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此青绿,花香满寨

2022-03-07侯发亮

含笑花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寨

侯发亮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了“美丽城镇”的概念,把乡愁融入城镇建设的理念之中,给城镇、乡村的价值体系注入了一种生态灵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又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这是“美丽乡村”建设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并进行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又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随着“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被写入了党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就在不断提升。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个反映生态文明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的,提升绿美家园的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引起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共鸣与喜欢,一时间成为众多媒体争相转发和传播的热门节目。它的演绎为美丽乡村和绿美家园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本。“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已然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最高标准及最终目标。

近年来,广南县根据省、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要求,坚持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同步推进,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方法,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走出了一条接地气、惠民生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而文山州提出的“绿美文山建设”战略部署在行动上又为建设绿美文山添绿增彩,把每个乡村建成更美丽更宜居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广南县各乡镇在这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花香满庭的绿美乡村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个个典型的示范村落。

天然绿翡翠

下里蒙是坝美镇堂上村委会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地处广南县东北部,坝美镇东部,与广西西林县接壤,属半山区,距离村委会13公里,距离镇政府53公里,国土面积3.70平方公里。全村共118户485人,农民收入主要以柑橘、茶叶为主。它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寨,四面青山环绕,层峦叠嶂,翠绿满坡。一座座精美别致的别墅或小洋楼呈梯形分布,从山谷底一直递进至山半腰,镶嵌在翠山绿水间,四面青山环抱,寨脚小溪叮咚叮咚流淌,恰似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对绿美下里蒙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当你漫步于下里蒙进寨道路时,路边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与万寿菊在迎风招展,似乎是在以热情的姿态欢迎游人。当你徜徉在下里蒙小溪边时,清澈见底的溪水在潺潺地、叮咚叮咚地欢唱着,一群群无名小鱼儿在快乐地嬉戏,似乎是在以欢快的心情迎接山外人。满坡满坡青杉绿波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茶山雾纱缭绕,整树整树柑橘青绿透红,你此时似乎正被一串串天然的绿翡翠包围着。

下里蒙把“念好山字经,做好茶文章,唱响林中曲,打好生态牌”作为“绿美里蒙”的三块招牌来推行。“念好山字经”,即在下里蒙所辖范围内的所有山坡上种植杉树林,每家每户拥有几十亩或上百亩不等的种植林。满坡满坡的杉树林,放眼望去,绿意盎然,层峦叠嶂,环绕村寨四周,如一串串天然的绿翡翠镶嵌在下里蒙的周围。“做好茶文章”,即在杉树林旁边的斜坡山地上种植茶叶,呈阶梯状层次,缓缓从坡脚递进至坡顶,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茶林,由下往上仰视,蔚为壮观。因地理环境与气候优势,一年可采三季茶,即春、夏和秋茶,因而下里蒙外出务工人员不多,很多年轻人选择留下来经营自己的美好家园。“唱响林中曲”,也就是在下里蒙村的低洼之地或平坦田地种植各类柑橘,有砂糖橘,早熟蜜橘,塔雪、莫科特等七个品种,每年从八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二月份都有甘甜的柑橘成熟。因此,村民们有大约半年的时间里在柑橘园中采摘幸福之果,可想而知,他们的嘴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哼出那些无比甜美的歌声。林、茶、橘成了下里蒙人的幸福三部曲,同时也成了下里蒙人的世代摇钱树!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也!

漫步于寨中主干道上,只见水泥道上一尘不染,你看不见牛屎鸡粪,也找不到一点果皮纸屑,更甚者是,连一个烟头也见不到。这还是乡村吗?难道他们不养牲畜?难道他们不会乱丢?难道他们整寨没有一个人抽烟?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到了下里蒙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下里蒙村党支部书记兼下里蒙村民小组组长的黄跃辉家中。黄跃辉是下里蒙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更是下里蒙村“绿美乡村”的规划者与带路人。他因在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中贡献突出,于2021年12月被广南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新时代乡贤”。

