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研究
2022-03-07王佟
王佟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极具“历史质感”的命题,是悠久历史积淀内涵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积淀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赋能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相联系,探析其相互关系,助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其民族特色和时代寓意的身体活动方式。民族传统体育因其地域性、季节性等特征,使得其发展缓慢,出现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不相适应,传承与发展的人才队伍短缺,缺乏时代的动力,活力不足的困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多元价值将会被肯定和发扬,并将在文化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积极抢救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使他们不至于在全球商业文化冲击下开始衰落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实施的路径与方法。乡村战略的全面实施起来是有深刻意義的,其实施的深度、广度、难度,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赋能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03-02
一、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赋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宗旨
(一)精神价值
新时代的发展给予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机遇。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大都来源于乡村,面对时代的号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科学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真正的保护,并且是充分传承。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与瑰宝,是时代的见证者,是时代的追溯者,有着别样意义的时代意义与精神价值。它的传承与保护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对乡村振兴的赋能,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专业化、科学化、历史化的意义。
(二)文化价值
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本身就是代表着一种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挖掘,通过地区性的、民族间、区域间的非物质进行阐释其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文化内涵以及韵味,依托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知识可纳入学校课堂学习中,不仅对于学生们开阔眼界,增大知识面,了解我国的伟大的民族非物质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另类传承与保护,使其得到广泛的流传,实现其自身所带有的文化意蕴与价值。
(三)经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密切结合可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与旅游关联成为旅游行业创新的方向。各级政府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相互结合,一些区域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作主打品牌。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文化要素转变旅游者喜爱的产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进行大力宣传,执行工艺振兴方针,扶持手工技艺企业的创新,创新乡村振兴品牌,继而构建特色化村镇,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文化的结合速度。思考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扶贫工作的结合,乡村振兴方针本质上是纵深化的新型扶贫体现形式,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扶贫的特殊化价值。
二、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赋能实施乡村振兴的机遇
(一)盘活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进入到新时代发展阶段,面对乡村问题,一直保持着加强的使命感。乡村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具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面临着困境与发展机遇。在我国,发展乡村我们具有很多的优势来进行发展。一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着绝对的政治优势。此外,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亿万人民的农民创造精神造就了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保障,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通过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培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相结合,在促进少数民族手工艺振兴的同时,助力了创业增收以及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落地。
(二)挖掘传统体育精华,助力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
近年来,相关政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平台,在助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就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基础,发展农村的经济,实现助推脱贫。近年来,相关政府与政策的有效落地,以非物质体育文化为基础,实施乡村旅游与体育“+”等措施,主要经营民俗观光旅游业务。在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成为旅游项目的重头戏。
(三)新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涵盖了多项内容,形式多样,但是很多的项目认知率低,没有全方位的普及,出现了断层甚至是失传的情况。传统体育文化极具文化涵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而且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实践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身体机能、抵抗疾病。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传承非物质体育文化的任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传承方式,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与发展局面,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责任将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世代相传。
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不相适应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民族传统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习俗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给予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缘起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少数民族都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劳动方式。现代社会,当代民众对于娱乐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物质需求,也要满足精神娱乐需求,民族传统这种“老套”难以引起现代年轻人的娱乐认同。青少年更愿意选择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体验精神娱乐满足感。
(二)传承与发展的人才队伍短缺
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困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本在传统节日或者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进行“言传身教”,这种传承方式虽然有较强的文化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带给传承的新鲜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从传承角度来谈,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仍然没有建立其系统的传承模式,也没有讲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只是一味教导专业的实践,对于挖掘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很少在传承中体现出来。另外,现代化娱乐方式逐渐增多,新型文化活动交融,冲击着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活动的节日逐渐不受到重视。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后继无人,严重制约着传统体育的傳承与发展。
(三)缺乏时代的动力,活力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众越来越倾向于个性的艺术,以及能对其感官刺激的文化产品。民族在发展与传承民族文化过程中没有紧跟时代需求的步伐,一直保守于传统的技艺,很少考虑科技因素带来的发展契机,无法吸引外来娱乐群体的关注,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停滞不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使用的道具、服装、音乐缺乏时代动力,与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不匹配,审美观念产生分歧,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四、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一)革新历史性认知,彰显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根”与“魂”
认知方面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全面性、科学性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呢?长期发展以来,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认知上,我们往往容易产生局限性。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民族间发展不均衡的客观现实等方面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民族的都是封闭的”“边远的都是落后的”刻板印象,这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要更新认识具有历史性变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认知程度,改变“民族的都是封闭的”的认识偏差,赓续民族智慧的精髓所在。
(二)坚持创新性发展,永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生命力的必然走向
目前传统的乡村体育文化教育熏陶和传承环境已经逐渐消弭。在中华文化遗产的流失中,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程度较大,同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应试教育为目标,更加剧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窘迫境遇。因此,应当落实布局好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程战略,做好我国民族独有特色的村落建设方略,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保护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以适当的方式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中。
(三)应运时代性机遇,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的目标性要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应紧扣时代命题,集中在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上来。近年来,我国举办的湘西国际鼓文化节、广西侗族的花炮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凤凰苗族国际跳花节等民族传统体育节庆,这些活动的发展不仅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五、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根源来源于乡村,它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发展的源头。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在赋能乡村振兴时,应当要结合国家颁发的相关乡村发展战略布局。在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基的乡村中,以更精准有效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将传统村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切实做到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融合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飞跃式发展,应该把握机遇,将自信和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文化的传承。未来各部门要密切合作,不断努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发展,进而成为展现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