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开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2-03-06马俊驰吴祥如
马俊驰,吴祥如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近年来,为实现体教融合,各高校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如在高校设立教练员岗位、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积极组织各级别高校体育竞赛等。南京市是我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教育资源集中地之一,拥有众多高等教育学校。本研究主要从竞赛目标、组织结构、赛事系统及竞赛资源4个方面对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1 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开展现状审视
1.1 竞赛目标有待明确
为实现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南京市参与到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中的高校已经覆盖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普通高校大学生及高职高专大学生。以“省长杯”为例,统计显示,高水平组参与到赛事中的南京高校数量由2019年的5支男子队伍和0支女子队伍,增加到2020年的7支男子队伍和3支女子队伍;普通大学生组由2020年的5支男子队伍和0支女子队伍,增加到2021年的15支男子队伍和13支女子队伍;高职高专组由2020年的4支男子队伍和0支女子队伍,增加到2021年的6支男子队伍和3支女子队伍。从数据来看,南京市高校大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竞赛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尽管女子队伍参赛人数明显少于男子,但是参与到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中的女子大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多。
当前,南京市各高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竞赛目标仍然不统一。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参与校园足球竞赛是以奖项为导向的竞赛目标,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主要目标是参加比赛,因此组建一支能参赛的校园足球队成为校园足球开展的主要目标。这与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指导思想相背离,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足球竞赛手段,普及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其重点是普及。调查发现,部分南京市高校组建校足球队仍以获取优秀比赛成绩为目标导向。校内实际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人数仍然以校足球队运动员为主。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的开展对于带动校内足球运动开展,扩大足球人口,形成、培育校园足球文化收效甚微。
1.2 竞赛组织结构亟待整合
目前我国新校园足球赛事结构围绕“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南京市各高校校园足球竞赛主要有“省长杯”“江苏省省运会”“全国学生运动会选拔赛”“校内竞赛”。南京市各高校参与校园足球竞赛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主办或者“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办公室”和“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三方共建公办;另一种为“江苏省教育局”与“江苏省体育局”联手主办。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南京市各高校参与到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包含了两种竞赛体系即“体育部门”竞赛体系与“教育部门”体系,两种竞赛体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是南京市各高校内部的校内竞赛组织机构则呈现出较为复杂混乱的组织结构,如河海大学为校团委主办、河海大学学生会承办,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体育部主办、南航校足球协会承办,南京农业大学为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体育部承办,南京工业大学为校团委与体育学院双方共建、校学生会承办。南京市校内竞赛主办及承办单位较为多样化,一方面能够带来校内赛事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没有形成统一的校内竞赛体系,导致各高校之间的赛事交流受阻,比赛数量总体较少。调查发现,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的学生有51.71%的学生认为组织方对校园足球竞赛不够重视,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校内足球竞赛参与度。
1.3 竞赛资源保障尚待提高
本文从人、财、物资源,媒体资源以及赞助资源3个方面对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资源进行调研,发现在开展校园足球竞赛过程中资源保障不充足,具体表现为:(1)长期以来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竞赛场地等资源的短缺是制约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之在竞赛中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尤其是校际的竞赛中对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相关人员的奖励机制的缺失,进一步降低了参与人员的积极性。(2)经费保障方面,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赞助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社会资源无法参与到竞赛中,因此如“一球城名”和“高校城际对抗赛”等南京市为数不多的校企结合办赛的赛事缺乏延续性。(3)由于赛事赞助资源的欠缺,媒体对于赛事的宣传报道相对匮乏,赛事的品牌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1.4 竞赛系统仍需完善
南京市各高校主要参与的校园足球赛事有“省长杯”“江苏省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选拔赛”“校内竞赛”,呈现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的赛事结构。其中“省长杯”每年举办1次,比赛分高水平组(甲A组)、普通高校大学生组(甲B组)及高职高专组(乙组),是南京市主要的校园足球赛事,参赛的代表队及参赛人数最多。“江苏省运动会高校部足球竞赛”每4年举办1次,每所高校只能男、女各派1支队伍参赛;全国学生运动会选拔赛每3年举办1次,每个省的冠军队伍才能获得参赛资格。由于“江苏省运动会”及“全国学生运动会选拔赛”举办次数少且有参赛资格的限制,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主要以“校内联赛”和“省长杯”比赛为主,因此实际参与到校园足球联赛中的大学生人数仍然相对较少,女足赛事更是发展缓慢,女子足球的校内联赛相当匮乏。此外,在南京市各高校中常年坚持系统训练的校足球队少之又少,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系统的设置仍需兼顾各类学校的参赛需求。因此,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系统整体上存在赛事数量少、参赛队伍少、参赛人数少、校际赛事匮乏、男女赛事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2 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发展策略思考
