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为“盲盒”盲目,别被“套路”套住

2022-03-06胡姚雨

中学生天地(B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玛特水浒盲盒

文/胡姚雨

经济学硕士金融从业者

有一种玩具叫“潮玩”,其代表“嘉宾”就是盲盒。

从大火到常态,“盲盒经济”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当初,把这股风尚推向高潮的正是泡泡玛特(POP MART)公司。那个噘着一张尖尖小嘴、姿态娇憨的经典玩偶形象,因为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萌物”的期待,又借助玩偶“盲选”“交换”促进了人们的社交,直到今天,它依然备受欢迎。今年1月,泡泡玛特又上新了——与肯德基联名推出盲盒套餐,消费者只要购买价值99元的家庭桶,就能获得新款盲盒一个。很快就有新闻报道,有人为了集齐整套玩偶,一次性花费上万元,买下了106份套餐!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这已经不是“创意营销”了,而是食物浪费!随着“万物皆可盲盒化”风潮的持续,这一声“当头棒喝”,让我们不得不开始警惕,我们面对的到底是“盲盒”,还是“盲目”呢?

“盲盒经济”展现的,是一种非常古老又经久不息的商业套路:包装,用老话说就是“换汤不换药”。我的童年在20世纪90年代,我清楚记得,我们那个时代就有“盲盒”——小浣熊干脆面“水浒英雄卡”。

谁也不知道一包干脆面里藏着哪个英雄人物,只有打开了,才能得到答案。形式和结果与今天的“盲盒”如出一辙,同样有许多干脆面被原封不动地丢弃,造成了浪费。

当然,撇开食物,仅仅关注玩具本身,我也难免觉得,今天的“盲盒”,有趣度还不如当初呢!108张“水浒英雄卡”背后有一个强大靠山《水浒传》,深入了解《水浒传》的同学会知道,“一百单八将”并非施耐庵凭空杜撰,而是经历宋元两朝更替,以及后来元杂剧等艺术加持,由少到多慢慢汇聚成形的。基本上,每个人物都关联着波澜起伏的历史故事和百转千回的英雄传奇,这是“干脆面盲盒”再难集齐也深深吸引人的“灵魂”所在。

可今天的泡泡玛特呢?据了解,其人物形象基本是“凭空产生”的。比如,最知名的“莫莉”(Molly)形象是这样来的:公司先邀请一众设计师、艺术家,共同发挥灵感进行人物设计,接着,由专门的IP运营团队给人物取名、设定身份、塑造“人设”,最后直接将“盲盒”铺货销售。销售过程中会同步推出一些线下展览,打造“沉浸式”购物门店等“网红景点”,方便大家“打卡拍照”——发现没,相比“水浒英雄”,如今的“盲盒”玩偶是“速成”的,没有广为人知的背景故事,也没有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全靠奇趣的外形和简易的包装——这些当然也可以作为心动的理由,可所谓“心动”,动的到底是什么呢?

别不承认,我们就是在“看脸”。

当然,沉浸于相似的玩具和游戏中肯定没问题,只是,我们要懂得分辨:“新包装”之下,内核是升级了还是降级了。下次掏钱买“盲盒”前,请一起默念:适度消费、理性“氪金”,别为“盲盒”盲目,也别被“套路”套住。

猜你喜欢

玛特水浒盲盒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泡泡玛特到迪士尼开店“分食”乐园经济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折戟新三板后泡泡玛特在港上市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引领成长 塑造未来——访菲索玛特中国区CEO梅麒先生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水浒》求疵录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