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谢幕的《玩具总动员》
2022-03-06张牧笛
文/张牧笛
作家、编剧
1995年,《玩具总动员1》上映了。在我的记忆中,那应该是玩具第一次作为主角被搬上大银幕。作为玩具们的老大——牛仔胡迪,他认为“玩具爱主人,主人爱玩具”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将自身价值建立于主人的爱的基础上,使命感爆棚,同时又患得患失,担心被取代、被冷落。可以说,胡迪全部的安全感和存在的意义都源于安迪的宠爱和需要,但主人终究会长大,终究会有那么一天不再需要玩具,那么作为玩具,又该何去何从呢?
于是在《玩具总动员2》里,胡迪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待在老地方面对未来有可能不再被主人需要的风险,还是风风光光地到博物馆中当藏品,实现自己的价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选择了继续陪伴。即使欢聚之后是离散,即使他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他依然认定,“为了孩子而存在,是作为一个玩具最珍贵的价值”。
爱是双向的守护,是永远无法忘怀的存在。到了《玩具总动员3》,安迪已经是个大学生了,他决定把心爱的玩具们送给小姑娘邦妮。当他拿起胡迪时,又下意识地缩回了手。胡迪对安迪来说,是所有玩具中最重要的那个。安迪将胡迪架在脖子上,大笑着迎风奔跑。最终,皮克斯完美地送别了安迪,也妥善地安放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
如果说前三部的共同主题是陪伴,那么《玩具总动员4》的主题就是成长。胡迪作为玩具的巅峰时刻,在安迪把他送给邦妮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虽然安迪希望胡迪能得到很好的照料,但邦妮不是安迪,人到中年的胡迪只是她众多玩具中普通的一个。他有过孤独、迷茫,但他的目光更长远了,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只要邦妮认为重要,他就有责任去保护。
这时观众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玩具也有长大的一天。我们总以为是我们选择玩具,其实也是玩具选择了我们。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和人类相伴,又用自己的方式和人类告别,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从迷茫到觉醒,从完全依赖到寻找自我,当牛仔胡迪真正“飞向宇宙,浩瀚无限”时,或许那是他最好的归宿。成长是一个人孤独地旅行,每一个曾经迷恋玩具的孩子,总有一天不得不从这样的美梦中醒来,不得不望着玩具渐行渐远,直到离开自己的视线。
所以《玩具总动员4》一方面在不断地提醒观众,相伴是暂时的,离别是迟早的;另一方面又在提醒观众,不要为了结束而哭泣,请为一切发生过的微笑,毕竟玩具不会在人类社会消失,只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1995年至今,27年时间过去了,曾经的小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那些年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玩具也已难寻踪迹。但《玩具总动员》始终没有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它仿佛是一个拥有集体记忆的时间点,定格的不是一个角色的谢幕,而是另一段冒险旅程的开始,是《玩具总动员(5、6、7)》甚至更多故事的可能。只要人类和玩具的羁绊还在继续,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