酒店品牌的豫园万丽中餐菜点基地。学生先在仿真实验室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然后引入企业项目进行真实的研发生产。着重依托大师工作室、现代师徒制等模式开展双师授课与实训,旨在提升本土化老字号产品的新技术革新和菜点国际化融合。
在生态导向架构下,3个校内基地联动整合资源、交叉协作创生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下的共生。在三年多的实践中,组建3套规模化流水线、3个大师工作室研发平台,工艺改良50款,师徒带教400余人。基于本土餐饮老字号结合国际酒店集团餐饮部的融合性需要,完成了传统与创新工艺的产品迭代设计和研发生产。
2.侧重产品孵化与创新运营的市场化中心
实训基地中院校与企业协同实现的技术革新与市场化孵化运营是直接产出效益与检验效能的重要标志。基地2个中心面向市场,分别是旅专天马国际美食孵化交流中心、奉贤海湾度假区农创产品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旅专天马国际美食中心是以旅专土地产权、集团3家企业投资设备的前店后院式实体运营店,以理事管理委员会的方式组织市场运营,将研发的新品进行市场化营销。在此过程中,学生轮次循环在真实场景中参与生产实践、服务实践等运营活动。海湾农创产品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则是奉贤区管委会协同旅专与3家企业集资建成的农创特色中心,主要是区域性创新创业的孵化园和网络化销售平台,将本土农产品结合海派本帮菜点进行产品研发和网络市场销售。在此过程中,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结合本土原材料供给,运用于农创产品研发与生产、推广与销售等实践运营活动。
校外联动建设的2个中心的侧重点各有差异,但共同为海派美食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产品创意孵化和市场运营。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前店后院共推出产品300余款、农创产品新品菜点80款,农创中心还获评区域优质产业园基地。可见,通过实训基地推进落实了海派餐饮的创新、孵化、运营等市场化、社会化前进步伐。
3.侧重业态标准指导与培训的社会化鉴定站
行业协会具有为产业发展把持风向标、定位新方向的作用,也是业态标准制定与社会化培训的直接参与者与指导方。实训基地群联结行业协会共同参与,为生产、创新、孵化等奠定了基准和方向。在校企联合研发与运营中,将优质的新生项目规格化、标准化地总结沉淀、组织论证,实现社会化,势必需要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尤其在2020年后,行业协会承接开发新的行业标准,更加快捷地对接社会新需求,发布培训新指导,并组织管理考核与鉴定。鉴定站成为承载行业资讯引领以及将研发成果固化与社会化延伸的作用。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产业学院主体之一的上海烹饪餐饮协会在实训基地集群建设与运行中,联袂开发了2个专项职业资格证书,分别为海派点心、本帮老八样,作为区级鉴定上岗证书,经过5轮左右的培训鉴定试点,海派点心项目正申报上海市级专项技能标准建设。可见,行业协会管辖的鉴定站作为基地群组成部分联结项目研发、推广,亦可展现社会效益。
(二)功能化定位“六位一体”模式运行的内涵机理
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政府主导、职业院校主导以及企业行业主导[8],是三种典型的单一独立主导型模式,在功能发挥、资源利用、治理效率等方面显现出局限性和动力不足现象。深化产教融合,倡导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结构改革,有助于发挥更多元功能。同时,《指南》指出,实训基地要求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实训基地集群,联结政校行企多主体,联动产学研孵多功能,优化协同提升内生动能。
上海旅专烹饪餐饮产业学院的餐饮实训基地集群,以政校行企四方混合所有制形态构建,在平台组织架构中展现共建、共管、共享的本质内涵。基地集群设置分工协作的5大职能部门,协同凸显6大功能,综合形成六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1.一体化多部门的分工协同运行
海派餐饮实训基地集群采用理事会决策、管委会协商的一体化运作模式,设置基地副院长统筹管理,组织分工、细化落实的部门分为基础教学部、生产实践部、管理评估部、创新研发部、孵化推广部。基础教学部协调专业群耦合开展通识课程教学,生产实践部负责生产性项目引入输出,管理评估部对教学生产质量进行监控,创新研发部是研发新技术工艺的科研机构,孵化推广部负责对校外2中心的管理和成果推广应用。
2.集约型多元化的功能属性输出
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9]。基地集群在混合所有制结构下重组各主体参与经营的方式,集约式发挥功能与价值输出。生态导向下实现各自功能对接与价值匹配式运转,定位“六位一体”的内涵功能属性,即仿真/全真实践教学、餐饮产品真实生产、技术改良与研发创新、孵化与创新跨界经营、标准制定与行业竞赛、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三)结构化配置各参与主体的权益及其比例权衡设计
餐饮基地集群融合了多元主体,筹措了多元的资源与资本,混合所有制的结构诉求生态导向下需求构成相称、权益比例相当。按照投入资本资源的比重约定配置利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等,形成合同文本,细化各方的权责利,做到合理、合规、合法,并有章可循,促进可持续长效发展。
1.基地集群主体的权益分配原则与依据
產业学院生态下实训基地集群出资各方的利益需求不尽相同,尤其是企业作为出资较大的投资方,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是提升其积极性和增强活力的有效保障。同时,学校作为主要的出资参与方,必须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提升服务社会的公共效益,输入资源与输出效益比对,如图4所示。
与此同时,各参与主体按契约明确权、责、利,建立保障依据。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具有监管教学与生产的责任,原则上不参与经济受益的分配。院校对实训基地有使用权、管理权,具有规划发展和日常运作的职责;以提升学科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实力、学生技能发展水平等社会效益作为主要收益,并按照一定比例收益分配师资劳务和循环建设费用。企业作为主要出资方负责对设备的投入、使用以及管理,参与人才培养规格的方案制定等;获得政府税收政策倾斜、对毕业生优先使用权、创新成果受益的分享,按照较大比例获取经济受益。行业协会作为资讯提供方、技术指导方,参与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和新标准建设;获得标准化培训项目招生权、培训收益分红等作为利益获取方式。
2.基地集群溢出效益的权衡化比例分配
餐饮基地集群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项目,溢出经济价值体现产业生产带来的直接获益,也是企业持续参与建设的动力源泉。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政府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参与经济利益的分配,只起到分配过程中监督与监管的作用。公办院校作为国有资产参与共建基地,按照一定资金以及人力资本和专业品牌入股,占基地30%股份;企业作为重要投资方,集团占有基地60%的股份,三家企业平均分摊;行业协会按照资讯、培训等效益,占股10%,如图5所示。
按照混合所有制组建的基地集群,各方三年来承担了收益与风险的共担共享,良好的运行环境和管理持续推动产业学院生态不断完善。除现金分红外,各方还获得无形的溢出价值,如奉贤海湾创业园获得区域五星级创新创业园区(2019年)称号,餐饮专业群4个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95%以上,3个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大赛获市金牌、全国铜奖(2021年)以及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银奖(2020年)等。海派餐饮产业的发展和政校企等社会美誉度的提升无不展现基地集群带来的多元效益和价值。
