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2022-03-07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秦 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笔者在本文将以历史与社会教学为切入点,分析这一学科在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探讨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般情况下,教学关键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核心素养、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历史与社会始终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人文素养的基础学科,所以,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一学科的关键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本身就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学生历史探究的全过程,包括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十分明显的综合性特点。而且,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是社会素养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文品质和综合技能。具体来讲,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涉及时空观念、区域认知、历史认识、综合联系、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构建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把握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探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之间存在的关系,懂得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实践活动的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定集中在理论问题的解决上,所以必须接受实践的考验和检查。历史与社会教学也会遇到各种挑战。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站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重点,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具体来讲,教师应当把实践活动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上,需要开展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责任感。
3.信息的提炼和筛选。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展开研究和探讨,召开特定的专题研讨会,确定最主要的关键问题。总的来看,教师应当把教学关键问题的设计集中在课程目标上,而且还要顺应新课改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教师要深入把握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借鉴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业评价标准,整理出更为精炼的教学关键问题。
二、分析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1.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系统性的课程形态,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手段和途径,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和限制,以水平组织为基本原则,把综合性课题与学生关心的问题整合到一起,整理成不同的单元形式,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性,强调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综合性学习能够把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上与课下充分结合在一起,主张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具体来讲,综合性学习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综合性特点。教师必须掌握七到九年级全学段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并且要承担起跨学段的教学工作,课堂设计也需要满足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是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由此才能真正体现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质。其次是生本化特点。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最后是课标化特点。综合性学习必须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
总的来看,这一教学模式的结构和运行流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一个目标、两个行为、三个环节、四个板块,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建设的主要方向,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来优化两种行为。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涉及学生探究活动的总和,教学行为是教师引导性活动的总和。教学行为包括课前导入、课中引导、结尾延伸这三个教学环节。四个板块涉及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几个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教学环节贯穿于历史与社会课堂发展的全过程,但四个学习板块却并不需要在每一节课上都体现出来,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让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问答,或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或者把这四个环节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排列。
综合性学习是方法和手段,教学关键问题是目标和任务,两者都是以学习为中心的,都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不可分割。
2.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当秉持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进一步细化教学关键问题,对其进行详尽的描述,并分析这一问题之所以会成为关键问题的原因,探讨关键问题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当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两个方面探讨问题的意义,从学科本质的角度来说明问题的关键性,从育人价值角度来说明问题的内涵。然后,教师应当着眼于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可以把建议与案例结合到一起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需要针对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进行评述,针对已经确认的途径进行综合性分析,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
3.开展多样化课堂实践。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的规划,只是教学设计的一种体现,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依然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确认。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尝试性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佐证自己的观点,评价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例如,在学习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主动搜集资料,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孙中山的人物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提高学生的辩证意识与识别能力。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历史与社会关键问题的解决是合理且必要的,这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整体观的有效措施。笔者在本文论述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历史与社会涉及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充实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