黄跃辉在青年时期就曾去过滇黔桂等地打工,在打工时被外省美丽的村寨环境所触动。后来,他返回家乡就带领村民开始了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的系列行动。他与村民们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在村子东南西面各进村主干道与产业道路衔接处,利用水源优势安放有冲洗农用车、摩托车及小车的自来水管,这些车子从外地或产业区回村前须停下来,先冲洗干净车上的污泥后再进村,这样,就保持了村子主干道的整洁干净。他还在村规民约中统一要求,为了全寨人自驾车与农用车辆的出行方便,凡是在村寨主干道两旁的房屋,在翻修或新建时,必须距离主干道边沿往后退一米重建,并在原旧房屋处用石灰线标画出后退一米线标记。这样,就保证了村内主干道的宽敞与相向两车会面时的畅通。由于田地基本上用来种植各种柑橘,因而村民们就没有人饲养牛马猪等牲畜了,养鸡鸭都是笼子里圈养,这就见不到鸡屎鸭粪了。他带领村民们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不仅让他们从合作社的经济收入受益,而且劝导村民们要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少抽烟甚至不抽烟,多喝茶水多运动,保持文明健康习惯。他还在村规民约中实行“门前三包”制度,保证村道与屋内环境卫生整洁。

2018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村民们已过上了小康富裕生活。黄跃辉书记又认真落实“绿美乡村建设”的战略行动。他带领党员和村民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他们以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共筹集4.3万元资金购买花草苗木,在进村公路及村内道路沿线种植了樱花、三角梅、格桑花等16个品种近30000余株绿植和花卉,建立起了全长近3公里的鲜花护路带。

每家每户庭院前自然地种植各类花卉盆栽,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在庭院中灿烂盛开,姹紫嫣红,互相竞妍,满庭花香,沁人心脾。“春时燕飞秋蝶跹,四时花香满庭芳。”一盆兰草一盆月季一盆海棠……庭院走廊,窗台茶几上,庭前小路旁,后院小径侧,摆上三五盆或含苞欲放或正开得鲜艳的花草,装扮了整个庭院,也给整个庭院增添了无限雅趣。

“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我想,下里蒙人的心态与心境应该就是这样的自然与知足。因为他们生活在“桥下有流水,路边有鲜花,庭院有蝶舞,村里有产业,群众有收入。”的地方,已然生活在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还有什么不能满足呢?

抬头望青绿,俯首听流水,院内闻花芳,村外茶橘香。生活在这里,你就是生活在一个被绿翡翠包围的地方;生活在这里,你就是生活在一幅画卷里!

下里蒙,一个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听得到乡音,留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

稻香 荷塘

田房自然村是一个位于八宝河中游流域旁的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壮族寨子。地处八宝镇东面,距八宝镇政府约6公里,全村共有81户324人。八宝至三腊或板蚌乡的公路从其旁边经过,交通非常便利。

石拱田房桥横跨于八宝河,连接着公路与田房村。桥墩前的拦河坝让河水纵身一跃,在桥下两米处形成一道白花花的瀑布,声音咆哮,水花四溅,约有一至两米高,甚是壮阔。站在田房桥上,你就成了一道风景。田房桥经常也成为热恋男女们在傍晚或月明星稀的晚上赴约之地,因而田房桥河段也被人们称为“相思河畔”。