四、生态优化下实训基地集群发展的完善措施与路径
政校行企协同构建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集群,是实体化支撑产业学院建设的基础性依托。依据餐饮实训基地集群建设的实践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模式、革新治理机制等,将持续带动基地有效运转,进而实现产业学院生态优化。
(一)优化平台运行效能,探索理事会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实训基地集群建设实践中,理事会制度较好地体现以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生产效益为要的主旨思想。基于理事会制度,先后成立管委会、监事会等机构,共同组建了基于实训基地的管理部门,但在实践中发现,政校行企各方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等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不间断的会议、不停息的报表等影响教学和实训的运行效能。因此,优化产业学院生态,在理事会制度下把握重大决策和方向指引,可对混合产权的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的分红管理等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依据现代管理理念,对实训基地各模块协同组织。校企双方的优质师资可从产权复合资源调配、财权管理等方面解放出来,更多从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创新等方面助力产业发展动能建设。职业经理人制度从客观上评价过程与绩效,混合资本的进入、退出渠道管理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发挥的重要优势[10],从而建立与完善进入与退出机制。因此,优化发展生态下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从管理效能和评价管理上实现基地集群的优质发展。
(二)充实基地内涵建设,打造产教融合实训课程资源中心
现代产业发展更新迭代,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等不断涌现,行业企业在社会市场运行下积累诸多与时俱进的新经验、新资源。在餐饮实训基地集群构建中,除了经济资本引入以外,知识产权等形态的资源也被循环往复地引入课程实践,给整个产业学院生态注入了多元新生活力。实训基地集群的优化建设与运行,以专业群与岗位群衔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教学标准与产业要求匹配等实现生态化有机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下配置优化课程资源建设,为实训基地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效益提升、工艺创新提供了实践准备。学校以理论体系架构学科框架,企业以优质项目集合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生产性内容以案例化呈现过程型资料,以知识产权呈现内部核心资源,以系列化内容组合构建产教融合资源中心,生态取向下共同开发、共享使用,可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础和有力依据。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孵化知识产权型专利、1+X技能证书标准等兼具市场价值的再生社会资源。
(三)探索双线融合模式,营造智能化實训空间的物联环境
当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俨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略,实训教学作为重要的部分展现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同时,数字时代的来临,使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也诉求教学形态的调试与转变。因此,实训基地教学方式的迭代必然要顺应时代发展,展现“双线融合”模式。职业教育的“双线融合”指的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线与揉合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线的混合融通[11]。实训基地集群平台下,校企各方协同实施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显然需要更为多元开放的环境支持。5G时代,万物互联让资讯更为快捷、信息更具实效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创新的工艺、开发的新产品也将第一时间获得应用与推广。此外,人工智能技术、餐饮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应用均可通过实训基地的智能开放环境得以链接。实训基地的时代性构建给予教学新的空间,双线融合模式的探索为教学赋能增效。链接智能化技术、营造物联环境新形态的职教实训开放新格局,将体现实体化与虚拟化的空间结合,让实训基地建设更立体,功能更多元,人才培育和技术产品创新更符合当下发展需求和时代趋向。
产业学院生态展现了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下共同体的追寻。依托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实训基地集群作为载体,为企业转型升级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体化、混合融通等合作新范式,助力区域产业发展、产能升级。上海旅专的餐饮实训基地集群建设实践,为现代烹饪餐饮产业的人才共育、海派餐饮文化的传承等提供了实践经验。新时代,餐饮类专业实训基地集群的发展必然需要多元共生的资源聚集、资讯互通、效益共享。
参考文献:
[1]]李艳,王继水.我国产业学院研究:进程与趋势——基于CNKI近10年核心期刊的文献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2-27.
[2]胡计虎.“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J].教育与职业,2020(13):51-56.
[3]Hengyi Yua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J]. Advances in Higher Education,2020(7): 98-104.
[4]吴金铃.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18):31-35.
[5]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3):96-104.
[6]黄宾,于淑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新发展及其实践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0):101-105.
[7]黄启良.对接产业链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群联动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78-81.
[8]陈洪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20(2):63-64.
[9]李娇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根据探析[J].领导科学,2020(2):116-118.
[10]张飞雁.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
[11]邵志明.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实现“双线融合”的价值意蕴、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基于共建式课堂生态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