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LIL理念对英语教师学科素养培养 的启示

2022-03-07苗占京贾欣

英语学习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教师发展学科素养

苗占京 贾欣

摘   要:教师素养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基于CLIL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更新了教师理念,改变了教师授课方式,能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课例,从教师学科育人观念、英语专业能力、教材统整能力和教法创新能力四方面阐述基于CLIL理念开展英语教学提升教师素养的路径以及在实践探索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CLIL理念;教材使用;教师发展;教师素养;学科素养

引言

起源于欧洲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指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一门非语言学科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习得外语。基于CLIL理念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的语言学习集真实性、趣味性、意义性于一体。Light Up Science教材有机整合了CLIL要素的三重目标:培养科学素养(Content),即理解核心概念,学会科学探究,形成科学态度;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即英语学习即学即用,掌握科学词汇、句型和话语模式,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加速认知发展(Cognition),掌握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和发展元认知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教育部,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创造良好条件(教育部,2018)。由此可见,课标的理念与CLIL理念相吻合。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从学科教学要走向学科育人,但如何打破“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现状,如何解决教学内涵单薄,教学内容偏离实际、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自2019年起开展了“CLIL理念下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实践研究”。此项课题研究以使用Light Up Science教材构建整合化的教学设计为载体,聚焦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研究表明,基于CLIL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英语教师在学科育人观念、专业能力、教材使用和教法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课例作具体说明。

“迭代”认识,提升学科育人观念

CLIL理念下的课堂是在探讨某一科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以英语为工具,依据科学真实情境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是“为用而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的工具,即所谓“言为心声”。语言学习需要反复实践与体验,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习得与运用语言。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课堂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以探讨科学问题的语言实践活动或是亲历其中的科学实验为措施,以生生或是师生之间的真实互动实现学生在有意义的交流、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习得与运用语言的目的。

现笔者以教材中“ Noise”一课的案例研磨为例进行阐述。教师在导入部分起初的设计是用英语歌曲激活学生的已知,但最终改成两个活动:活动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声音,如跺脚、喊叫、拍打等;活动二则是教师故意将重物投掷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噪音。教师最初设计歌曲导入,关注的只是语言本身,因为歌词“noise”反复出现,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而改后的设计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当中体验含义,从而引发语言。在活动一中,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自主发出各种声音,迅速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思考和展示;活动二中,教师人为制造的噪音,形成与之前制造的声音的对比,引发学生关注,并使他们更直观地从听觉、视觉不同感官体验到两类声音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噪音的真正含义。

本课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也是调整后的结果。从第一版教学设计中的听到声音选择哪一幅图片是噪音,调整为讨论避免家庭装修噪声污染的办法,再返回到学生的学校生活。在多次修改后的最终版教学设计中,学生首先评价教室课间的声音是否是噪音并阐明原因,之后从学校延伸至对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探讨。由此可见,第一版设计是书本知识的再现,只停留在分析与判断层面。第二版设计则从知识的巩固过渡到了实际运用,涉及批判与评价,但远离学校生活且活动顺序需要调整。而最终版本的活动设计从学生熟知的学校场景与生活拓展到社会生活。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与体验,更有助于学生建构与学习语言。可见,使用Light Up Science教材的课堂把抽象的概念从传统的音、形、义的知识教学变为可视、可听、可触且便于理解的生活经验。这是对校本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Light Up Science课程将对科学问题的探讨作为英语学习的真实语境。在“Electricity ”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融入情境。一是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视频任务、根据学习单体会并探讨小电珠点亮的过程、连线讨论发光方法、思考五种连接电线的方式及其原理。二是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小组内实验、讨论、角色扮演来探究小电珠发光的真正原因。三是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要思考关闭电路的原因以及在生活中怎样利用电、节约电。生活中抽象的电,在师生语言、行为的交互中,通过交流讨论、实验表演等合作探究的方式变成了具体的内容,教师让学生体验感悟实验,自主完成知识建构,充分体现了育人过程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语言与认知是紧密关联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将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思维,并通过思维发展反过来优化语言。用英语学习科学知识能更好地鍛炼学生思维,推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实践体验中学习,让学生经历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在体验中探究,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在探究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用英语提出疑问、描述过程、表达观点、陈述解决方法等。学习内容更强调教学内容而非组织形式,语言此时并非单词、句子的堆积,学习过程是带有实际意义的思想交流互动,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释放天性。

“升级”语用,提升英语专业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语言知识相对简单,教师使用语言的内容和难度都比较有限,往往只涉及基本词汇、功能句型、基础语法时态等,教师自身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语用能力发展也受到限制。在使用Light Up Science课程时,教师在课前需要精通所教科学知识的正确英语表达方式,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的专有词汇等语言。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活动调控与学生语言互动等方面都需要拓展大量词汇与表述方式。尤其是科学学科的概念的界定、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实验的选择、对探究过程的把控等方面,更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能力,教学相长由此成为必然。

