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路径研究

2022-03-07孙若丹李梦茹孟潇

科技智囊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对策建议

孙若丹 李梦茹 孟潇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趋势。北京要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要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文章分析了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关键要素,着重剖析了美国、新加坡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和举措,最终提出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4点建议:政府统筹规划多层次数字经济新格局,打造京津冀数字创新圈,培育数字化龙头企业,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北京数字经济;国际经验;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2.02.05

2020年9月4日,習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致辞中指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7日和21日,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推进北京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应有之义。一方面,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北京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之一。促进数字经济和传统实体经济紧密融合,将数字经济的要素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深刻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核心。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位列全国第一。“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榜单中,北京以22家企业入榜,数量居全国第一,涌现出京东方8.5代线无人化工厂、小米“黑灯工厂”等一批智能工厂的标杆样板。另一方面,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海量的国内数据、跨境数据在此交流交换,对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管理、数字贸易的发展、数字规则的衔接等方面也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北京亟须探索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规则及安全治理,以“探路者”的形象,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树立新标杆。

一、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要素分析

(一)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的构成

北京要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就要形成以数据要素安全流动为基础、政府规划为指导,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人才、数字企业为支撑,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构建集“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生态图景(如图1)。持续发挥北京“两区”建设的引领作用,坚持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打造多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实施数字经济伙伴计划,加速完善数字政府新服务。将北京打造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支点,构建国际领先的高水平数字经济开放体系。

(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核心四要素分析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北京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窗口坐标上,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数字经济的世界版图中,核心城市的地位将被极大提升,成为构建全球数字经济的关键节点。因此,北京需要依托现有优势在全球数字经济版图中建成标杆城市,依托政府数字引领,打造数字基础建设的基石,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坚持数字人才推动,提高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全球数据资源的配置能力,塑造国际数字网络中的新地缘优势。

1.政府支撑

政府是顶层设计的规划者。政府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宜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数字基础设施、重点数字产业引导、金融激励政策等。北京以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使政府政策、产业联动和人才聚集形成良性互动,加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是公平安全数字市场的保卫者。数字安全是数字化发展的有力后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发展中需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规划[1]。北京市政府在发展数字经济时有必要通过大数据掌握数字市场的全方位情况,提高政府对数据平台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数据的隐私性、真实性、合法性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政府管理、平台监督、社会协作、公众参与的数字经济多元共治新局面。

2.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市场发展的“基石”。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北京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奠定了新基础,而数字经济为数字基建打造了丰富的产业化应用场景,两者相辅相成以数字基建大突破联动数字经济大发展,为建设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贡献中坚力量。

北京是中国数字基建发展的新高地。北京5G基站建设全国领先,目前已建成超4.4万个5G基站,5G终端用户达到1151.6万户。每万人5G基站数19.6个,位居全国第一[2];北京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以486家的企业数量位列全球第一;工业互联网设立二级接入点17个,注册量超过22.7亿,居全国首位;全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第一,达189家。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起点高、活力强,数字基建优势明显。完备的产业体系、大型的市场容量和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北京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建和落地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3.数字标杆企业

数字产业被誉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瞄准世界一流,培育一批数字标杆企业,打造一批标杆工程,创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体系。一方面,标杆企业是建设标杆城市的主体,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速度加快,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的效率和产出,数字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统筹打造技术创新型、数字赋能型、平台服务型和场景应用型等不同类型的标杆企业,加快数字经济向其他行业的渗透,数据的加工、生产要求高新技术的支撑和高科技产业的应用,这一需求既促进了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又催化了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催生了线上直播、O2O、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北京是全国企业基础最雄厚、数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20年,中国市值500强的上市企业中,北京以总数96家公司、总市值19.05万亿元位列第一。总部经济和高精尖龙头企业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小米、百度、京东、美团等信息技术企业聚集,构成了北京民营上市公司的中流砥柱。龙头企业数量多、产业基础坚实、高精尖产业聚集等优势构筑了北京数字智造的标杆区。

4.数字人才

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众多领域发展都离不开数字人才的引领作用。当前,数字经济涵盖的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知识,相互交叉融合,这对数字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急需专业数字人才的推动,企业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吸纳能力也成为衡量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指标。然而,北京市的数字人才依旧集中分布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基础产业,如信息通信业(ICT)等,但目前急需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工业、服务业等分布严重不足。[3]。因此,以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据开发等主导学科为背景的多元化人才成为北京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国际经验

(一)美国

2019年,美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球的40.9%,达到13.1万亿美元,连续4年占据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榜首,是当之无愧的数字经济大国。同时,美国也是数字经济最大的获益者,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芯片公司是数字产业的绝对领导者,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培养了许多的知名数字产业巨头,如推特、谷歌、苹果、亚马逊等。

