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视角探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22-03-07蒋辉清胡刚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蒋辉清 胡刚

【摘要】】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金融科技战的加剧,尤其是我国一部分高科技企业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对于中国“走出去”跨国公司如何确保境外资金汇路安全,资金流连续性以及打破对美元过度依赖,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通人民币结算通道,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正是解决如上困境的一把钥匙。在当前形势下探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条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文章通过梳理F公司跨境人民币现状并结合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实际面临的痛点分析,进一步提出打通跨境人民币结算需具备的充要条件并尝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文章还从国家、监管、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此对中国走出去企业跨境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12.42

一、引言

2009年7月1日跨境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被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成为理论意义上的国际货币。2013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仪推进,激活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新动能。十多年来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的努力,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TOP5活跃币种,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跨境使用以来,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达到283 806亿元,同比增速44.36%。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89 850亿元同比年初增长了40.1%。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也从2010年的1.75%提升到2020年的47%。人民币国际化成就斐然,但从支付比例来看占比低于2%,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银发[2020]330号)》,将跨境人民币资本金与外债资金在境内使用,与外币业务做到“一视同仁”。解决了跨境人民币政策与外币政策不一致问题,优化了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以及对跨境人民币业务重点监管名单形成机制。但更多的是从人民币进入视角,站在企业视角如何在业务源头通过人民币结算并没有具体政策措施。

截至2021年9月我国已经在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7个人民币清算行,覆盖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中东和非洲。但与我国“走出去”企业业务拓展的领域还没有完全匹配,做到全覆盖。

二、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痛点分析

跨境人民币结算在某些领域虽有较大进展但跨境人民币结算在贸易、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贸易方面,我国产品和“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缺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主导权。在国际贸易领域体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存在背离,即很多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了人民币结算,却仍然使用外币(主要是美元)计价。

在金融方面,我国金融机构的“走出去”远远落后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导致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境内外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服务需求。一方面,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网络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网络的建设;影响中国所签署的大规模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难以在贸易投资实践中得到使用,造成了人民币国际化引擎的“空转”。另一方面,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尚存许多痛点难点。首先,因考核导向没有设置差异化,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务动力。其次,银行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与“走出去”企业业务需求不匹配,发展模式也不吻合。

在硬件系统方面,跨境人民币结算CIPS系统的服务和报文直接送达终端用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表现在境外和境内两端都没有正式做到CIPS系统直通效果。在方式和业务应用场景还需不断丰富,距离“哪里有人民币,哪里就有CIPS服务”的宏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总之,跨境结算对美元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境内企业跨境结算币种选择话语权较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跨境金融网络的广度和境外清算行覆盖率不高,交易对手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影响、欧盟还发起对我国“走出去”企业“双反”等因素叠加,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难点和堵点。

三、F公司跨境结算的现状

F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从2005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经过16年的耕耘和布局已经在东南亚、南亚、欧洲、拉美、独联体、中东、北非、东南非世界各地多个国家拥有30多家海外机构(子公司、代表处、分公司和海外工厂),截止目前产品销售覆盖超过90个国家与地区。由于F公司的客户基本上是大T运营商,通信市场属于的甲方市场,加上近年来客户对DDP交付要求和转移汇率风险的压力,在签约币种选择上客户具有较高的话语权。以2020年F公司与客户签约的合同币种比例可以看出,非美货币占比超过50%。具体如表1所示。

根據F公司2020年全年与客户侧回款币种统计数据来看,美元占比31%;人民币5%;其他币种64%。F海外子公司与F母公司结算数据统计结果为:美元占比84%;人民币12%;欧元4%。2020年F公司跨境人民币收汇金额超过5亿人民币。占比为2020年回款币种金额的7%。

经过持续推进,截止目前F公司打通了菲律宾、印尼、巴西、马来、印度、俄罗斯、墨西哥、智利、新加坡、阿根廷、南非、土耳其12国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通道。转回路径除巴西、智利、巴基斯坦为CIPS,其余国别在境外段均为SWIFT系统。同时在与最终客户侧进行人民币结算,目前还有较大阻碍,比如在法律政策方面,印尼不允许DDP合同签本币以外的其他币种合同;马来、印度等国的甲方市场客户接受人民币的意愿度不高;沙特、阿曼无人民币结算汇率通道;中东国家美元、欧元汇率获取更方便,中资银行覆盖率低或中资银行还没有获取相关资质牌照,尤其是与子公司业务关联度很强的海关、税务部门系统的直联。

四、F公司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充要条件分析

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因素也有多种,主要有人民币汇率、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跨境金融网络广度以及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在结算币种上是否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从F公司业务实践来看,能达成人民币交易的场景有如下几种:

第一,我国三大运营商在获取的电信牌照后在海外投资运营。比如:中国电信在菲律宾投资了DITO获取了第三张电信牌照。因母公司用人民币投资设立,因此F公司在菲律宾子公司与DITO签署了合同支付和结算币种均采用人民币。

