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武精神”:江南文化发展的时代呼唤

2022-03-06

名家名作 2022年25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尚武重塑

顾 莉

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让江南文化站上了新的历史舞台。积极传承、创新应用江南文化的精髓,必将为“十四五”期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创造更好的未来。“尚武精神”作为江南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重新审视其新时代内涵并寻求重塑路径,将为江南文化当下和未来的持续发展注入精神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人文价值。

一、“尚武精神”的内涵

春秋时期,孔子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一多半有武的含义,古圣先贤上马杀敌、下马讲学,文武双修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武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近代,梁启超撰写《中国之武士道》,“采春秋战国以迄汉初,我先民之武德,足子孙模范者,以列传体叙次之,加以评论,以发挥其精神”。1919年孙中山为《精武本纪》的序中题“求自卫之道,重尚武精神”,把“尚武精神”的价值上升到强种强国的层面。毛泽东同志曾对国人体质柔弱甚为忧虑,积极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其尚武气质卓然独秀。

学界对“尚武精神”的阐释主要包含以下三重含义:其一,将尚武精神解读为“推崇强健的体魄和昂扬奋发的战斗精神”;其二,认为它是深藏于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阳刚基因,是支撑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其三,结合时代意涵,认为当下中国的尚武精神是在实现国家和平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显示出的敢于拼命、敢于强军、敢于战争的强军精神。

二、古代江南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汉书》记载:“吴越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经文纬武的伍子胥,用鱼肠剑刺穿王僚三重棠铁之甲的专诸,残身灭家刺杀庆忌的要离都是轻死的典型。项羽率江东(即吴所在地)八千子弟北上“破釜沉舟”大败秦军,最终因失败自刎江边,也是吴地“民轻死易发”的又一佐证。《史记》有云:“吴兵锐甚,难与争锋。” 魏晋时,《郡国志》云:“吴俗好用剑,轻死,又六朝时多斗将战士”。西晋左思的《吴都赋》也说吴地“士有陷坚之锐”。吴越有如此“轻死”之风,其军队骁勇善战,至此从蛮夷之邦一跃成为霸主之国。自楚汉争雄、三国鼎立至吴国称霸,从勇将义士刘邦、萧何、樊哙到气节风骨的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男儿何不带吴钩”“江东子弟多才俊”“生子当如孙仲谋”,吴人时刻保持着这种轻死重剑、崇尚武力的行为规范与民风精神。“尚武”成为一种保家卫国、敢为人先、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三、新时代对江南文化“尚武精神”的解读

从尚武轻死的剑胆精神到强国保种的救国精神,从同仇敌忾的战歌到视死如归的诗词,“尚武精神”的含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江南文化再次扛起推进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大旗。精准定位、准确分析“尚武精神”在江南文化内核中的价值维度,提升江南文化肩负“江南担当”颇有意义。

(一)刚柔相济,务实求精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刚健精神在今天,更重要的含义是它的创造性、开拓精神,这是从江南风骨、江南血性当中转化而来的。“尚武精神”中的“刚柔相济、务实求精”催生了古代的卧薪尝胆、孙子兵法、伍子胥复仇;造就了现代的苏南模式、浙商精神;培育了把大生意做到极致的沈万三;把大学问做到置顶的顾炎武;把大事业做到巅峰的申时行。从“中国摩根”陈光甫、“面粉大王”荣氏家族到“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状元实业家”张謇……他们的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善于创新,创造了江南奇迹。未来,江南人应延续善良温和、宽宏通达的品性,果敢坚毅、刚强不屈的风骨,精雕细琢、兢兢业业的精神,进而有为,行稳致远。

(二)开放包容,敢为人先

“尚武”之中有两位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一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带领的“戚家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源于他对武器的研究和军旅武艺的编排。他勇于面对失败,分析敌军的综合实力;善于总结经验,寻找克敌制胜的办法;敢于突破,改良兵器,创编阵法,提高军队的实战水平。二是武术名家霍元甲。他打破固有的传承方式,建立精武体育会,敢于突破封建束缚,把武术发扬光大,走出国门。两位武术英雄身上都体现出吴地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谋划在先,革故鼎新,引领潮流。苏州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拼出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温州敢为人先,“跳出温州看温州,着眼全球发展温州”,创造了若干个全国第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将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与内在根因。

(三)家国情怀,义利并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救国济民的范仲淹、誓死不降的文天祥、仰天长啸的岳飞、老骥伏枥的陆游,他们都在困难之际以卓绝的武功和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捍卫民族的尊严。这些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至今仍被人们传为美谈,鼓舞和教育着后人为国争光。

范蠡倡导的越女剑曾大败吴国高手,可见范大夫也是尚武之人。《史记》中记载范蠡在“三致千金”后,“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为后世商人树立了义利兼顾、富而行义的榜样。江南近代工商业者,如徽商、苏商、浙商仍效而仿之。荣氏家族造桥铺路、捐款赈灾、兴办新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这种义利兼顾、先义后利的精神昭示着新时代的江南人,要牢系民生情结、饱含民本情怀。