过田房桥,沿村级路向西北方向蜿蜒而行二三里,就来到了田房村本寨。进村的右手边即田房桥河畔北面,一大坝稻田正青里透黄,散发出的阵阵稻香,清香扑鼻,洗去了一路燥热与车途困顿。离村约一里路左右,稻田的上方,有一架正在旋转着的直径约2米的圆形骨碌水车在水流作用下悠悠地转动着。沿河而来用于灌溉的一条水渠缓缓流向村寨,清澈的流水中有一群群小鱼小虾在悠然地戏水。进村路的两旁,村民们用废弃了的坛坛罐罐或老旧石磨、石碓等物件艺术化地种植多肉、格桑花、睡莲、发财树等盆栽绿植。尤其是那几个古老的石碓中种植的睡莲、水鸭舌草更引人注目,看上去设计精巧。这些盆植由村路一直延伸至村内道路两侧,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来到村里,分为南北两部分。村路左侧的南面有二十几户人家,第一户人家右侧有个农耕文明的老物件展览室:一副古老的石舂脚踏碓最引人注目,吸引了几位昆明来的作家前去,体验了一把旧时舂碓谷物或糍粑时的感受。还有那架年代久远的手摇式风谷车,也让作家们感受到了把谷粒与谷壳分离的快乐。墙面上陈列着耕地犁田用的犁耙,田间劳作时遮风挡雨用的斗笠、蓑衣,盛装苞米谷物的竹筐竹箩等物什,让人仿佛穿越了历史隧道,一下子回到那个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房屋后面的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三面(南西北)青山环绕,中间有一坝约百亩的稻田与二十几亩大的荷塘(是在田里栽上莲藕而成)。稻香与亭亭玉立的荷花交相辉映,稻香馥郁说丰年,青中透黄的稻穗低头不语,红白相映的荷花立于碧绿的荷叶之上。中间的田埂路把稻田与荷塘隔开,连接着寨子南北两边的房舍。

我们一行人在一个约莫六七十岁村民的介绍与带领下从这条田埂路进村北。站在稻田与荷塘中间,三面青山包围着寨子,一袭绿幛奔来眼帘,绿波在山风的摇曳下此起彼伏。股股稻香沁人心脾,片片碧绿荷叶迎风招展。我想,一个宁静的寨子能拥有一片肥沃的田畴与一池绿锦荷塘,那么这个村寨是诗意与温馨的。在荷塘与北面村边的一个小水池塘里,几只灰鹅三三两两在水中嬉戏。

村内各家各户门前都是用废弃了的坛罐、石碓、石槽、石缸栽种吊兰、玫瑰、仙人掌、三角梅、佛莲等花草,且摆放规整,花香袭人。尤其是村尾那户人家用石槽缸种植的两株佛莲,非常吸引眼球。佛莲叶细小,浮在水槽缸上,左右各一株,盛开着两朵细小的白色佛陀之花,如观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清静之极,一袭洁白,给燥热的红尘以清凉。满屋翠绿萦绕,花香绕庭,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闲情雅趣。

出北面村舍,往东二百余米的村道小径上,有一眼天然岩泉,名曰“长寿泉”,泉水从石缝隙里汩汩淌出,清冽甘甜。传说,本寨中有一个患大脖子病的媳妇,二十多岁嫁来本寨,脖子上的大肿块有些吓人。她长期饮用此泉水,在四十岁左右时,脖子上的大肿块就彻底消失了。她感觉很神奇,后来就一直用此泉水来做饭与饮用,直到102岁去世。其他村民长期饮用此泉水,也都是活到耄耋之年。因而,村民们就把该泉称为“长寿泉”。昆明来的几位作家听完此故事后纷纷在岩泉前合影留念。

从村子出来,站在刚进村的点上,回望整个村子:三面森林覆盖的郁郁葱葱的绿幛笼罩着整个村子,中间宽阔的田畴散发出阵阵稻香,田田荷叶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碧绿中朵朵红白相间的荷花迎风舞蹈。一阵微风吹来,清凉了我们暑热难耐的心田。田房,一个围着田畴而建的寨子,在绿树成荫的环绕下充满无限宁静与温馨。

田房,一畴稻香,一池荷塘,一个安宁的壮族村寨。

杉木盆植

从八宝乘坐采风中巴车前往杉木桥村。在迂回曲折的西洋江大峡谷县道二级公路上颠簸翻越,一路的崇山峻岭,一路的陡峭峡谷风光尽收眼底,也一路胆战心惊。满山的翠绿与西洋江岸上的青纱帐甘蔗林、青里透黄的香蕉林交替从眼底飘过。越西洋江,过杨柳井乡政府所在地十多公里后,就来到了杉木桥村。

杉木桥村是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下辖的一个壮族同胞聚居的自然村,位于宝月关东北面,离村委会4公里,距杨柳井乡政府16公里,离广南县城也只有14公里,介于杨柳井与县城的中间。全村有常住人口48户249人,属半山区,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要农作物。

