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探索

2022-03-08卢晓燕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构历史能力

卢晓燕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这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

一、融合:基于反思,生成策略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历史大单元教学。随着实践的深入,我們不断反思:在单元教学中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基于实践与反思,我们开始探索项目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将历史单元教学与项目化学习融合,开展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进而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发。

这样的教学策略通过单元教学整合知识,深度建构,通过项目化学习解决问题,实践运用。二者有机融合,通过指导学生围绕主题任务开展合作探究,提升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实践:基于案例,形成模式

我们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打破教材单元原有结构,对课时进行统一规划,汇整成一个统一的历史主题任务,统领整个单元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讨论展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历史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任务发布:明确任务,自主合作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有4节课,主要讲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等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细碎,学生识记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我们打破本单元原有结构,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为主线,设置主题任务:建立孙中山的人物传记目录并为之做一篇序言,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这一时期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

上课时,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孙中山是本单元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本书编写目录,并做一篇序言。任务发布后,学生进行分组研讨,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学习转换成真实问题的解决,教师教的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二)知识建构:主干梳理,体系建构

为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首先要对单元知识进行主干梳理、体系建构。这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年代尺等工具概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然后通过学生展示、小组合作补充完善,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整合起来,厘清事件的基本脉络、因果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讨论:要编写孙中山先生的传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你将收录哪些事迹?对照年代尺进行查找,合作完成传记目录。

在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想要了解更多知识。学生在梳理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共疑共思,继续探究本单元更细节、更具体的内容,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主动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深度加工。

(三)诠释表达:迁移运用,自主表达

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加工、汇总,初步形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本书的框架及目录。接下来要完成为这本书做一篇序言的任务,实现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自主进行诠释表达。

唯物史观指导我们要全面、客观、辩证地观察、评述历史人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体验者的姿态,将人物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思考,深刻体验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感受历史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艰难抉择、责任担当,进而感悟事理,生发情怀,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获得发展。

学生用自己饱含感情的文字,概括孙中山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以曲折的史事发展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汲取人生智慧和能量,打开深度学习之门。

(四)展示交流:合作分享,反馈完善

学生的作品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组员相互进行评价分享,找到优点和不足,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然后在班级、年级层面展评优秀作品。

三、反思:总结省思,改进提升

历史主题单元教学培养学生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在对史事的全面认知与把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整个学习过程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主动建构、多维合作、持续探究,为创造性学习和历史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可能。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高质量的学习任务设计是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首要前提

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高效开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任务设计。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就像触发器,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点燃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学习建构与实践运用的高度统一。

(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是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基础

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建立在学生对知识与能力主动建构的基础上,这一过程不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加工,而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运用有效工具,通过巩固、转换和内化等过程将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故而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梳理、提炼、重构、阐述、解释、迁移,加工成有意义的、完整的知识。

(三)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目标

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最终指向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培育,指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迁移运用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的生成。这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从认知历史到表达历史、展示历史的转变,还可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迁移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是实践探索的最大收获

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具备融合、实践、创新的能力,更深入地联系现实、联系社会、联系生活,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

猜你喜欢

建构历史能力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建构游戏玩不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