第二,我国部分高科技公司被BIS列入实体清单,为确保资金安全,采用多元化币种方案,海外两家中国公司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即采用美元报价,人民币结算方式。

第三,F公司海外子公司与海外业主签署的美元合同,但受外部环境影响,双方协商同意将美元合同更换为人民币合同进行结算。一般是与中国比较友好国家的海外运营商客户。

第四,海外非运营商客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尤其是当人民币与当地货币汇率大大优于美元与当地货币汇率时候,通过提前进行标前引导锁定人民币结算条款合同。

第五,F公司海外子公司从客户侧收取本币在当地购人民币后再汇回母公司。

通過业务场景分析可以得知,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必要条件为所在国政策法律允许进行人民币外汇结算,同时拥有人民币外汇来源,即当地国与我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或有充足的人民币外汇储备。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充分条件为客户的意愿。通常如果客户是海外子公司,那么只要跨境人民币汇路通道无赌点,是可以主动选择人民币结算的。如果最终客户是海外业主,那么需要业主同意人民币结算支付的条款方可执行。

通过梳理F公司跨境人民币业务情况,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充要条件如图1。

五、F公司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解决方案

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解决方案基于合作共赢作为切入点。从汇率风险分担的视角,通过非美货币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频共振,打开人民币结算合作空间。

(一)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合作是重要的切入点:两种结算方式的对比

在传统美元结算方式下,贸易方各自承担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本币结算方式下,贸易双方中,一方完全承担汇率风险,另一方完全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汇率同频共振条件下,采用本币结算,一方不承担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承担的汇率波动风险小于采用美元结算所要承担的汇率波动风险,带来双方利益的契合。

在汇率同频共振条件下,采用本币结算带来双方利益契合点见表2。

(二)人民币结算方案选择

结论:外币计价+人民币结算+远期锁汇。优选方案一,次之方案二,方案三最劣。客户无意愿情况下:可通过商务折扣、赠送、汇率优化或其他双方能接受的方案(见表3)。

(三)推行人民币结算可行性排序(见表4)

(四)引导客户进行人民币结算的“六步法”

第一步:找准切入点:本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剧烈,与人民币波动相对平缓。

第二步:明确目标客户切换币种事宜关键决策人以及决策链。

第三步:定位客户痛点(采购成本增加)并明确切换至人民币结算的核心价值。(客户的好处是什么?)

第四步:多维度考量输出人民币报价方案对客户更有价值的支撑材料。

第五步:与决策链条上的关键客户召开专项会议,传递切换人民币结算价值(更有竞争力的商务报价)。

第六步:签订合同,方案落地。

六、结论及对策建议

跨境人民币结算从2009年7月1日正式启动,到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上线。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被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成为理论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到现在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活跃支付币种。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跨越了里程碑式的台阶,但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化成为比肩目前美元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从国家、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四位一体进行立体推进。

在国家层面,在金融体系建立方面:建立和健全与国际对接金融体系,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和自由流动,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条件。在合作共赢方面,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仪,使人民币成为周边国际的硬通货进而发展成人民币区域化和准国际化;同时利用与伊朗签订的25年长周期协议,投资4000亿人民币为契机,通过与俄罗斯、伊朗等中东石油生产大国深度合作,双方互补性强,建立“石油—人民币”结算机制,随着中俄伊三国合作,打破了美国至关重要的石油美元体系,有利于突破美元在大宗商品定价方面的垄断地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在岸—离岸”市场良性互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监管机构层面:通过优化绩效考核、创新业务试点、改进外部环境以及完善风险补偿与奖励政策。逐步修正银行视角与企业视角之间的差异,改变银行稳健审慎的经营理念,与“走出去”企业业务需求进行匹配,与发展模式相吻合。

在金融机构层面:打通中资银行在主要国别汇路通道,中资企业布局的相对集中区域在具体业务场景和经营模式方面需要对齐TOP3的世界性银行,对中资企业海外子公司所需的配套产品和基础设施短板需要补齐。具备外资银行和海外本地银行的相关资质条件。能及时响应“走出去”企业的诉求。加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让实体经济服务落地到企业的真实需求中,提升跨境金融网络的广度和深度。

在企业层面:“走出去”企业应充分挖掘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提升产品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在贸易合同签订中的话语权,为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奠定基础。通过营造“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培育客户需求,降低客户对美元结算的依赖路径,推动人民币从双边使用过渡到多边使用。

在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过程中仍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人民币国际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我们也深信随着国家经济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会越走越宽。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庆君,汪新月.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驱动因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20(7).

[2]陈莘.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初探[J].经济师,2011(6).

[3]韩悦.“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9).

[4]冯承彦,舒博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2017(3).

[5]陈植.六部门联手破解跨境人民币业务四大痛点[J].中国外资,2020年10月(上)第19期.

[6]刘丽娟,赵恒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20(2).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发挥离岸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升级推动作用
关于中国国际储备需求问题的研究
“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论述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