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022-03-05田举
田 举
(营口市鲅鱼圈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 营口 115000)
前言
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其实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体现。而且,对于我国针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来看,工匠精神也是其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想要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那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素质培育为基础。毕竟,在企业中,员工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而且一个人的职业素质与道德是否合格,也关乎到此人的未来发展。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必须要将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入,真正保证学生的发展能够与社会需求乃至国家需求相一致。
1.转变固有教育理念,完善育人各项制度
当前已经全面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当中。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此,针对当前的工业发展以及转型来看,势必须要大量的人才来实现支持,以此才能够保证“中国制造”可以真正朝向世界迈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需要通过工匠精神的体现,保证从业人员能够具备着较高的素质。基于此,对于中职学校来看,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固有的理念,要将教学回归到工匠精神的培养当中,这时才能真正通过打造信念,并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同时以创新为前提,真正做到使学生形成工匠之心,进而才能够使人才的培育更加全面。
在整体布局上,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真正做到纳入整体的发展战略当中,更要实现将其融入到校风以及办学理念当中。这时,才能生成专业的实施方案,并以教学新标准为前提,真正做到从体系建设到教学内容组织进行一体化的落实,以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全方位的保障,助力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进行融合。通过整体的宣传,使工匠精神能够成为学校的一种校风,并让师生能够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才能使师生共同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并在教师的引领之下,通过切实体现工匠精神的含义来实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理念与行为,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自觉性。想要保证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就需要对育人机制进行完善,并通过制度优化来实现保障,这时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来看,必须要以教育体系的完善为前提,实现为各项活动的创建进行支持与保障,这时才能够使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地展现,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认知,更可以在微观处理上,通过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且具备着规范性的教育制度,实现为每一个专业的学生规划好其未来的发展道路。这样,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工匠精神的传播能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可以生根发芽的种子,进而才能真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校的考核以及量化标准体系的验证,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所带来的帮助,这时才能够使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茁壮成长。
2.强化师资队伍力量,创新整体教育模式
想要使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使中职学校的学生获得全面性的发展与提升,就需要先由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打造,实现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刻的剖析,这时才能在言传身教中,真正实现通过匠人精神的体现,将知识、技术与素养进行传承,以此才能够起到引领性的示范作用。在教师队伍组建的过程中,要先对教师进行考核,还要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技能指导质量,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保证工匠精神的传承效果。与此同时,当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均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对此,在工匠精神传递的过程中,其实也可以由企业的技术人才进行兼任。这样,将其工作经历以及工作当中的点滴细节进行突出宣讲,其实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更加和谐,并通过不断强化来使匠人精神的实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树立出专业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生成一种自豪感,这时学生才能够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以及践行者。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前,必须要做到对课程体系进行升级,还要将职业素质与职业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融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以此来从实践的角度上,真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生成工匠精神[1]。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对于工匠精神的融入,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更要带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还可以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中进行体现。这样,通过不断引导,并以德育实践为前提进行磨砺,这时也能保证工匠精神传递的效果。例如,利用课余时间组建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或以职业技能展示等形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应用的自豪感,这样均可以实现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此外,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来看,其实也要体现在职业素质教育当中。就近几年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如果无法保证线上、线下教学能够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工匠精神的融合也会存有缺漏。因此,在进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也需打造出属于中职学校的教育平台,并真正做到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同教育来实现有效沟通,这时才能够使专业课程可以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机结合,进而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做好保障工作。
3.构建新型培养模式,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想要保证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真正使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创新,同时以学生发展为前,保证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性,就需要在教学内容、目标以及考核上进行全面整合,并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前提,保证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更加科学与合理。例如,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来看,针对理论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利用专业课程当中的内容来进行内涵渗透。而在实践教学中,则可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实现不断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并让学生生成精益求精的人生工作态度。除此以外,针对教学环节外的人才培育模式来看,其实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技能比赛,实现磨练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到岗位上去,感知并重新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
德育教育也可以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结合。而且,对于人才的培育来看,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自身的专业上,而是要以全面发展为前提,保证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因此,对于德育活动的创建来看,想要在活动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对工匠精神进行传承,那么则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实现精神内涵的传递,还可以通过把握时事政治要素来进行融合,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到学生发展的考核标准当中。这时,通过让学生生成文化自觉性,其实也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提升。此外,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看,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特性来让学生参加一些学校之外的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热情,更可以通过团体活动的构建,实现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这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学生技能发展
人永远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来看,其实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更要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为前提,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在制度的建立上,以激励为前提,这时才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匠精神的传承当中。但是,对于激励来看,它既可以是精神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激励。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比赛等方式,突出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质量,并按照学生的成绩来设立奖项,同时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鼓励与保障,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传承,不仅是个人品格以及能力发展的体现,更是获得大众认可的关键性要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想要保证以学生为本,同时保证激励的效果,那么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则必须要体现出公平性与公正性,这时才能更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递。
想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在工匠精神融入的过程中,也需要在专业的实训课程当中进行有效体现。因此,将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入,并以学生的个人技能作为突出点来进行攻破,其实更能够利用此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来进行融合。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并采用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来实现激励,这时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益求精的美好愿望,以此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可以通过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生成综合的职业素养。
5.开展军事化的管理,细抓学生习惯养成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且不断追求创新与品质的态度。因此,如果只是在课堂上,或者是实训中进行融入与培养,其实并不能够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将工匠精神刻在自己的心中,并将其引申到生活当中。但是,如果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并以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为前提,通过细节的抓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这时对于工匠精神的融入与提升来看,则会起到很好地帮助作用。例如,在学生的卫生方面、内务方面等以军事化的管理来让学生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形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以此来改善学生责任心差、耐心不足以及懒散的习惯,其实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所生活的校园乃至班级来看,其实都需要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来保证班级以及校园的整洁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严抓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卫生习惯,其实也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更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实现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以及互相监督来形成良好的风气,这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从业时往往会参与到一线的工作当中,而对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我国来看,需要大量具备着工匠精神的一线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实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更要通过生成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系,来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才能通过高质量人才的不断输出,真正实现助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