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早筛和规范化之路,任重道远
2022-03-08牛荷
牛荷
时至今日,癌症,依然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
在对2020年全球185个国家36种类型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占全球病例23.7%,中国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新发癌症和死亡病例均居世界第一位。
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到,她所在的消化肿瘤内科诊治的患者中,95%以上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仅2020年这一年,所在科室的门诊量就超过4万人次,住院量将近1万人次。
面对庞大的癌症患者群体,虽然近年来癌症的治疗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仍待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癌症患者的治疗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
实际上,从正常的组织发展到癌症并非一朝一夕,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以胃癌为例,从健康的胃、到浅表性胃炎、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肠上皮化生、再到异型增生,最后发展成胃癌,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年以上。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的预后就会大大提高。
“就消化系统肿瘤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是让这类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巴一教授认为,从我国目前的癌症发病情况看,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一经发现大多已属中晚期,想获得较好的预后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多种癌症在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公众容易忽视,导致延误就诊。比如,具有“癌中之王”称号的胰腺癌,早期也没有特异性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腹胀、腹痛,不会引起重视,超过60%的患者会被误认为是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以致于贻误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时机。另外,大众的防癌体检意识还是相对薄弱,比如胃镜是筛查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愿意主动进行胃镜筛查的人群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巴一教授表示,“很多患者抵触做胃、肠镜筛查,身体没有不适症状时,常规体检也不太重视,大多都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开始看病,但有明显症状时,极有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而且并不是每种癌症早期都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千万不要等身体已经出现症状了,才想起来体检。”
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同期别和癌种5年生存率各有差异。全体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60%左右,而晚期患者只有10%。随着治疗方式和抗肿瘤药物不断推陈出新,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提升。
据SEER数据库最新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的不到50%,提高到了如今的近70%,整体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癌症患者都能够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诊疗过程中,“规范化”非常重要,从肿瘤的诊断、分期到适不适合手术、用药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每一个治疗决策都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深远的影响。
巴一教授谈到,“目前国内的规范化治疗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巴一教授正与科室医生教学查房。
一方面,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诊疗质量的参差不齐。一般而言,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要参照国际或国内癌症治疗指南的证据,这些证据都来源于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如果没有这样足够的知识储备,就无法给予患者规范的治疗决策,最终导致患者去不同的医院就诊,得到不同的治疗方案。
“不是每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预判全都是正确的。这个时候需要一套权威的治疗标准,也就是规范化治疗,这对一些地方基层医院而言,更加必要。”巴一教授说,之前她的团队也遇到过处在II期临床阶段的肿瘤治疗药物,曾在几十名病人身上看到非常好的疗效,但扩充病例以后才发现,实际效果并非如此高效,之前的高效更像是一种“结果偏移”,所以参考权威指南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的肿瘤规范化治疗,在她看来,应该坚持对肿瘤医生的继续教育,充分跟进前沿进展、熟知指南,这样患者不管在哪里就诊都能得到同质化、规范化的治疗。
另外,癌症治疗本身是一件复杂的事,肿瘤有明显的异质性,这也表现在癌症患者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上。为了进一步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抗肿瘤新药不断在研发,新的治疗方案和探索也层出不穷。
巴一教授认为,医学是在不断進步的,很多治疗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所以既往获批的药品适应症或者写入指南的治疗方案也有可能是过时的,那么在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可以基于当下较为充分的临床证据给患者一些超适应症、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疗,进一步探索诊疗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充分遵循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进行严格的管理。
“如果每位医生都不愿意尝试合理的探索,医学也很难进步。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没有标准治疗的病人而言,参加新药或者新的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着看到疗效好的小样本量的研究结果,就能直接用于临床实践。”巴一教授说。
在她看来,规范化治疗和合理探索并不冲突,怎么平衡好这个度很重要。推荐超指南的探索都在临床研究监管下进行,以充分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