(四)和合精神,共荣共生

武术向来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和谐的思想观。“止戈为武”“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尚武精神中“和”代表柔和、和睦,要求习武之人自身和谐,与周边和睦;“合”代表整合、团结,要求习武之人要与周围的人、社会实现整合,融入其中。

新时代,我们通过“尚武”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增强体质,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通过“尚武”塑造一种新兴的满足时代需求的伦理精神,发挥对未来的引领作用。“尚武”理念中“阴阳一体”的整体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共建共享”“共谋发展”的全球观不谋而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地域都难以独善其身,全人类是休戚与共的。鉴于此,和合江南更应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贡献江南力量。

四、新时代江南“尚武精神”之重塑路径

以文化认同为根基,以文化传承为营养,以武德教育为手段,以民族复兴为目标,重塑“尚武精神”。

(一)“尚武精神”重塑之基:文化认同

立足传统,重新提炼江南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真正提升植根于本乡本土的文化自信,是重新发现江南的意义所在,也是“尚武精神”重塑之根基。当文化霸权、信仰缺失、拜金主义等人文危机逐步侵蚀之时,深挖本土文化、审视本土文化、完善本土文化就变得尤为紧迫。江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风花雪月、水暖风清之地,江南文化也并非只是“偏道”“主情”“尚文”的文化,它更具江南风骨与江南血性,是华夏文明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是传统文化发展最精致、最高档的文化。新时代,在保有古今同在的精神状态与不断创新的观念下,进一步完善江南文化内核,以满足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只有对江南文化有正确与充分的认知才能产生深化与持续的认同;只要对江南文化有坚定不移的认同,必然会促进“尚武精神”的重塑。

(二)“尚武精神”重塑之源:文化传承

对“尚武精神”的重塑,需要文化能源的滋养和培育,需要对“尚武精神”的文化进行了解、认同、接受,并产生自信与自豪。

有学者呼吁:“唯中华文化的升华,才能组合百战不殆的中华。”加大对“尚武精神”的文化母体江南武术文化理论的研究,并结合时代价值作充分阐扬;对江南武术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创新,为“尚武精神”的重塑注入新的血液及活力。总结《正气堂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孙子兵法》《江南经略》等古籍要典的价值;讲好“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的英雄人物故事;挖掘“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刚健有为”“创业创新”的现代文明要义。

(三)“尚武精神”重塑之法:武德教育

武德修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尚武精神”的发展。“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以涵养为本”都告知习武者要仁爱、守礼、谦让、宽厚。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被赋予新的含义——精忠爱国、自强不息、和谐尚中、兼容并包。

“通过武术作为载体进行教育,对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价值。”“江南船拳”作为江南武术重要且独特的表现形式,是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是武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它扎根于江南水乡,蕴含着深厚的水乡文化、健身思想、武德礼仪、报国情操,是江南“非遗”的活化,是江南文化的体化。“江南船拳”可作为一种身体教育、武德教育、情感教育,以此唤醒江南人民的尚武之风。

(四)“尚武精神”重塑之标: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扬与树立。回看中国历史,“尚武精神”关乎每个时代的兴衰。尚武精神昌,则民富国强;尚武精神靡,则国破家亡。古代“尚武精神”是以“打破人骨子里本能的畏难情绪和精神枷锁”,生产军事所需自信、勇武、坚贞不屈的战争精神。近代“尚武精神”是仁人志士忠贞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怀,是革命军人的亮剑精神和战斗意志。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以爱国爱民、自强不息、团结和谐、尊师重道、以利并举的“尚武精神”来指引江南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尚武精神的期许,“尚武精神助推着‘中国梦’。”

五、结语

从春秋时期孔子倡导的六艺,到古圣先贤上马杀敌、下马讲学,文武双修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武精神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然而宋代以后的文武分流,尚武精神的磨灭殆尽,靖康之耻的教训告诉世人,即便经济再发展,民族不尚武照样会挨打。

古代的江南曾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时代强音。近代的江南为了谋求民族独立,在民族生死攸关的语境下,“尚武精神”被反复呼吁。当下的江南呼唤“尚武精神”的重塑,将其“刚柔相济,务实求精”“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家国情怀,义利并举”“和合精神,共荣共生”的新时代内涵运用到江南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文化认同为根基、以文化传承为营养、以武德教育为手段、以民族复兴为目标,重塑“尚武精神”,助力江南文化找到“精神家园”,推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谱写江南文脉新华章,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尚武重塑
重塑未来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崇德尚武 弘扬国粹本刊总编与释德扬法师走访湛江少林学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中华尚武魂
重塑灵魂
走出尚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