1.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中的规划统筹作用

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政府的导向和规划。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支持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这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是美国数字经济的开端。2015年,美国商务部再次发布数字经济议程,将数字经济作为促进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2018年,特朗普执政期间,发布了《国家网络战略》,重新制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4]。几十年间,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如表1),引导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激发了数字创新的活力,也奠定了美国数字经济大国的地位。

2.龙头企业聚集,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在城市层面,美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大型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2016年,波士顿发起多元化战略,欲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生物产业的先驱。2020年,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全球数字经济城市竞争力方面,波士顿位列第二,仅次于纽约[5]。波士顿始终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本营,全球前20的制药公司18家位于波士顿,大型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政府的战略引导、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字人才输入和数字化医疗系统的协助使得波士顿的数字产业发展生机勃勃。西雅图以软件之都、电商之都和云计算之都而世界闻名,亚马逊、微軟、波音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公司总部和数字科技行业巨头设立在西雅图,谷歌、推特、eBay等新兴科技公司也纷纷落户西雅图。从2010到2018年间,数字产业的发展为西雅图创造了53000个数字产业相关岗位,如软件发行、数据处理等,这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紧张情况。西雅图最大的产业园南湖联盟(South Lake Union)是亚马逊总部所在地,同时也聚集了Facebook(现更名为“Meta”)、谷歌和微软等数字行业的头部企业,它们培育了数字科技产业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衍生出一大批数字服务驱动的相关产业,又反哺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3.风险资本助力数字经济脱颖而出

风险投资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支柱性作用。仅仅依靠数字技术,很难支撑数字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市场应时而生,资本的参与释放了更多经济产能,数字经济得以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企业兼并改变了过去运用杠杆手段的收购方式,改用发行新股或者股票上市募集资金,此举激活了股票市场的交易量,资本市场的活跃刺激了投资,而信息技术产业始终是最受资本青睐的行业,这导致一大批信息技术类公司迅速成长。随之而来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人才激增、数字产业大发展,使得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根据美国数据分析服务商PitchBook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日,美国风险投资总额为1396亿美元,涉及9898宗投资,金融科技和数字信息依然是重点投资领域。很多信息技术公司能成长为数字行业的头部企业,都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催化作用,如思科、亚马逊等,在上市后获得大量资金,才得到迅猛发展。风险资本不仅为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使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数字人才、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竞争在市场的作用下充满活力。

(二)新加坡

近年来,新加坡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18年,新加坡在全球数字经济国家竞争力排行榜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6]在2019IMD智慧城市指数排名中新加坡荣登首位。[5]新加坡凭借良好的数字环境、连贯的政府背书、高素质的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政府背书推动智慧国数字建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开始推行智慧国建设(如表2),得益于“智能国2015”及“智慧国2025”计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推动,新加坡在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产业、数字生活等领域,成为全球智慧数字城市发展的典范。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2016年,新加坡政府下拨45亿新币,支持23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包含金融、教育、能源化工、航空业、医疗保健等,并成立未来经济署(Future Economy Council),前后制定了23个产业转型蓝图。[7]2017年,新加坡政府提出“国家人工智能核心计划”,通过联合政府、产业、科研机构三方力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产业应用。2018年,“服务与数字经济蓝图计划”正式落地,其旨在提高新加坡服务业的数字创新水平。2019年,新加坡设立“数字产业发展司”,重点帮扶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打开亚洲市场,推广新加坡人工智能、云端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技术。

数字包容带动数字生活。新加坡老龄化严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6%。为消除数字鸿沟,帮助老人掌握数字技能,2020年,新加坡政府成立数字转型办公室,招募1000名数字大使深入社区,帮助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

2.数字化内生动力反哺中小企业

帮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新加坡产业数字变革。据2018年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报告显示,中小微型企业占据新加坡99%的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聘用了全国75%以上的劳动力。因此,扶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整个新加坡产业、经济的数字化变革。2019年1月,新加坡政府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启动了Start Digital项目。该项目有5类企业基础数字方案,分别是会计、数字营销、数字交易、人力资源和网络安全。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中任选两项数字方案,前6个月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之后只需支付少量费用。Start Digital项目的设立能帮助中小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开启数字化进程,并开始形成公司特有的数字组织架构、数字化操作流程和数字人才培训制度。从最开始,企业就能选对方向,定位准确,在数字化变革中立足并不断前进。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举办数字工业日,搭建数字化服务和共享平台。中小企业加入该平台即可获得商业推广、风险投资、资源共享等扶持。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激活新加坡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同时又能培养一批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的进程中成长为中大型企业,增强新加坡数字经济的发展活力。

