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应用金字塔原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以《精卫填海》为例
2022-03-05黄林盈
黄林盈
(福州市钱塘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一、金字塔原理及其应用于语文课堂的可行性
金字塔原理最早的提出者是芭芭拉·明托,其专著《金字塔原理》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概念、如何深入细致明确表达思想、如何使用多种框架进行写作、相关技巧。[1]作为一种逻辑思路、表达方式、规范动作,金字塔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用于结构化的写作过程。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模块,几乎贯穿在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能不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构思写作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刚刚进入系统性的语文学习,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都比较低,开展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这是他们开展具体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正如叶圣陶所言,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语文与思维存在重要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则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金字塔原理中涉及“结论先行”“归类分组”“以上统下”“演绎归纳”“逻辑递进”等重要的思想,借助这些思想去开展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学会把握重点、明晰思路、辨别主次等能力。因此,将金字塔原理应用于语文课堂中,值得探索。
加强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教育之中包容着丰富的哲学内容、德育因素,学习它有利于引导现代小学生去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长,为中华民族未来兴盛打造无形之力量武器。[2]
二、应用金字塔原理探索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一)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教材在坚持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原则之上,针对各个版本中多选“时文”的特点,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保留了很多经典的阅读篇目,这些篇目很多都是古今大家之作,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3]金字塔原理最先起源于写作,更侧重去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在金字塔原理指导下开展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育者或许可以借鉴其“序言”思维,即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文本的主旨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统编人教版四年级《精卫填海》,知识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精卫填海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阅读目标是引领学生在探究中看到神话中神奇的想象,把握神话之中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人物的身上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获取积极的精神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金字塔原理中的“序言”思维结果。
教师:在金字塔原理中,为了展现内容或吸引读者兴趣,都会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写序言。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序言一般是按照以“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结构展现,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一结构加以变化。
随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四种序言结构(图1):标准结构式(SCA),即背景—冲突—答案。除此之外还有开门见山式(ASC)、突出忧虑式(CSA)、突出信心式(QSCA)。为了便于小学生去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展示,由此传授了学生内容概括的方法。
教师:关于该节课《精卫填海》请大家一起去学写序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于是,围绕“《精卫填海》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教师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四人一小组开展探究学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序言结构,用自己的话总结《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
如运用标准结构式(SCA),学生总结出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
早在中国远古时代,有一个神话的故事。(S 背景)
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一天来到了东海。因为失误跌入大海,失去了生命。死后她内心不平。于是变成了精灵鸟,叫精卫。精卫每天衔运西山木石想要把东海填平。(C冲突)
后来“精卫填海”的故事成为顽强执者精神的象征。(A 答案/结果)
教师作为旁观者,做好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优秀的成果,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序言方式来描述故事的方法,引领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兴趣,提高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运用推理方式把握主旨,完成教学目标
金字塔原理还涉及了两个重要的推理方式,即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其中演绎推理在学习中运用的更多,一个比较常见的标准就是会使用“因此”。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在加强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针对逻辑性比较强、抽象性的内容,此时教育者可以巧用推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文章结构,以便正确把握主旨,完成教学目标。
如今,很多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借助一定的APP、手机端等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阅读,掌握知识。[4]例如,针对《推理方式》这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告诉学生什么是推理方式。课前,教师精心选择素材、制作好课件,然后将自己的教学录制成视频发送给学生。那么,学生在家就可以参与学习,懂得什么是演绎推理,了解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形式,即:1.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现象;2.产生的问题的根源、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四年级,学生要学习《精卫填海》等课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神话曲折的故事情节很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要想把握背后的深刻思想主旨却是有一定的难度。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在课前经过微课学习,教会学生了解推理方式,还可以开展“走进神话故事”的专题活动,在视频之中加入有趣的素材,让学生了解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和结构。
在课堂上,请学生尝试运用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形式去自主探究《精卫填海》的主旨内容。在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形式下,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推理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自然也可以把握到故事背后的深层主旨:不畏艰苦,奋斗不止。在其他类似的神话教学上,教师也可以参考三段论形式去设计教学,引领学生在问题—探源—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素养提升。
(三)从上到下促进师生交流,构建知识体系
金字塔原理在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其用途之一就是解决问题。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要求从下到上,多维沟通,找到答案,最终形成金字塔。对于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这样,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那么教育者就可以借助金字塔原理,引领小学生从上到下、加强师生交流,攻克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例如,在低年级学生首先要认识汉字。汉字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落实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写,也要懂得背后蕴含的丰富造字文化。在信息化发展2.0 的背景下,汉字教学课堂可以积极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人机交互,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打造充满科技感、新奇体验的课堂,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5]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不同汉字,为学生讲关于字的来源、字的结构、字的含义,展示一个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写法。如,水、火、目、石、人等文字,运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屏幕上,一个汉字在几十秒的时间里,变幻成了多种写法,最后定格在现代的写法上。写字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起沟通,互相指导姿势、方法,讨论书法知识,从上到下促进师生交流,让学生了解源源流长的书法文化,在写字课堂上感受书法的魅力。
(四)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金字塔原理的另一个用途是交流成果:当问题已经解决时把金字塔建成。此时,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此时需要设置合作探究的环节,引导学生尝试去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有了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才会更有效。
例如,《精卫填海》属于一篇神话,知识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神话体裁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精卫填海》的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问题:通过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你认为精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探究任务围绕“品人物形象”,组织学生们深入阅读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段落和词语描写,总结精卫身上的特征、性格,总结精卫之形象。
通过以上合作探究,按照各个小组的情况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动态展示进度、成果,便于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探究任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们很好地理解了该课的知识点,学会了运用序言的方式来描述故事,特别是通过精卫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掌握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该节课,解决了理论文字抽象难以理解的弊端,有助于攻克该节课的教学难点,并引领学生从思想上改变传统阅读的刻板印象,增强阅读传统文化篇目的乐趣感。
三、科学应用金字塔原理助力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环节里,教育者需要学习科学的理念知识。[5]笔者主要是以金字塔原理作为指导,尝试将金字塔原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赋予了语文课堂新的活力。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上,教师还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并加以落实。随着应用范围的改变,金字塔原理要想很好地适用于语文教学,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作进一步的改进,即提出合理的名称、优化结构示意图、构建出模型组成要件。用好科学理念,坚持金字塔原理,是做好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
总之,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技术赋能时代,应结合金字塔原理,将传统文化融入信息技术2.0 的使用,为课堂学习注入活力。[6]当然,在教学中,除了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推理方式把握主旨实现教学目标、从上到下促进师生交流构建知识体系、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等教学路径之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实际,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金字塔原理,更好地助力语文传统教育,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