2.1 细化竞赛目标,理顺管理职能
为实现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明确的竞赛目标和完善的执行措施相融合,进一步细化竞赛目标,为校园足球竞赛发展提供方向,让目标有可操作性,通过竞赛途径,达到推动足球运动的普及,最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应理顺管理体制,让目标执行更加顺畅。管理体制核心定位是完善组织架构,校园足球竞赛在举办过程中,从主办主体到参赛人员每一部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校园足球竞赛的主体是高校在校大学生,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应各自发挥其职能,教育部门把好“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目标,体育部门发挥其专长在足球竞赛的专业性上起到引导作用,让体教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切实落实到实处,周而复始,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管理效率,为校园足球营造好的环境。
2.2 扎根校园土壤,做好校园足球竞赛保险机制保障
校园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群体,大学校园足球竞赛不仅是在校园内举办的竞赛,更是在校园环境中进行的一场以足球为名的互动。扎根校园土壤,吸收校园养分,依托师生的积极性是促进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发展的有效路径。此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学校和竞赛组织者需要承担起竞赛的保护者的责任,确保足球竞赛的健全保障机制。有效建立政府、学校、家庭这三方参与风险防范与共担机制,并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和沟通,针对相关参赛人员的各种运动意外损伤和赛场突发事件,通过制定相关保险确保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开展配备有全面的安全保障机制。需建立意外伤害应急预案,有效防范体育活动中的人身意外风险,完善校园足球竞赛意外损伤的处理流程,降低损伤风险。
2.3 进一步改善赛制,加强宣传力度
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学科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南京市各高校校园足球队受到生源、训练水平、资金投入、后勤保障等因素的影响,竞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普及校园足球运动,使南京市有更多的高校获得足球竞赛的机会,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将现行的赛会制改为主客场制,这样更符合联赛体制,且要实行周末制,提高赛事的频次,让学生周周有比赛,培养和输送更多的足球后备人才进入职业足球赛场。(2)打造品牌赛事,提高影响力与吸引力。在校园所在区域的周边社区开展趣味性竞赛,由点带面,通过公号等自媒体提高宣传力度,在所在社区塑造影响力和品牌形象。可效仿美国名校橄榄球赛,打造一个有传承有底蕴的赛事。(3)体教融合给校园足球带来的是赛事融合,如可以举办一个南京市大学生联赛冠军对阵南京市U18的市队赛事,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深度交流,还可以给予双方教练一个选材的平台,在加大力度宣传的同时,还可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度,进而达到推广校园足球的目的。
2.4 整合社会资源,多元化激励方式
竞赛资源是保障校园足球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构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要想保证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和竞赛体系的科学合理,就必须优化竞赛资源。足球竞赛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来开展竞赛,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理念应该更新,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合作。在争取赞助的同时积极开发周边产业,实现球队自我“造血”能力,解决竞赛经费问题,保障足球活动持续稳步发展。整合各类赛事资源,引进、整合社会资源,提升赛事赞助、宣传等,实现赛事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场地、裁判等),同时应探索实现赛后资源利用。南京市各项校园足球赛事的开展,主办方应根据赛事工作人员、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竞赛参与人员的兴趣与活力。学校领导也应给予重视,对资金分配给予关注,具体运营管理交由体育领域的专业运营团队。
2.5 协调学、竞、训体系,助力体教融合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重点是学校教育工作与体育工作的协同发展,高校在重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兼顾文化教育。明确组织校园足球竞赛的主要目的是以足球为媒介,面向全体高校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工作,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目的。体教融合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高质量足球后备人才,为实现这一目的,高校竞训体系的发展应与我国的职业足球竞赛制度和训练制度紧密联系。在把控好学、竞的基础上,建立常年训练的队伍,完善校园足球运动员成长档案。通过实施校园足球注册制度,登记运动员的培养单位和相关教练员的信息,设置专人办理,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打好基础,为后备人才进入职业赛场的资格审查做好备案工作。运动员信息档案不仅是审核学生身份的依据,也是南京市校园足球单位培养和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重要指标参考。最后,学、竞、训体系还需要竞训体系反馈到教育,促进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校园足球竞赛强化高校大学生对民族、社会和民众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培养大学生运动员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团结一心的思想品质,以及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3 结 语
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引领下,学校体育工作正在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高校体育竞赛蓬勃发展。现阶段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组织结构由“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组成,赛事组织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双轨运行。南京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普及到高水平运动员、普通高校大学生以及高职高专大学生。当前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竞赛系统整体上存在赛事数量少、参赛队伍少、参赛人数少、校际赛事匮乏、男女赛制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赛事资源保障有待提高。鉴于此,竞赛执行者需要针对竞赛目标、组织结构、赛事系统及竞赛资源不断完善提高,不断丰富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推动南京市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