3.培养数字人才

新加坡是推动数字技能教育的先驱。培养数字化人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新加坡的人力资源素养。新加坡在数字人才的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端,不仅培养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更重视以面向企业为目标、市场为导向的数字应用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新增了一批与数字产业息息相关的关键学科,如数据科学、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健康及数字创新等。目前,该科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12万名高素养数字化人才,服务于6800个企业客户。为吸引高科技和数字专业人才,2020年11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推出新的签证政策Tech.Pass,签证持有者能够在新加坡开办或经营企业,为新加坡数字科技发展吸引全球人才。

三、对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启示

(一)政府统筹多方协作,规划多层次数字经济新格局

政府应制定包括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发展路线、财税政策、数据安全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以“清单制”梳理发展数字科技的关键领域,建立核心问题“揭榜挂帅”机制。北京数字化转型涉及的产业面广泛、投资规模巨大、应用场景繁多,这对政府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政策支持应向数字化产业倾斜,开发应用场景,加速企业数据库、项目库、政策库、产品库、专家库建设,支持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新引进落户的数字经济领域总部企业和对北京数字产业发展具有强大引领作用的企业,给予落户政策奖励。打造标杆型企业的應用场景,普及数字经济应用,以市场需求带动产学研联动,合力构筑数字经济新生态。2.加快探索数据安全高效治理新模式。加大对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制定数据确权、数据流动、数据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相关标准、法规,引导产业数据管理和安全标准的出台,树立数据安全治理体制新标杆。3.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对数字科技企业创新融资,鼓励风投金融机构开设数字创投基金,推动民间风投机构与政府引导基金广泛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数字经济领域。对数字经济形态、产业实施“包容、开放”的监管模式,开展包容期柔性管理,建立纠错容错机制。

(二)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创新圈,建设数字协同发展标杆区

津冀应凭借广阔的市场,积极承接北京企业和机构后台数据外溢的刚性需求,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标杆区。北京应发挥科技资源丰富和自主创新高地的优势,将科研资源集中在数字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重点攻克一批“卡脖子”数字新技术;天津应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战略定位,依托世界智能大会为平台,形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推动传统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等优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河北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北京和天津的数字产业转移扩大增量,另一方面致力于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数字经济聚集新高地,在雄安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以服务数字贸易、产业为导向,吸引数字企业和人才集聚,形成具有雄安特色的数字贸易发展模式。

(三)全面转变产业发展逻辑方式,培育数字化、平台化大企业

北京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就需要数字龙头企业的支撑。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一批数字科技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国际影响力。在细分行业领域培养和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数字产业发展关键支柱,为数字经济深层次发展优先探路;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北京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灯塔工厂”标杆。同时,支持央企主动承接国家及地方数字产业领域的重点任务,帮扶一批具有数字经济优势企业,摸索商业创新模式、数字经营模式,使上下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的垂直衍生联动,激发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数字化刺激了新消费需求,也激发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应积极探索符合北京特点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北京建设“首店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结合,构建北京电商经济新业态,启用流量平台、网上直播等新模式,开辟现代数字产业新模式。加大对“新生代”互联网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入数字文化公司、数字多媒体公司、电竞游戏等类型企业,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助力小企业长成“参天大树”,开启新生代数字产业发展新航路。

(四)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引领新技术应用场景创新

提高数字经济的战略位势,积极构建集“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生态。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原则,系统布局“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协同发展,避免孤岛式建设,应形成数字基建合力。持续推进应用场景投资建设,建设定位错落的数字主题楼宇,打造功能迥异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促进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落地,形成北京数字示范新地标。另一方面,从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突出急难的问题中捕捉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如北京周边区县农村地区,宽带覆盖不够全面,接入速度还不快,城市的移动互联网速度、稳定性及信号都存在提升空间。同时,完善对美术馆、博物馆、旅游景区等文旅场馆的数字化改造,协助年长者、残障人士跨越“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

参考文献:

[1] 叶海云.新时期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研究[C]//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21:1234-1236.

[2] 石飞月.北京市已建设5G基站4.4万个[EB/OL].(2021-08-30)[2022-0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502150214504915&wfr=spider&for=pc.

[3] 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R].2017.

[4] 何枭吟.美国数字经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5]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0)[R].2020.

[6] 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R].2019.

[7]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 of Singapore[EB/OL].(2020-07-20)[2022-01-10].https://www.mti.gov.sg/ITMs/Overview.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Beijing to Build the Benchmark City of Global Digital Economy

Sun Ruodan  Li Mengru  Meng Xiao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44)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human society into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key engine and an important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uild Beijing into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git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global benchmark cit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conomy,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experience and measur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Singapore four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Beijing benchmark cit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conomy:government overall planning new pattern of multi-level digital economy,building digital innovation circle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cultivating digital leading enterprise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of digital economy.

Key words:Beijing digital economy;International experience;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基金項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萌芽计划“北京‘三城一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集聚模式研究”(BGS202007)。

作者简介:孙若丹,女,1989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战略情报。李梦茹(通讯作者),女,1990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创新。孟潇,女,1981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政策。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对策建议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