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防融合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情报学分析研究

2022-03-07陈卓时艳琴丁继伟

科技智囊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

陈卓 时艳琴 丁继伟

摘  要:医防融合是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基本诉求是实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健委等机构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在传染疾病突发时,医防融合要达到预备有力、反应敏锐、缩减损失等效果。在医防融合的关键连接点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能够发挥专业性和协同性的效用。文章在医防融合的视角下,通过情报学研究方法对公共卫生相关科技人才进行了研究,并就公共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以克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人才短板问题。

关键词:公共卫生体系;医防融合;科技人才

中图分类号:R18;G25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2.02.08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肆虐,各国纷纷把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为最为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健委及相关研究机构均需要各司其职,并通力合作构筑医防融合的坚固防线。笔者围绕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情报学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力图面向未来提出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醫防融合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一)医防融合的含义

医防融合就是集合医疗及疾病防控资源,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减缓和阻断威胁民众生命健康危险的一种联合干预手段。医防融合的“医”是指临床工作,“防”是指公共卫生,医防融合则从服务技术层面和责任分担层面去理解。[1]目前,医防融合的主体主要指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机构,客体是慢性病、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等会对公众产生较大影响的疾病,内容主要包括医防的资金融合、绩效融合、信息融合和服务融合4个方面。

(二)医防融合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是医防融合的重要目标之一。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就是对医防融合工作进行的一场突击考验。全社会的有效动员是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的先决要素,而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一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卫生防疫之策出发,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则是核心要素。[2]把“医”和“防”这两个总是时断时续的关系充分融合起来,要将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临床救治经验等与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机构的防控措施、传染源的溯源和病例追踪等结合起来,发挥医防融合在其中的最大作用。

(三)医防融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凸显的问题

长期以来,“医”和“防”一直按业务分工分设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停在嘴上、留在纸上,缺乏落实”[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期,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同时承担了临床、检测等侧重点不同的疫情信息预警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共享不畅的“信息鸿沟”。在面对医疗机构难以判定的未知传染病时,整个疾控系统得到的预警信息相对滞后,错失了防控的最佳时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期和延续期,“医”和“防”临时组队既缺乏法治保障,也缺乏灵活机制,需要政府介入才能促成双方协调配合。各级疾控机构普遍存在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等问题,疾控与医疗机构有效衔接的工作模式尚待建立。[4]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中,临床与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匮乏,一方面,公共卫生系统的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而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并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5]。公共卫生领域领军人才更是奇缺,全国人大代表郭玉芬在2020年全国人大会议小组发言中曾说:“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往往被临床事务缠身,许多专家还要承担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任务,很难腾出精力开展公共卫生相关工作,这也是导致医防融合机制难以有效建立的障碍之一。”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防融合关键要素的情报学分析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防融合的工作机制

公共卫生事件的理性应对需要建立公共卫生相关管理、科研、教学等机构平战结合的协调机制。鼓励三方业务骨干相互兼职,平时加强科研合作、工作协作,促进教书育人,战时可以密切配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防控任务。[6]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启动、处置、恢复等相关执行工作,主要依托基层疾控中心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开展,通过对北京市若干区疾控中心的调研,总结具体工作体系如图1所示。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防融合的关键要素分析

1.数据信息的融汇共享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我国对疫情管理形成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大疫情网、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等,形成了网报、流调、分析、管理、考核的完整流程。就现状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信息汇集、信息发布、信息预警等信息共享机制上有待优化,存在信息重复申报、申报口径不统一、系统内数据共享面临困境等问题。在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数据运动呈现出不同特点,在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期,其着重于专业人才对信息的识别与评估;在暴发期,其着重于信息在不同机构间的共享、反馈与沟通;在延续期,其着重于对海量信息的交互性判断;在恢复期,其着重于通过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评估。真实有效信息的融会贯通、动态共享是医防融合的关键技术性要素。

2.机构运作的横纵向协同

医防融合的难点在于各类医疗机构、各层级疾控中心、各级卫健委、公共卫生专业相关研究院所和高校间,在临床职能、检测职能、管理职能、科研职能、教育职能等重点业务上的协同运作。例如,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任何阶段,直接面对病患的医疗机构需要迅速准确地甄别传染病,并及时进行疫情报送;疾控中心需要以属地负责的模式进行病毒检测、消杀、流调等;卫健委需要统筹决策;研究院所和高校需要进行病毒溯源、毒株检测、疫苗研发、特效药研制等。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分散于不同机构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专家既要各司其职,也要协同并高效地完成工作。机构运作的横纵向协同是医防融合的体制机制性要素。

3.人才队伍的根本支撑

无论在信息源头、信息的流动过程中,还是对信息的综合处理,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始终都是实施主体。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或是行政机构的协同,最终落实为专业人才之间的工作协同。因而,健康数据信息的融会和卫生机构的横纵多项协同,最终都是通过公共卫生人才作为根本支撑而实现的。遗憾的是,统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较为薄弱。[7]公共卫生人才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结构性浪费的现象。调查显示,只有53.09%本科毕业生在公共卫生相关单位工作,接近一半的人才毕业后直接流入其他领域。[8]在人才培养储备严重不足的同时,公共卫生骨干人才流失量极大。[9]

