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黄瓜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2022-03-07梁姗姗

农业知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天喷灰霉病霜霉病

梁姗姗

梁姗姗:沂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大棚黄瓜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受棚室内温度和环境的影响,容易滋生细菌而发生病害,比较常见的有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做好病害防治管理工作。

一、霜霉病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最常见的病害,若防治不及时,病情会迅速发展,短时间内叶片大量枯死,极易造成黄瓜减产甚至绝产。

(一)症状

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步扩展,沿叶脉形成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初期颜色为水渍状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淡褐色。潮湿的环境下,叶片背面病斑处密生出许多黑色或灰黑色的霜霉状霉层,直至病斑连片,叶片变黄干枯,失去活性。

(二)发病规律

当棚室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叶面潮湿并有水滴、水膜时,极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和传播。

(三)防治措施

1.高温闷棚

防治大棚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高温闷棚。选择晴天的中午前后,浇透水后密闭棚室,促使棚内温度迅速升高,达45℃~46℃时维持2小时,通过持续高温达到杀灭棚内病菌的目的,2小时后棚内缓慢通风,逐渐降低温度,每周闷棚1次,能有效防治霜霉病。

2.化学防治

黄瓜一旦发生了霜霉病,病情发展较快,需及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摘除病株或病区上的病叶后,及时在其周围进行化学防治。喷药时,要确保叶面和叶背都均匀地喷到,每5~7天喷一次药,连续喷洒2~3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10%氰霜唑悬乳剂1500倍、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0倍、6.25%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水分散粒剂2500倍、72%霜脲·锰锌600倍、50%嘧菌酯2000倍、70%乙磷锰锌500倍、72.2%霜霉威水剂800倍、50%福美双500倍、25%甲霜灵600倍等。

若病情严重,可选用几种药剂复配使用:烯唑醇+烯酰锰锌+春雷霉素;烯唑醇+金雷多米尔+中生菌素;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水合霉素等,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如遇阴雨天气,采用喷药治疗霜霉病,会增加棚内空气的湿度,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应该采用熏烟的方式治疗。原则上每200m3的棚室用45%百菌清烟剂300~350g或10%百菌清烟剂900g,傍晚闭棚后进行药物熏烟,7~14天熏一次,连熏3~6次。百菌清烟剂不仅可以防治霜霉病,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效果也非常好。

二、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常与霜霉病混合发生,症状极为相似,该病要先清楚病情症状再进行防治。

(一)症状

主要危及叶片,表现在叶片上有针头大小水浸状多角形病斑,颜色为黄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易穿孔破裂。当棚室内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处会出现白色菌脓,有时危害瓜条,使瓜条腐烂发臭。

(二)发病规律

引起角斑病的细菌喜欢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生存,重茬地易发病。棚室内湿度大时,叶片上的病菌就会借助棚顶水珠下落或结露,飞溅起的水珠又使病菌传播蔓延,重复侵染加重病情。

(三)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50%DT杀菌剂8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进行喷雾,7~10天喷1次,根据病情确定用药次数。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避免重复使用一种药剂,应各种药剂经常互换或者复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铜制剂药剂施用次数要控制好,累计使用不能超过3次,避免发生药害。

三、白粉病

俗称“白毛病”,阴雨天气容易引发该病,各生长阶段均可发生,主要危害黄瓜叶片。

(一)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或者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班,近圆形,分布稀疏,随着病情逐渐加重,病斑增多,呈密集型分布状态,逐渐扩大成大片白粉区,布满整个叶面,颜色逐渐由白色变成灰白色,形成污白色斑片,直至叶片枯死。叶柄、茎蔓也会遭受白粉病的侵害,病变部位白粉逐渐由白色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严重时造成植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

适宜白粉菌生长的温度在16℃~23.6℃之间,相对湿度为60%~72%。这种“中温中湿”的环境特别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田间管理差、偏施氮肥、瓜秧衰弱容易引发该病,棚室内日照少、田间荫蔽、种植密度大、浇水不当、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等因素也会导致病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采用喷洒药物的方式来防治,可选用40%福星乳油10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进行前期保护性防治,以上药剂交替喷雾,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病情严重时,可交替使用氟硅唑、氰菌唑、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避免使用单一药剂而产生抗药性,影响药效。也可以将专性杀菌剂和保护剂混合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防治成本,还可以减轻病菌抗性,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四、灰霉病

该病是大棚黄瓜常见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种植户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导致该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

(一)症状

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朵、幼瓜、叶片和茎蔓。致病菌从开败的雌花侵害,引起花瓣腐烂,长出淡灰褐色霉层,逐渐加重,侵害幼瓜,至脐部呈水渍状,病变部位褪色、变软、糜烂,密生灰褐色的霉层,直至花蒂枯死脱落。稍大点的瓜条发病时,病变部位先变黄并生出霉层,逐渐变为淡灰色,停止生长,枯萎腐烂直至脱落。叶片染病一般是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上引起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附着少量灰霉。烂花或烂瓜附着在茎蔓上时,引起茎蔓糜烂、折断,导致植株枯死,病变部位可见灰褐色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

引起灰霉病的细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能够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及分生孢子的形式存在于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菌核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成熟后随气流、雨水或露水等方式传播。棚室内光照不足、低温和高湿条件容易引发灰霉病,特别是连阴天通风透光不及时,会加重病情。

(三)防治方法

防治灰霉病,首先要控制好棚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加强水肥管理,阴天时不要浇水,提倡棚室内采用膜下灌小水的方式,晴天时要锄划散湿,及时清理病残体并带出棚外深埋、烧毁。发病初期,可交替选用50%速克灵1500倍液、65%甲霉灵10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2~3次。每亩250g百菌清烟剂熏烟,也可在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喷1kg,10天左右喷撒1次。或用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6~7天用药1次,延续防治3~4次。

猜你喜欢

天喷灰霉病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杯子里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