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03-07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中心学校张明亮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中心学校 张明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成效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有些教师的导入方法存在问题,这就使得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教师也要不断研究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本文着重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巧用现代化技术、拓展教学空间几个方面对课堂导入方法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为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的分析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习惯采用单一枯燥的导入方法,只注重形式,严重忽略了课前导入的内容和价值。而导致课堂导入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导入素材严重匮乏、导入方法不够丰富、没有把握好导入时机、导入不合乎学情等。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落后思想的消极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教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搜集整理学习资料,设计探究性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更加宽松活跃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2.巧用现代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借助现代化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可以播放渡江战役的相关影视资料,给予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把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更加直观具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影响下加深记忆,增强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具有极大意义,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是人类长久以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教学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而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有效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增加更多鲜活的教学内容,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在国庆期间举办的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带领学生了解祖国的光荣历史,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除了在课堂内为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多媒体、历史遗迹探寻活动、博物馆、历史名人故居等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感受不同历史事件对当前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历史文化的积累与传承过程,培养学生主动传承历史优秀文化的意识,在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教育目标,确保教学活动达到一举两得的突出成效。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学现状,正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究科学的解决策略。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传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推动学生历史素养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