村寨坐落于公路北面的一座郁郁葱葱的杉树林下,植被葳蕤茂密,绿意盎然。公路南面也是茂盛的杉树林,挺拔笔直,苍翠欲滴。公路两边是一坝一坝的稻田与一丘一丘的苞谷地,稻田青绿,苞谷金黄,在静美中装饰着村庄。

从公路上下来,映入眼帘的是进村路旁的两座精致黄色小屋:一屋上竖排书有红色楷书大字“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另一屋上竖排书有“杉木桥”的村名三字。小屋旁有一棵笔挺的杉树。离小屋一米远处,立着一块为全村人鼓劲奋战的宣言碑:“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不干事的人。”进村路由青石板和红岩石板镶成,路的两旁用杉木围有花台,里面种植有玫瑰、月季、十里红、吊兰、四季青、小榕树等花植树草。

村庄前是一坝散发出稻香的田园,沟渠里有叮咚叮咚的流水淌着。刚一进寨,有几户人家的墙壁上挂着涂上各种颜色的废旧车轮胎,走近一看,轮胎内侧里有小杉木条制作的小花盆,里面种植有多肉、吊兰、芦荟等花草,与墙壁构成一幅自然的图画,既美观又艺术,且很鲜活,不得不佩服村民们的精巧构思!在这几户人家旁,有一制作花盆的家庭作坊正在用盆模制作花盆,却不是本寨用,而是销往别的地方,主人说经济收入还非常可观。他们本寨的花盆全是充分利用杉树优势,用杉木枝条或杉树皮等变废为宝制作各类既艺术又具观赏性的花盆,在里面放置泥土,种上金菊、四季青、兰花、万绿藤、百日红等花花草草,既闻花香又见绿美,仿佛他们就生活在一个花香四溢的仙境里。

沿着村内水泥主干道行走,由西向东或由北至南,两旁用红岩石块砌成花台,上面又用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杉木条制作成盆景,各种常绿观赏树木与花草种植在里面,徜徉在花香绿植的长廊里,你会心情愉悦,心态怡然。真的是“一步一景致,一步一艺术。”沿着主干道的每座房屋墙壁也都会“说话”:有健壮如飞的高峰黄牛群奔腾图;有“绿美乡村”理想蓝图,体现出“农村最有看头,农民最有干头,农业最有奔头”的“三农”思想;有全寨村民微笑头像幸福树图,突出“用微笑传递乡音——写在笑容里的乡愁记忆”的乡情;有寨民在稻田中赶牛犁田、男女村民下田插秧图;亦有乡风家风表达的传承图,体现“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传播的不仅仅是文化与文明,更是对后生的教化与熏陶。

走进每家每户,主人家都会根据房屋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用红岩石块砌筑具有壮家特色的宜居温馨庭院。大多数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用杉木建设出精美别致的小花园,或是小菜园,或是小庭院,做到“一家一景致,一处一特色”的美丽房舍,打造出绿美精致,花果飘香的别致景观,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舒适的“蝶变”。漫步于这样美丽的村舍,心里总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诚如公木先生在《自然美》中所说:“人化自然成意趣,自然人化见精神。经由人的自然化,达到自然化的人。形为真与善的美,实则美的善与真。”我想,杉木桥村及它的人们已经达到了真善美和谐共生的境地了。

杉木桥,一个把杉木“文章”做到精巧而精美的地方。

路亭池

下里蚌自然村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壮族村落,隶属旧莫乡板茂村委会,位于村委会西边,相距约2.5公里,在旧莫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北面,到旧莫约有10公里路程。下里蚌距广南县城也不远,约15公里。丘广公路从村前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全村共有78户347人。耕地面积708.72亩,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村寨坐落在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前有绿水后有青山。

采风车一进下里蚌,顿时为他们村宽敞的进寨路而惊讶:从丘广公路出来拐个弯,过桥后往里面村子一直延伸,约五六米宽的整洁又平坦的进村道路,与标准的乡级公路无异,这怎么会是一个村寨路的模样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农村的村道大多是又窄又乱的羊肠小道。而下里蚌这平坦、宽阔又干净的进村路确实是他们的一个大手笔。

