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风饮加味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观察

2022-03-06蒋耀峰李元洋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2期
关键词:排风神经功能脑出血

蒋耀峰 沈 洋 董 誉 王 立 李元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急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小血管破裂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并易遗留严重后遗症[1]。目前临床对大脑半球出血量≥30 mL者常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率、病死率[2]。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3-4],对于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在常规西医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神经功能、远期预后,有助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急性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多从“虚、火、风、痰、气、血”六端立论,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足为基础病机,急性期多以标实为主,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为其关键病机[5];系痰热腑实,浊气上犯清窍,内风挟痰挟火窜扰经脉而成,且痰热积滞瘀阻,胃肠升清降浊功能障碍,影响气血运行畅达[6]。星蒌承气汤是王永炎教授依《黄帝内经》理论的制方,也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指南规定用药,功能为化痰通腑,经临床观察发现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的总有效率高达82.3%,然而目前星蒌承气汤的基础研究还较为薄弱,尚需开展物质基础、药理毒理、药效评价等研究,以提高该复方的临床疗效[7]。排风饮为《辨证录》卷二古方,具有通腑泻火、祛风化痰之功效,符合中风病化痰通腑法的治疗原则,经前期临床实践观察发现排风饮加味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明显。本研究旨在为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借鉴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7]中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9]中痰热腑实、风痰闭阻证的辨证标准;年龄30~70岁;首次发病;起病48 h内;脑出血微创血肿术后存活3周及以上;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脑卒中病史者;存在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外伤、动静脉畸形等所致脑出血者;精神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6~70岁,平均(63.41±8.03)岁;出血至入院治疗时间3~40 h,平均(10.37±1.47)h;出血量 33~63 mL,平均(40.06±4.90)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10]评分(11.43±1.73)分;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7例,丘脑10例,脑叶3例。观察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9~70岁,平均(64.03±8.12)岁;出血至入院治疗时间2.5~39 h,平均(10.59±1.52)h;出血量 31~66 mL,平均(39.94±4.99)mL;GCS评分(11.51±1.90)分;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9例,丘脑8例,脑叶3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措施,如降颅压、营养神经、控制血压、预防感染以及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排风饮加味辅助治疗,组方:大黄20 g,牡丹皮15 g,甘草1 g,防风10 g,天麻15 g,天南星 12 g,玄参12 g,柴胡9 g,黄芩12 g,紫苏叶 12 g,荆芥 12 g,当归 15 g,芒硝 12 g,瓜蒌 12 g。每日1剂,饮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结合医院中药房,采用煎药机常规水煎煮2次,混合药液至400 mL,分2次口服或鼻饲胃管注入。两组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9]评价,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重。2)GCS[10]评分。重型组22例(GCS评分≤8分)、中型组34例(GCS评分>8分,≤13分)、轻型组25例(GCS评分≥13分)。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评价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痰多,按正常、轻、中、重分别计分0、1、2、4分。晨起空腹状态时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常规离心将血清冷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拟定。治愈:NIHSS评分减分率≥90%,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总评分减分率≥95%。显效:NIHSS评分减分率≥46%,<90%,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总评分减分率≥70%,<95%。好转:NIHSS评分减分率≥18%,<46%,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总评分减分率≥30%,<70%。无效:NIHSS评分减分率<18%,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总评分减分率<30%。NIHSS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总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GCS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低,GCS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治NIHSS和GC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GC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GC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IHSS评分14.61±1.98 9.56±1.31*△14.74±2.03 11.40±1.73*GCS评分11.51±1.90 13.37±1.93*△11.43±1.73 12.30±1.8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腹胀3.17±0.40 1.37±0.18*△3.11±0.37 1.93±0.25*便干便秘3.10±0.36 1.30±0.16*△3.13±0.37 1.79±0.22*头晕目眩3.26±0.41 1.43±0.19*△3.30±0.39 1.89±0.27*痰多3.13±0.36 1.51±0.21*△3.09±0.34 2.23±0.28*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表3 两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PCT(ng/mL)hs-CR(mg/L)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18±0.61 2.31±0.29*△5.13±0.59 3.04±0.37*11.55±1.64 4.11±0.51*△11.47±1.55 6.04±0.7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因血肿对周围脑组织挤压并形成水肿,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失,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12]。微创血肿清除术能迅速清除血肿,在术后采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能够及时缓解病情,但单纯此类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停药反跳[13]。中医药对于脑血管疾病有其特有的优势,中风的病位在脑,其病因风、火、痰、虚、气、血六端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引发阴阳失调、内风煽动,使气机逆乱上行,导致脉络破损、血溢于脑脉外[14]。中风病急性期多因患者素食肥甘厚腻,形体肥胖,或者素体久病,脾胃虚弱,痰浊内生,阻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内停糟粕,加之气机运行不畅,郁而化热,痰热之间相互影响,互成病机,日久形成痰热腑实之证[15]。痰热燥结不去可从阳化风,内风挟痰挟火向上蒙蔽清窍,腑不通则窍不开,热不去则风不息,加重病情[4]。因此,中医治以通腑泄热、行气化痰为主。

本组排风饮加味方中以大黄泻下攻积、泄热通肠、利湿解毒、逐瘀通经;芒硝能够泻热清火、润燥通便、软坚消肿,与大黄相须为用,既可苦寒泻下,又能软坚润燥,泻热推荡之力颇峻;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天南星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肝主疏泄,调控肠腑的传导,故以柴胡疏肝理气、升举阳气,紫苏叶理气宽中,以宣畅气机;黄芩、玄参清热泻火、利湿解毒,且玄参可滋阴;牡丹皮清热凉血化瘀;防风、荆芥可祛风;中风病急性期风阳化热,耗伤阴液,采取通腑法泄热于下,使肝经风痰随气火而息,急救真阴于火热煎灼耗损,但上述苦燥之品易耗伤阴液;故以当归、玄参补血滋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通腑泻热、化痰息风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以及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明显减低,GCS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NIHSS、GCS以及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排风饮加味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和中医证候。

急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害可刺激机体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等释放炎性因子,诱导并促进炎症效应分子表达,参与急性脑出血的病理过程[16]。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17]。hs-CRP为高敏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与全身性炎性反应,能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脑血管内膜发生损伤[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排风饮加味辅助治疗可进一步下调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综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排风饮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抑制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排风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FHQ-Q-1 型空气防滑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送排风测试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