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艺术

2022-03-06黑龙江省嫩江市第一中学

黑河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数学课堂

黑龙江省嫩江市第一中学 芦 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双方的角色都有了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应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不同的教师用同一本教材,教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其内容而言是相同的,但效果却是不同的。除去科学性外,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讲授的艺术。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学生积极高效地学习,并从中感受数学之美及掌握精湛的学习技巧,这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华,是教学规律与教学创造性的完整结合。

一、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展示数学的艺术性

一切知识均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科学的整合,使知识具有一定的鲜活性。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与数学知识相对应的内容,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如讲授《有理数加法》一节,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讲授,而是选取了生活中学生较为熟知的数学案例。这样的案例会使学生有一定的亲切感,能积极快乐地接受并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我在教学中提出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同学们,收入、支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已经在有理数一节中学过,学生通过回忆就能很顺利地说出表示方法。收入用“+”表示,支出用“-”表示,这个问题目的是为下一个问题打基础。)

问题二:小刚家去年种大豆收入15000 元,种小麦收入5000 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小刚家去年的两项收入? 学生在前面已知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并表示出收入的数据,同时还让学生计算出这两项的总收入。像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口算就能说出,即大豆收入15000 元加小麦收入5000 元等于总收入20000元。(+15000)+(+5000)=(+20000),进而得出两个正有理数相加的基本形式。再通过几个类似的习题,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自主总结其中的运算原理,从而发现两个异号有理数相加的法则。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从生活中选取的,而内容又是学生熟悉的,它将生活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知知识的灵活性和系统性。

二、在演说中展示数学的艺术性

所谓的教师说,非一般的信口开河,漫无边际的阐述某个问题,而是用科学、标准的数学术语去表达。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本课所讲内容的知识点,对每一个问题的渗透、讲解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解中针对问题的个别性,选择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因为学生在听课时存在兴奋期和疲劳期,所以应注意语调的起伏性,要根据课堂出现的情况,适当地用一些得体的、幽默的语言去调节课堂气氛。因为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心情,还能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它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兴奋记忆,还能让某些厌学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若厌学的学生喜欢一名教师,势必喜欢这门教师所教的学科,他会将厌学的阴影抹去,成为一名爱学愿学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在运用肢体语言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此时教师必须把握分寸,若学生回答非常准确,教师点头速度要快些,给学生以肯定,面带微笑以示鼓励。若问题回答得不对,教师应摇头予以否定;若学生回答得不完全、不全面,教师点头的速度要轻缓,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不足。教师的一个眼神,可启迪一个人的心扉,一个激励的表情,能让学生上进;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动作,能让学生产生不可限量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正确使用肢体语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说、演是一种艺术。

三、数学课堂中学科整合的艺术

新的课程改革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程的讲解中能相互渗透,并将相关知识进行穿插,从而体现出所讲内容的多面性。如在讲授等式的性质一课时,教材中运用天平的原理,进行知识渗透,天平是学生较熟悉的一种学具,属于物理学中杠杆平衡原理。再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道习题:直尺的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四枚棋子,支点应放在什么位置直尺才能保持平衡?很明显这是物理学科杠杆平衡中动力臂与阻力臂这一节所讲的内容,若教师对这一节不了解,就会讲解不清楚,即使讲了也是抽象、呆板的。若教师简单阐明其中的道理,学生会学得轻松愉快。又如在学习方程有关配比问题时,虽然教材中没有列举有关火药制作的问题,教师可自编类似题型提问:我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学生必然会说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因为四大发明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教师可将火药是在无意中发现的进行说明,让学生明白世上很多东西都是无意中发现的。虽然用语不多,耗时不多,但这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让其明白只要认真学习、认真探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贡献,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讲解此类问题时,不仅涉及历史知识,又涉及了化学知识,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涵盖很多学科,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科学的整合。

四、数学问题类比法与手段的教学艺术

数学教学艺术准确、完整、精彩的表现形式是靠教学过程来反映和体现的,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讲解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内容,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从现实中选择模型,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将一列数据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求这三个数分别是什么?本题若按常规的方法讲解,学生能从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设出未知数,依据所给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本题。其结果是部分学生明白,大部分学生则是一知半解。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科学的数学模型,以类比的形式引导启发,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用直观简洁的习题去讲解,同样出示一组数据:2、4、8、16、32。这组数据有何规律?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1)均是正整数;(2)均是偶数;(3)均是2 的倍数;(4)后一位数是前一位的2 倍;(5)这组数据的基本表达式是2 的n 次方(n 是大于等于1 的自然数)。大部分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本来这道题的问题是问它有何规律可循,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虽然这些结论和教师的要求不同,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别得出了答案。若我们从中任取三个相邻的数相加得224,并分别求出各数,此时学生会根据前面的发现很容易设出未知数,并找出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依据分量之和等于总量这个条件,列出方程并解决。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解决了教师的问题,不仅培养了数学技能,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开发,从而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类比法解决问题实际就是旁敲侧击去点题,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类比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魅力所在。

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为使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基于数学学科并超越这一学科,让学生面向真正的数学世界,知识始于课堂,更应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争取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艺术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