村小组长陆昌龙是一个有魄力、有实干精神且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领头人。曾经下里蚌村也是个村道狭窄,以“脏乱差”出名的村寨。2020年脱贫攻坚的决胜决战之年,陆昌龙当选为下里蚌村的小组长,他认为村子要快速发展必须先解决困扰村里多年的道路问题。先前,村里房屋建设规划混乱,房挨房,一家占一点,留作建设道路的面积很少,导致村内道路狭窄,所以要想入户路通畅,“拆房让路”势不可挡。他率先垂范,主动拆除自家占道房子,并动员家里的兄弟姐妹将占道的房子也拆除。这样,全村人也主动拆房让路了。及时拆除29座房院。然而,要想把路修宽修直,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除了拆房,散乱在村子周边的坟墓也需要搬迁。而入土为安的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下里蚌村也不例外,就连之前支持拆房的陆昌龙自家兄弟也反对这件事。于是,陆昌龙采取了“分坟”的办法,把家里需要搬迁的坟分给自己。在陆昌龙与村干部努力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59座坟墓的搬迁。然后,他又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0万元,进行道路规划、硬化及种树栽花。由于他率先垂范,办事雷厉风行,加之群众积极支持与配合,因而,进村道路变得既宽敞又平坦。

沿着进村道路缓缓地往村寨走去,左手边宽敞的自留地都种上了常绿树。一米宽的花台,栽种了各种花草,一直延伸到寨子中心,成为一条绿化景观带,绿化带紧靠青山。刚进寨路的青山上,有巨大的天然青岩石呈壁立状,约二丈高。在这巨石上,雕刻着“下里蚌”寨名的三个楷书大字,呈红色,格外醒目。往前行20余米处,在花台带上有一堵用赭色石块砌成的高约3米,长约6米的石块墙,上书三行隶书字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每个字雕刻在一个黄色圆上,字体也呈红色,上中下呈递状排列,极具宣传与美观艺术效果。道路右侧多为苞谷地,沿路边有稀疏的小洋楼别墅。其中有一个二层的壮族干栏吊脚亭台最引人注目,它是一个敞开的没有栅栏,没有门窗的亭子,实际上它是一个陈列农耕文明器物的展厅:下层只有两样展览物,一副脚踏舂碓,一副手推石磨;上层也不多,只有一架风谷车和一些犁耙。尽管在那儿默默地伫立,但它已是一道耐看的风景。

继续往寨子中心走去,在靠近寨子时,路的右侧又矗立有一个人字形茅草亭,他们用老旧房子拆下来的木料搭建而成,四根房柱支撑着人字形茅草覆盖的亭台,四面敞开,可供寨人纳凉、娱乐或休闲。茅草亭前,还有四个约一米高的、用旧房料搭建的人字青瓦亭,每个青瓦亭上各有两个正楷字:向上、向善、向好、向美。这对全寨人具有教化作用,尤其是后辈年轻人。在这么美而整洁的村道上行走,令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惬意啊!

