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 + 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C- 反应蛋白的影响
2022-03-07霍国东
霍国东
摘 要:目的 探究对脑梗死患者施以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接收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评分以及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所得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施以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突出,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hs-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血脂;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148-02
脑梗死是指由于颅内血供不足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等病症[1]。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比其他年龄组人群更容易发生血液动力学变化,使得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接收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接收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53±4.5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1.32±4.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为语言及肢体行动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疾病者;②不愿配合或病例资料不完整者;③精神疾病者;④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纳入患者均接受颅内降压、控制血糖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即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
30片),1次/d,1片/次。
观察组患者行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其中氯吡格雷(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20片)服用1次/d,2片/次;氟伐他汀(生产企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79,规格:80 mg×7片)1次/d,剂量为4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以及血脂各指标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进行组间对比[3]。基于相关治疗判断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患者神志清醒,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肌力为Ⅳ~V级;有效:患者意识基本恢复正常,肌力超过Ⅱ级;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通过NIHSS量表进行评估,总分42分,评分越低表明神經功能受损程度越轻;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通过Barthel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低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和生活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以及hs-CRP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局部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造成脑组织软化和坏死,发病时患者常伴有相应部位的体征变化,例如失语症、偏瘫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脑梗死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有关报道[4]表明,抗血小板治療方式对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脑梗死发展恶化或疾病复发,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氟伐他汀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患者自身血液的微循环,达到血液正常循环的目的,降低患者的血脂[5]。
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该药物能够通过生物转化对二磷酸腺苷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限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关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恢复供血方面相较于阿司匹林有明显的优势。而氟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脂药物,该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提高血液流动速度,改善血液循环,保证血流通畅,降低血脂[6]。因此使用氟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血液黏稠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此外该法还能抑制血小板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改善动脉硬化状况,尽可能降低脑组织受损程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联合用药治疗后效果更好,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轻,生活功能得到改善,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以及hs-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HDL-C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以及hs-CRP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效果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施以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C-反应蛋白水平,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较小且预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家驹,洪晓燕,冯上旭,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12(15):241-242.
[2]马双喜,郑智慧,乔丰爽.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4):36-37.
[3]陈从发.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145,148.
[4]柴晓东,孙玉杰,温玉萍,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5(40):35.
[5]赵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4-56.
[6]黄春玲.浅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