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2-03-07赵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校

赵军

摘 要:融媒体是新媒体的最新演化形式,预示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融媒体是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系统保证,是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创新,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渠道保障。融媒体能够拓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交流平台,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研究空间,突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播场域。融媒体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以多渠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分享,以多角度构建爱国主义思想的价值矩阵,以多频次培养政治认同的情感接纳,以多层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效能。

关键词:融媒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刻阐释了融媒体对于社会价值的重要引领作用。融媒体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是事关国家和谐与稳定重要因素。多元化新媒体快速融合发展,将逐步改变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形式。生活在科技融合时代的青年学生,在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上必然会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科学研判如何快速握牢融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方向盘”,增强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等层面与融媒体的深度融合,探寻提高学校立德树人实际效能的有效策略,逐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时效性。

1 融媒体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 融媒体是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系统保证

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论看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在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再生产。融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媒体和网络平台迅猛发展,融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直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便利的信息获取环境。融媒体环境下,一方面,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教育者通过融媒体平台的数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将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所持有的主流意识比重,有助于加强和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摒弃不良社会思潮。另一方面,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不足。融媒体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便利性,师生通过在融媒体平台分享主流意识形态内容,遵循学生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科技的兴趣,与学校传统课堂形成协同效应,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系统保障。

1.2 融媒体是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创新

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相对隐蔽的教育方式,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教育主客体进行平等交流所思所想的一种教育方式。随着网络技术及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学校可以利用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对教育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快速传播,突破了传统显性教育工具的局限,厚实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具。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在隐性教育领域的价值主要有:其一,以传播媒体为载体,结合音乐、动态图文、视频等想对隐藏的教育阐释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各个传播信息中,充实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内容;其二,整合不同传播媒体的宣传合力,构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新手段。融媒体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创新,在打造全学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教育模式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所以,以融媒体作为教育信息传播工具,有利于激活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弥补显性课堂教学的工具不足。

1 融媒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渠道保障

随着当今社会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呈现出全过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信息传播载体、速度和形式都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提供有力的渠道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融媒体能够为教育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直接渠道。学生在不同传播平台评论、点赞、转发的内容,可以直接体现学生关注的热点舆情和存在的困惑,教育者通过融媒体平台的数据反馈,直接分析学生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时为学生做出科学解答。此外,融媒体还能够为教育者传播教育内容提供间接渠道。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深入研究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法、形式和话语体系,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可以建立多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线,改变教育内容传播的僵化、死板状态,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适用范围,满足学生多途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2 融媒体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生成

2.1 拓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交流平台

融合媒体趋势下,新兴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逐渐与传统媒体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有机融合,多元思想文化信息通过多维度加以传播,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广阔的交流平台,突破了传统校园信息传播的局限,拓展学校教育主客体双方的思想交流平台。首先,实现网上网下多平台交流。面对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融媒体,学校教育者要具备媒体融合思维,一方面利用好传统课堂教学阵地,加强教育内容讲解、案例分析、团队研讨等形式的教学;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开发网络传播资源,发挥云课堂、微课等教育阵地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形成教育信息、科研信息、反馈信息三位一体的长效交流平台。其次,实现教育双方平等性与互动性的有机统一。学校教育者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分析优势,及时查看学生转发信息的内容与留言,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论式与谈心式的价值引导,为教育对象提供展示思想、观点的交流平台。当然,平等的交流可以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教育者作为思想的“引路人”,在双方平等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启发教育对象在互动交流中不断发展人格、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2 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研究空间

融媒体环境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交流与传播,更加趋向于跨学科、跨专业与跨国界发展,教育者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与时代化转变。

由此,针对学校受教育者的知识研究不应局限在校园教学语境,还要善于从融媒体平台发现、收集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现象、数据,为理论教学研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一方面,拓宽传统学校教育信息研究领域。在以融媒体为载体的信息研究下,学校师生会在各个媒体平台积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手段合理利用数据信息,将极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获取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客观性与真理性。另一方面,突破理论知识研究范式格局。灵活运用自然语言科学、媒体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用不同表达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通过观察学生对跨知识空间、跨学科内容的喜好度与价值接纳程度,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研究策略,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知识发展大门。

