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

2022-03-07高展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高展宇

摘  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改进重构,并按核心素养要求及学生情况采取适应教学对策。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及方法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

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发展需求,在讲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所以针对该情况,教师应对核心素养要素、原有教学内容结构、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条件展开调查了解,明确教学要点,以优化教学内容结构,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分析

了解核心素养要素的基础上,以计算思维(CT)、活动(A)、学科知识(CK)为主的CTACK为教学内容的建构框架。该框架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相比以往教师知识讲授来说,更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社会实践能力。所以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需要重点关注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将两者进行整合,优化完善教学内容结构。

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需要分析课本教材单元内容,对不同单元板块的主题区域进行明确,根据主题区域的类型和难易程度设计教学内容,在保证各主题区域独立性的同时还需提高各主题区域之间的连接性。其次在大主题确定后,需对该主题进行细致分析,划分出关键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要求。如关键性知识主要指基础理论概念,策略性知识主要指针对实际问题所对应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对策。最后在学科知识构建后,需完成学科活动的设计工作。根据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等条件设置具有主题性和针对性的学科活动,在具体练习过程中掌握运用知识。

以“社会实践”为取向的教学内容:首先应明确建构原则,在建构时充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符合学科教学目标等。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公共社会等多角度创设情境,明确主题,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主要内容可包括学生成绩及各类能力评价方案、社会各类主题实践调查、人文类视频资料观看阅读活动、学科知识内容竞赛活动等。

在兩方面教学内容结构建构后,需要提高两者之间的融合度。主要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社会性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发展和实践体会的机会平台,这样既能避免单方教学内容结构存在的固定性和局限性,还能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力度,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结,提高教学内容结构的合理有效性。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效开展的方法

(一)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知识理解能力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阶段,教师更应加强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贯穿学生学习各个阶段环节,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掌握力度。比如在高一必修《信息系统的功能》课时内容学习时,教师可将课时内容分为多个小部分,按教学目标将基础知识概念等提取制作对应的微课视频,促进学生在预习环节先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认知。在课堂教学时,可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功能类型的信息系统,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思考信息系统具备哪些功能,以顺利导入新知识内容。在后续讲解过程中可利用课件对输入功能、处理功能、输出功能、控制功能等内容进行分解教学,同时可配合相应的问题以及穿插合适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思考中予以理解和解答,如完成“使用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查找图书”任务。在课后教师可将学生不理解之处进行整理收集,制作对应的讲解视频供学生课后自学。同时还可以进行知识延伸,为学生展示更多功能类型的信息系统,以及推送有关信息系统功能运用的方法技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练习提升,突破学习难点,掌握知识。

(二)开展多样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知识实践能力

课堂学科知识讲解教学的基础上需利用课后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两者的联结程度。比如学校及教师实时关注社会上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活动,组织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机器人设计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计算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或者在信息的获取等知识内容学习后,教师可联系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如“城市雾霾状况调查”、“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调查”等,让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同时提高对社会的了解力度,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做好学科教学评价,推动学生高效学习发展

在知识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阶段都需做好教学评价,其是体现教学内容结构完善全面性的重要环节。在评价内容设置上,应考察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水平、社会实践运用能力,以及相关态度、行为等综合条件。在评价方式设计上,应鼓励学生也主动参与,形成多样的评价结果,保证评价的准确完整性。在评价后,教师需完成相应的反思分析工作,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水平对教学内容结构予以调整优化,改进创新教学方法,以推动学生高效学习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应基于核心素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结构进行重新建构,促进学科知识部分与社会实践部分能够有效连接,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做好相关组织及评价工作,以突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艳敏. 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J]. 文渊(中学版),2020(5):86-87.

[2] 于颖,于兴华. 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J]. 现代教育技术,2019,29(8):120-126.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