三、医防融合公共卫生科技人才的协同

(一)公共卫生人才的分布与职责

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防融合涉及众多行为,涵盖了行政行为、医疗行为、科研行为、教学行为、社会行为及其融合等,涉及的机构包括了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公共卫生人才广泛且零散地分布于各个机构之中,在平时完成其既定的本职工作,在战时(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则需要协同作战。在平时未凸显的问题,往往会在战时造成困境。此時的医防融合需求更为迫切,临床人才、公共卫生人才等各类交叉学科人才的交互也更为频繁、紧密,成为公共卫生综合人才队伍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的作战能力直接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件的最终走向与成败。

(二)公共卫生事件医防融合在不同情境下的协同需求

在不同情境下医防融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在平时,分散于不同机构的公共卫生人才长期在自己所处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呈现出以机构、团队、个人纵向为主的成长状态。在战时,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室或者处室)与疾控中心(特别是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量急剧增加,与其他机构(特别是行政管理机构)的数据信息递送、指令执行、技术献策等责任清单迅速增加,要求更加准确、高效、科学,对于既有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提出了挑战,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如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才的流失普遍、绩效激励手段乏力;公立医院疾病防控部门设置不持续(时设时废)、专职公共卫生队伍匮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标准化程度不高、专业力量薄弱;专业院校专业设置失当、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不足等。在公共卫生事件向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类亟须树立大疾控理念,实现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实践的有机融合,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将丰富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改革措施,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四、加强医防融合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培育与青年人才贮备双管齐下

此次新冠疫情让世界各国的学术界普遍意识到面向未来建设公共卫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急迫性。预防医学专业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但在新的形势下,疫情倒逼健康大数据、大健康、公共健康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育部门应提高对公共卫生教育的投入,适当进行政策倾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公共卫生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合培养。各类医学院应重新审视学科建设,通过多学科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培养卓越的公共卫生人才和领军者,从而不断提升公众健康决策的科学性。设有公共卫生专业的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应承担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任,特别是加强人文素养培育与从业热情教育,培育出一批有志于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青年人才,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公共卫生方面的领军人才应是人才驱动发展的重点方向,领军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研判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并能在自身团队中培育后续的领军人才,形成优质的人才发展传承生态链。

(二)加强专家智库建设,稳定疾控业务骨干人才队伍

解决当前凸显的疾控机构专业能力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应以加强公共卫生板块专家智库建设和稳定疾控业务骨干人才队伍为两个基本抓手。将公共卫生传统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中青年专家纳入人才智库建设的重要模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启动、暴发管理、常态延续及恢复处置的不同过程中,按实际需求形成临时的专业顾问人才团队,为科学研判贮备优质的公共卫生医防融合人才资源。在稳定疾控业务骨干人才队伍方面,避免中高级专业骨干人才的流失。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保证人尽其才,为人才设计合理的职业上升通道;按相关规定申请足量的人员编制,在保证机构可持续运转的条件下缓解疾控机构人员超负荷运转的局面;制定和调整现有相关政策文件,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工资总额等途径增加疾控业务人才的收入,使其收入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重视引进优秀的疾控专业人才,重点增加卫生应急人员、检验人员的配置,使疾控专业人才的年龄结构、学科配置等始终保持合理水平。

(三)加强基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医防融合的培训与团队建设

为了应对突发未知或者已知病毒带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散点或者聚集性暴发,应重点提升基层社区在医防融合方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硬件方面,按照社区人口规模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病床及门诊条件等;在软件方面,为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培养可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人员、检测室维护人员,并合理储备相关卫生人才。针对社区医疗存在的严重缺少医防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和社区网格化防控建设的专业人才问题,应大力加强医防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在职、定期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医防复合型卫生人员多种形式的实操型培养建设工作。例如,医防融合岗位练兵,加强从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发热及常见症状鉴别诊断,到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咽拭子标本采集等可以应用到实操中的集中培训,类似形式也可以做成标准化课件,在线上供公共卫生人才学习。

参考文献:

[1] 黎东生.医防融合新模式下基层公卫如何有效“设防”[J].医师在线,2020(19):6.

[2] 陶芳标.弥合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教育裂痕推动医防融合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05):465-468.

[3] 黄枋生,陈少芬.基层医防融合的短板和对策[J].医师在线,2019(14):16.

[4] 潘多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J].中国卫生人才,2020(05):6-7.

[5] 黄宏,刘晓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再思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04):268-271.

[6] 任涛,吕筠,余灿清,等.疫情后时代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05):457-464.

[7] 师璐,黎莉,邢方敏.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05):48-51.

[8] 段志光,王彤,李晓松,等.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02):61-68.

[9] 王朝昕,石建伟,徐刚,等.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痛点”思考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03):297-305.

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ublic Health Talent Team of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ine and Prevention

Chen Zhuo  Shi Yanqin  Ding Jiwei

(Institute of Urban Systems Engineering,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35)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preven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public health system construction in my country. The basic demand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s to realize joint prevention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by medical institutions,CDCs,and health commissions.In the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prevention should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rong preparation, sharp response and reduction of loss. Among the key connection points of medical-prevention integration,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public health talent team can exert the professional and synergistic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al-prevention integration,this article uses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public health-rela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ealth system.

Key words:Public health system;Medical and prevention integra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作者簡介:陈卓,女,1981年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人才研究、科技项目管理。时艳琴,女,1965年生,研究员,研究方向:信息工程、情报学。丁继伟,女,1982年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河南省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比较及建议
发挥战略科技人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对加强辽宁省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研究
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中广西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与政策研究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军工企业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