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教学法在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8汪晓纯王长远姚笛王欣

中国食品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法食品

汪晓纯 王长远 姚笛 王欣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食品中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如形态观察、分离、培养、初步鉴定等。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在进行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时仍是照本宣科,并没有结合实际生产实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通过运用任务教学法结合生产实践的方式,对食品微生物学进行了教学改革,本文对相关教学改革进行了介绍。

一、任务教学法介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服务于多种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培养科研工作所需的研究型和设计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校在食品类人才的培养上采用了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动性为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提出并分析和解决问题。任务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做中学”教学理念,他认为一切的学习都应来于实践经验,学校的学习应该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应按照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安排相关教学活动。20世纪末,杜威的教学理念开始应用到语言教学之中,博雷泊(N S Prabhu)于1979年应用任务教学法教授学生语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耶登(Janice Yalden)于1987年提出了有关任务型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具体步骤和技巧。直到1989年,纽南(David Nunan)的《语言课堂的任务设计》著作出版后,任务型教学理论体系才正式形成。该书中详细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后来,威尔斯(Jane Willis)发表了《任务驱动学习框架》,任务型教学法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

我国对任务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数学、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等。如,在外语教学中,诸多学者对任务教学法做了不同的研究和分析,致力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形成并建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任务教学法在

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实施基础

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很多,包括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的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種类及预防措施等。从课程内容上看,食品微生物学均与生活相关,这非常有利于在该课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或多个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前预习环节,传统的课前预习仅是让学生从课本上了解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而通过采用让学生做课前调查研究的任务教学法,便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更有利于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授。

三、任务教学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任务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步骤,对该教学方法的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任务设计工作。笔者认为,在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任务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1.关联性。即任务的设定应该与学习的知识点紧密相联,如果任务与知识点没有联系,则说明任务设计失败并且脱离了教学目的。将任务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变被动为主动。如,在食品防腐保鲜这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过期食品尤其是过期的淀粉类食品的表面,来推测这些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被哪些微生物污染?为防止被这些微生物污染可以采取什么具体的防腐保鲜方法?有哪些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新鲜程度?这样的任务设计,与这一章学习的重难点进行了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购买商品时应该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趣味性。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枯燥,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把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变得鲜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注重任务本身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任务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酿一瓶葡萄酒,并说明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葡萄酒品鉴的基本标准。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既增强了对葡萄酒酿造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葡萄酒品鉴方面的水平。

3.层次性。在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应该体现由浅入深的层次性,由简单的现象或简单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复杂、抽象的概念,能够使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理论知识离我们并不远,知识来源于生活。另外,让学生从简单的任务入手,后期再逐渐加深难度,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食源性病原感染和食物中毒及控制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设置“让学生查找黑龙江鸡东县因食用酸汤子引发惨案的相关资料”的任务,让学生了解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到底是什么病原菌引起了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死亡是否就代表了食品就是安全的?微生物的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是什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资料后,教师再在课上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比如,这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一种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真正致命的是两种细菌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毒素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破坏其毒性,人们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后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最后师生再一起归纳出防止食物中毒的方法——食用食物时应该注意保存条件,食用前通过气味、颜色等对食品的品质进行基本的判断,有中毒风险的食物应该避免食用。

教师在设计任务过程中,可以结合热点新闻、部门新政等,设计与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相关的教学任务,并遵循关联性、趣味性与层次性三个原则,通过这样的任务设置,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实现“活学活用”的目的。

四、结语

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问题,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仅以考试及格为目标,教师教课以学生考试通过率为目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无法满足社会所需的。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真本事,毕业后能为社会所用。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任务教学法是较为成功的。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任务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目前,任务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未来需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该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编号:NDJY1914);黑龙江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0051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NDJY2114)。

作者简介:汪晓纯(1987-),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教学法食品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