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三进”路径
2022-03-08赵丹妮
赵丹妮
2021年10月,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中国的生命教育正式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名义全面进入学校教育全学科的落实阶段。
虽然《指南》所规定的进教材的内容可以在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材中找到相关部分,但这些内容相对独立地分布在各个学科里,缺乏一条“主线”来贯穿始终,因而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产生阻滞。
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首先要廓清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厘清生命教育与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之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打造四大体系,助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一、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
(一)树立“二维四重性”生命观
人的生命具有“二维四重性”。所谓“二维”,其一是实体性生命,即自然性生理生命;其二是关系性生命,即人文生命。所谓“四重性”,是指与人的实体性生命相对应的关系性生命,又由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组成,即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人的“二维四重性”生命相互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二)树立“四维”健康观
现代“四维”健康观,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提出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21世纪人类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完美整合。
(三)树立“生命至上”安全观
“生命至上”的安全观,毫无疑问地将生命放在首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学校安全则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四)“三观”互相支撑,高度统一
基于上述解读,不难看出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三者的关系:人类生命如要全人全程全面发展,安全、健康不可或缺;生命的存在通常以健康与安全为前提,安全健康不保,生命质量无从谈起;人的心灵残损,生命价值则无从体现。
二、正确理解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仅让受教育者有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还包括如何使之适应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更要让受教育者学会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色彩,实现生命幸福与人生不朽的终极目标。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便是关乎人之生命的教育,是培养正确的科学与文明、道德与生命价值观念的教育,是培养安全健康的生存能力,实现对生命的成全。
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全人全程全面的生命发展。由此可见,要使《指南》落地生根,需要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的统领,在生命教育的视域里构建安全与健康课程和教学体系。
三、构建“四大体系”,促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一)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培训体系
一是突出专家引领,加强专业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挥河南省生命安全教育专家组织的指导作用,编写针对管理者、教师等不同对象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手册》,强化统筹指导,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准确性、系统性。
二是注重政府推动,加强政策支持。在省级—市级—区县级专设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组织专题培训,加强审查把关。
三是注重培训赋能,加强高校支持。遴选前期有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基础的院校,设置培训基地,在“国培”“省培”“市培”中嵌入生命安全教育模块,面向校长、教师等不同群体进行分级分层的线上线下培训。
四是注重职前培养,加强师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课程群,贯通职前职后,培养具有生命化思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素养的未来教师。
(二)构建“生命教育引领全学科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生命教育为引领,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科特点,打造以道法课程、体育、健康为核心主干课程,增加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鲜内容,进一步加强学段学科间的纵横衔接,多学科融合渗透的课程体系。如在道法课程中增加抗疫精神、人际交往等内容,实现崇德向善维度的培育;在体育、劳动教育课程中设计适合青少年生命发展阶段与发育规律的相关内容;与生物、科学课程结合,探索生命的奥秘与机体的秘密,实现科学求真维度的培育……如此一来,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形成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协同育人模式。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共育体系
推动大中小学协同,强化校政社家联动。学校、家长、社区要深入理解不同学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上好全学科渗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系统课程;家庭发挥强化作用,助力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意识熏陶;社会发挥辅助作用,协同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落实不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工作职责,营造良好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态环境。
(四)构建“全景泛在式”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资源体系
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各领域各核心要点开发数字资源,搭建“网络课程资源+虚拟仿真实验+生命安全体验馆+国家安全教育平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通过虚拟仿真、游戏互动、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实现生命教育理论与安全技能训练的有机整合。
愿我们用充满生命关怀的积极努力,创建学校乃至全社会青少年安全健康的良好环境,让青少年安全生存、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小学教师生命情怀培育路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BJY024)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基础教育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初等教育学)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