课上,英语是交流工具,是思维外化的途径。语言和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相融合的学科理念,探究学习和动手动脑的活动形式指明了教师的终身学习方向,也使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与愿望不断增强。渴求知识的内驱力会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探讨科学问题时,教师能有意义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可贵的是,教师能根据课堂状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和授课方式,调整和创新应对策略,反映出教师思考、观摩、探究的自主反思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在研磨“Sound ”一课时,授课教师反思如下:“王老师说,科学英语课程的设计特别符合我们平时英语课要追求创造真实语境的理念。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真实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个科学问题开展教学,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他的想法。贾老师告诉我们,科学应该培养学生去仔细地观察、精准地描述。”由此可见,在CLIL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认识到真实语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用语言表达思维,而思维的形成需要在科学研究中细致入微地观察,获取必须的思维素材,通过精准的语言进行外化表现。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专业理论的深入思考。对于本课教学,笔者认为英语与科学融合课程要以认知、思维发展为首要目标,不能因语言障碍阻碍学生积极思考。要引领学生“做中学,学中思”,要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学习。 教师从教学内容反观课程目标,能更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能认识到语言对于思维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感知、操作、体验并非是简单的做科学实验和设计活动,而是主动探究与深度思考的必要形式,这是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得到的启示。由此可见,上述各方面的思考都是教师从不同角度对专业发展的反观与深思。

基于此,Light Up Science教材体现的是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是以CLIL理论为基础,以英语为工具,为用而学、学以致用、即学即用,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专业能力。

“统整”教材,提升教材使用能力

Light Up Science教材涉及大量科学知识,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围绕科学核心概念进行合理、恰当的调整,并精心筛选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适合学生学习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知识和技能,并对所选内容进行优化,形成一个新的学习系统。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教师“统整”、使用教材的能力。

在“Noise ”一课中,教师首先以听声音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判断不同类型的声音是否是噪音并表达自己感受。接着,学生在小组中结合自身的器乐特长和喜好,制造、体验“好听”的声音,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噪音。最后的小组讨论话题是如何避免噪声污染,让学生将这个问题从学校生活延伸到公共生活。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比较,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认识。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观察在学生思维发展上的重要意义。观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可用的素材,促成了学生对噪音和乐音的比较,而通过比较,学生能对噪音产生认识,实践控制噪音的方法。

在“Sound ”一课中,教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导入部分,教师让学生聆听歌曲并模仿动物叫声,在判断谁发出了声音、谁在哪里听到了声音的活动中,展开对研究主题“声音传播”的关注。第二部分是听各种声音,即教师提供各种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叫声并请学生猜测、小组讨论、通过举“Yes”“No”牌子判断正误,判断声音与图片是否对应。之后是“Who is speaking?”的游戏,学生听同学声音,猜测说话人。这样做学生就明白了声音的用途。第三部分则是讨论声音的传播。也就是通过游戏“Hide and seek”得出我们无法在教室里远离声音的结论。随后两人小组间用纸杯做成简易电话让学生体会到声音还可以通过线来传播。最后学生通过敲击杯子和桌子演奏“Cup Songs ”,思考除了交谈,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制造声音,从而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学生通过听、唱、辨认与分享、游戏、制作等方式调动了视、听、触觉,最终深入理解了声音这个抽象的概念。这些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并拓展了英语、科学整合研究的视野。

这种由浅层到深层的活动设计始终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再受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得当的、动静结合的活动,融入学生擅长的乐器,将抽象的噪音用具体、显性的方式呈现,最终回归学校规范建设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这是围绕科学主题,借助Light Up Science教材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这样做也提升了教师的使用教材能力。

“激活”教材,提升教法创新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得当的教法则是教师根据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所设计的系列教学活动。借助Light Up Science教材,教师指导学生用英语探讨科学话题,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实验探究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而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调查比较、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过程正是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教师对于小组活动的方式、合作研究的内容、实验操作的过程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无疑丰富了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并能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在“ Habitats”一课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沙漠栖息地的特点及其与栖息在此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运用课上所学的探究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其他三个栖息地的相关知识,自主建构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师的板书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让学生将自学所得用语言输出的方式呈现,再通过全班头脑风暴,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在学习完四个栖息地的内容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组展示,培养思维的深度。结课时,教师以“如果动物们失去了它们的家园会怎样?”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本课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对人文精神的培养相结合。而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学生全程使用英语讨论科学议题,小组活动有意义且有效。

结语

通过分析以上实践研究可知,基于CLIL理念的教学促使小学英语教学由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转向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相融合的教学。这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切实体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深刻感悟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育人理念。

在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中,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入思维技能、解决模式等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会思考,帮助他们建构学科内容的知识框架,这对于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除提升教学观念和认识外,教师在实践探索中也充分感受到學科融合学习对自身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建平. 202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程群建构实践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教师发展学科素养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