来到村寨里,绝大多数房屋是二至三层的小洋楼,设计精致,装修美观。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有个小庭院,要么用河边鹅卵石砌筑成假山水池,要么用山上花岩石砌筑成花台、洗漱台。院内种植着仙人掌,兰花,小榕树,柿子树,梨树,四季青,金钱树,小橘树,葡萄等花草树木。每家庭院的外墙上,都会设计有一至两个或花盆型或扇形或四叶花型或坛罐型精巧美观的墙孔,在这些形状的墙孔内摆上相同类型的种植花草的盆、坛、罐等。透过这些孔,无论从内往外看或从外向内瞧,房内屋外都是一种美丽的风景!走进这样的庭院,既温馨又舒服,且翠绿欲滴,花香宜人。这么美的家园,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边走边欣赏各家庭院,不知不觉间,已来到村寨中心。这里有更精美的东西在等着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道展现壮族风俗特色的文化墙,一面墙上展示下里蚌传统饮食文化,有壮家典型特色饮食花糯米饭、粽子、马脚杆粽粑、爆米花、中秋月饼、汤圆、米花等特色美食,看着有垂涎欲滴的感觉;另一面墙上则展示了农耕文化,犁田插秧图,打谷斗、犁、耙、石磨、踏舂碓、风谷车等以前的农家必备物件,它们引起了无数人对那种慢时光的回忆与满满的乡愁!文化墙的尽头是村子中心的休闲娱乐广场。人们在农闲时可以在广场跳壮族秧歌舞、手巾舞,还可以下下棋,打打牌,更可以运动筋骨,打下太极拳。娱乐广场前有棵榕树,从榕树下进,越过一个有大理石浮雕围栏的池桥,就进入到宝华亭。它是一个休闲娱乐的亭子,八个柱子支撑着人字房檐,长方形,呈东西走向,亭内南北各有一排木制长凳,供人纳凉,聊天,娱乐。东面人字拱处上书“宝华亭”三字。亭东面前有一个用鹅卵石砌成的半圆形的人工月牙泉,半径约1米,深也约1米。清凉的泉水一年四季流淌着,口渴了掬一捧甘洌清泉,酷暑难耐立即变得清凉。宝华亭外的四周是绿草坪,有几棵常绿树伴其左右。整个亭子与草坪呈长方形坐落在外围长方形的宝华池中央。宝华池内水深约2米,长约40米,宽约16米。四周用1.5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浮雕护栏围着。宝华池终年绿水盈盈,人工月牙泉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宝华池中,因而,它是一池流动的活水,池中不时有鱼儿嬉戏,鲤鱼打挺。宝华池后面是寨子里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别墅。生活在这样漂亮的亭台水榭的景致中,心情能不美好吗?

从广场出来,继续往村子深处走去。来到村后的青龙山前,有一股泉水从山上汩汩流淌下来,流入一个人工大圆形水池中,水池直径大约4米,高约3米,用水管引水到各家各户做生活用水,引入宝华池,东侧有一条茶马古道,青石板镶成,弯弯曲曲翻越青龙山延伸到村外。青龙山脚的古道上建有一个茅草盖的人字形简易亭,纯为一个景观而已。青龙山常年郁郁葱葱,楠竹翠绿,榕树荫翳。山上不时传来鸟鸣,偶有野猴出没。山下有人家,户前有绿水。这怎能不是一个风水宝地?!

从寨子出来,站到入村时的地点再回望村寨,村中的路、亭、池、青山及村前河已深深地烙进我们的脑海中。我在想,这样美的乡村,难道不比熙熙攘攘的城市更好吗?文化人吴静在《竹影谣》中说:“人生最好的修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寸心不惊,恬淡度光阴。”我以为,下里蚌就是这样的一个能让人心灵恬淡平静的地方。

“只此青绿,花香满寨。”是这些村寨绿美建设中的共同特点。尽管各村寨在具体实施情况方面有差异,但他们都突出了整村绿美,花香绕庭的共同特征。在这次绿美乡村采风中,除了上述几个典型的示范村寨外,我们到过的还有坝美镇的那力村,八宝镇的牙龙村,杨柳井乡的六郎城村,旧莫乡的小海子村等典型的示范村,在绿美建设中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各自村寨特有的绿美经验。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听得到乡音,记得住乡愁。”这已成为建设“绿美乡村”的行动指南。广南县在这场乡村振兴战略的“绿美行动”中,各乡镇不仅推出了一两个示范村,而且正在以示范村带动其他所有村寨紧锣密鼓地推进绿美建设。我坚信,在接下来的三年绿美乡村行动中,所有的村寨都将形成村风清、民风淳、人心聚、家园美的新局面,因而村容村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美好!

“人生活在画里,人居住在画中。”这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实。

猜你喜欢

村寨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乡村振兴、社会变迁与民族文化——以淇江河畔布依族村寨为例
乌蒙山区少数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以威宁县彝族、回族村寨为例
锅巴粥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突出重点借力基础协调发展---关于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思考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符号流变与现代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