2.3 突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播场域

传统学校教学主要利用课堂讲授传播教学内容,其教育传播路径相对单一化。融媒体时代,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优势,明确分辨不同传播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播场域带来的变化,加快对传统教育方法的路径创新,构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领域。首先,注重媒介融合的传播优势。学校教育主体紧密融合传播平台的特性,认真谋划教育信息传播的顶层设计,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播空间,建设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发挥融媒体宣传能力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为学校师生创造高质量的价值传播场所。其次,融入媒介融合的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融媒体环境下,改变了教育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育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此,教育者应注重利用融媒体,加大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改变以往单向度的教育输出方式,加快构建融入音频、视频、影视编排等形式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 融媒体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以多渠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分享

融媒体时代,在把握信息便捷传播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中的潜在隐患。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由于信息传播缺乏严格审查,导致大量虚假、不良信息快速传播,这些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非主流信息的大肆传播,有可能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侵蚀学生的科学人生观与世界观。所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浪潮中,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学生共识,提升教育信息在融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重组多平台传播力量。教育者需改变传统的信息、知识、价值传播通道,要将微博、知乎、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全景式搭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媒介平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平台传播,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二是发挥媒介数字传播优势。学校多路线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巧用融媒体信息传播的超链接、互动性、超文本等特点,通过影音结合等传播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传播教育内容,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的有效结合,建设更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传播价值体系。三是充实教育人才队伍。学校要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传播融媒体技术,努力将教育内容与传播媒体有机结合,利用融媒体平台的反馈机制,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案例,营造公正、和谐、健康的媒体传播环境,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发展。

3.2 以多角度构建爱国主义思想的价值矩阵

当前媒体不断融合发展,面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如何将爱国主义思想与融媒体结合,从而更有效的传播到学生群体中,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面臨的重要课题。学校构建教育传播的价值矩阵,一方面,要重新认识互联网游戏对于实现教育目的的积极意义。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更喜欢通过移动终端来娱乐消遣。游戏作为重要的娱乐载体,对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也成为思想价值传播的重要手段。

因此,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融合进年轻一代喜欢的游戏中,通过游戏内容、链接等设计,将爱国主义思想与互联网游戏结合,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加强主流价值传播,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感受趣味性,同时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秀丽山川,在游戏中逐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媒体的知识中心主义影响。融媒体是融合VR、AR、H5等新兴媒介技术,改变了教育内容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学生的主动参与分享将有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交流传播,爱国思想在教育者与受教育双方交流、评价、反馈的过程中完成价值传递。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爱国主义的多角度传播,就要充分发挥融媒体“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的特点,巧

3.3 以多频次培养政治认同的情感接纳

融媒体集合多元媒体的传播优势,更方便、生动的传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政治体系的情感接纳提供新的传播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融媒体环境下,“唤醒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全局政治觉悟”,注重合理监督和引导学生的政治言论及行为,利用融媒体理念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杜绝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西化”“软化”我国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基于融媒体传播工具搭建全新的政治认同模式,学校要将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深入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首先,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建立以学生为管理者的融媒体平台,在学校官方微传播终端中,加大主流意识形态作品的多频次发布,净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环境。其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随着融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翻转课堂的优势,教育者利用融媒体更多地参与到与受教者的交流和互动中,指导学生分析、解释和利用融媒体资源,在互动讨论政治热点、难点的问题中,引导他们建立政治信任,厚植对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最后,完善校园政治参与平台。学校要利用各类传播媒体平台,及时准确的公开校务、党务、政务等各类信息,实现“阳光校园”建设透明化,在校学生会、文艺比赛等评选活动中,严格实行民主评选、民主监督,让学生在体验校园政治参与中锻炼个人政治水平,逐渐从情感上强化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

3.4 以多层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效能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类丰富,有以物质为载体的实体文化,也有经过岁月沉淀的非物质文化,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和历史事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深入发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维度,领会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提高知识素养和审美品位,增进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感悟与理解。一是建立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学校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不同媒介平台的自身传播特点及优势,在弘扬儒家、道家的立德树人的智慧时,可以建立评论抽奖、有奖征文等评选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全员参与话题讨论和作品转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好感度。二是打造文化全程传播的方式。学校可以加强与社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文物修复“手艺人”的合作,采用融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介平台直播、转播的方式,让教育对象直观体验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激发他们民族情怀,最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佘双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J].红旗文稿,2019,(15):242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尹娟,余雪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地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0,(03):636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猜你喜欢

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