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平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热哮证)疗效及对促炎因子的影响*

2022-03-06吴琼月欧阳洁淼徐梅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2期
关键词:平喘支气管哮喘

吴琼月 欧阳洁淼 林 海 徐梅玲

(海南省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海南 海口 57110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临床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发病时临床多表现为气急、喘息、胸部紧闷感等呼吸道症状[1-2]。近年来哮喘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全球哮喘患者已超过3亿[3]。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4],我国哮喘人数达4 000万,未达到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占5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治疗多采用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主的降阶梯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哮喘患者慢性炎症,改善临床症状,但存在激素依赖、感染的风险[5]。中医学将该病归于“哮病”范畴,其主要病机在于内有伏痰,遇感引触,属正虚邪实之证,风寒入里化热,伏痰久瘀亦可化热,因此热哮证是哮喘患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远期疗效良好、副作用小等优势[6-7]。本研究通过选取86例哮喘急性期热哮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清热平喘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对哮喘的诊断标准[8];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9]和《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10]制定热哮证的辨证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哮病热哮证诊断标准;处于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处于轻、中度;年龄18~75岁;同意参与本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激素依赖性哮喘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哮喘急性期热哮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9~73岁,平均(66.82±6.54)岁;病情程度为轻度24例,中度19例;病程5~15年,平均(7.55±1.13)年,本次急性病程(3.17±0.64)d。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5~74岁,平均(67.11±6.26)岁;病情程度为轻度23例,中度20例;病程6~21年,平均(8.64±1.02)年,本次急性病程(3.92±0.57)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参照相关指南[11]予以轻中度哮喘发作西医治疗方法,轻度哮喘发作者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信必可都保,AstraZenecaAB公司,国药准字 H20140458,规格160 μg/4.5 μg),每次1吸,每日2次,每日不可超过8吸,每次吸药后需漱口。中度发作者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每次1吸,每日2次,联合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7)10 mg/次,口服,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清热平喘汤,方药组成:生大黄15 g(后下),炒黄芩、杏仁、桑白皮、蜜款冬花、白果、炙麻黄各10 g,甘草3 g。随证加减:咳嗽痰多者加黄连、瓜蒌片;腹胀明显者加厚朴。水煎取汁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5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咯痰、气喘、胸闷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按照严重程度从无、轻、中到重分别计为0、1、2、3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2)肺功能指标:采用JAEGER肺功能测试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重复3次,取最佳值进行研究。3)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哮喘症状控制程度,≥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20分为未控制。4)促炎因子: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操作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12]。临床控制: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得到缓解,FEV1增加量≥3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95%。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发作症状明显减轻,FEV1增加量≥25%,<3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70%,<95%。有效: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增加量≥15%,<2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为≥30%,<7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5、10 d的咳嗽、咯痰、气喘、胸闷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咳嗽2.55±0.51 1.84±0.38*△1.13±0.25*△0.54±0.08*△2.47±0.58 1.94±0.45*1.61±0.34*1.03±0.21*咯痰2.13±0.42 1.75±0.36*△1.16±0.26*△0.52±0.12*△2.29±0.40 1.99±0.32*1.57±0.28*0.97±0.21*气喘2.02±0.37 1.56±0.23*△0.98±0.19*△0.51±0.10*△2.19±0.38 1.89±0.32*1.45±0.18*0.93±0.16*胸闷1.59±0.34 1.11±0.20*△0.74±0.15*△0.45±0.06*△1.62±0.35 1.32±0.29*1.01±0.34*0.89±0.10*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EV1(%)76.53±10.25 91.55±11.23*△76.18±10.33 87.61±7.64*FEV1/FVC(%)77.41±9.54 87.52±10.85*△76.52±9.62 81.29±10.63*PEF 294.51±95.62 361.11±96.43*△293.55±95.74 356.53±91.52*

2.4 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促炎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ACT评分、促炎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促炎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促炎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CT评分(分)13.51±3.21 22.53±4.02*△13.42±3.29 20.61±3.89*IL-6(pg/mL)47.54±6.33 20.12±4.19*△46.21±6.51 32.19±5.62*IL-8(pg/mL)35.21±5.83 16.55±4.19*△36.74±6.51 22.32±4.51*

2.5 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腹泻、胸闷等症状,发生率为11.63%(5/43),对方中部分药物进行加减后,胸闷、腹胀者加厚朴;腹泻者减少生大黄剂量,不适症状减轻,未对研究结果造成严重影响。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和毒副作用。

3 讨 论

中医学将哮喘归于“哮病”“咳嗽”“喘证”等范畴,《素问·阴阳别论》中记载“阴争于内,阳扰于外……使人喘鸣”。哮喘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喘憋、气促、咳嗽、喉中痰鸣等,中医认为该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是宿根伏藏于体内受外邪引动的结果,所谓宿根者,痰饮也。哮喘发作期主要以邪实为主,主要病理因素为伏痰,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则发为热哮。《素问·血气形志》曰“阳明与太阴为表里”。肺与大肠相互络属,肺主气,通调水道;大肠主液,两者在水液代谢功能上相互协调,以保障人体正常功能。现代中医学家认为[13-14],大肠通降,有助于肺宣发、通调水道;而便结不通,腹胀壅滞,则腑气不通,浊气上逆于肺,加剧肺气壅塞,而哮喘急性发作是因肺、脾、肾发生病变,则伏痰内生,新邪引动伏痰而触发,进而阻于气道,肺失宣肃,因此肠腑壅实、浊气上逆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所用清热平喘汤遵循通腑法的治疗原则,通腑法属于八法中的下法,具有通腑攻下、荡涤实热等功效,基于肺肠相关的原则可发挥肃降肺气、祛痰清肺等作用,充分体现中医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方中大黄、麻黄、白果共为君药,大黄通腑泻肺,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止咳;桑白皮、黄芩共为臣药,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清热化痰;款冬花、杏仁、苏子共为佐药,款冬花润肺下气,杏仁止咳平喘,苏子降气消痰、润肺通便,半夏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通肠泻热、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发挥平喘作用[15-16]。麻黄中所含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祛痰平喘、松弛气管平滑肌功效[17-18]。本方源于《摄生众妙方》中的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阻肺之哮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定喘汤能够明显增加过敏性物质在支气管的排泄,降低局部炎性反应[19]。崔泽振等[20]研究发现,定喘汤能够减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支气管哮喘的促炎因子释放,进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清热平喘汤有助于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哮喘发病机制复杂,与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炎症机制、Th1/Th2 失衡、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等有关[21],IL-6为一种常见促炎因子,可与IL-1协同促T细胞增殖,加重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可促进B细胞分化,致使异常抗体,进而参与自身免疫反应过程[22]。IL-8是一种主要参与疾病急性反应期的炎性细胞因子,当机体受到炎性刺激时,组织会分泌大量IL-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清热平喘汤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清热平喘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程度。

综上所述,对哮喘热哮证患者采用清热平喘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良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本次研究随访时间较短,长远的哮喘控制情况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平喘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