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2-03-05王桂丽
王桂丽
(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 山东 平度 266700)
数学学科学生学习科目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计算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如果具备扎实的计算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高难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而且,计算能力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学生发展的始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有趣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
1.1 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数学学习与计算能力息息相关,甚至说所有的数学学习都需要计算这一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非常基础性的作用。[2]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要想完整地解出一道数学题,学生不仅需要分析题意,梳理逻辑关系,列出公式,共需要学生能够将数字代入到公式中进行作答,这也就表明,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在之后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场景中,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需要计算能力。所以说,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性格
进行又快又准得计算不仅需要学生有极高的专注力,还要具备认真、严谨、仔细的态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性格特点。另外,当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自己笔下的题目之中,并且大脑在进行飞速的运转。换个角度考虑,如果学生的心绪是非常杂乱的,他们绝不可能又快又准地做对题目,因此,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拒绝浮躁,养成严谨、踏实的性格特点,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2.当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现状
2.1 教师不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而要想学生获得这一能力,教师就必然要进行教学设计,并利用专门的时间,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但事实上,当下的教学生态并非教育者所预想的这样。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将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注重知识讲解而非能力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没有进行相关的能力训练,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没有办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2 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
做计算题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对此往往抱有抵触情绪,积极性不高,但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之后,他们会非常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启发便是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学习场景,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他们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下的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计算的能力的时候总是采用为学生布置大量题目的方法,学生对此缺乏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组织以计算为主题的趣味活动,然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计算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
3.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3.1 结合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定理
计算是有方法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计算的方法,从而组织学生利用该方法进行练习,这样他们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做题,而是首先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思路,做题知识一个手段而不是全部的凭借,解题思维才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理解运算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做题的能力。教师向学生介绍:“运算规则是为了让计算者更好的做题,降低工作量,所以在利用这些规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发现题目背后所呈现的规则,然后运用规则进行解题。以加法结合律为例,当遇到‘57+288+43’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进行题目分析,这时,大家能够发现如果按照题目中给予的数字顺序计算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改变数字的顺序,(57+43)+288,计算量会极大的减小,计算就变得十分简单。所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就是减轻计算工作量,让计算变得容易。在遇到与这种题目相类似的题目时,首先要改变数字的顺序,然后进行重新组合,最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加法结合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其中的规则。当学生理解计算的原则之后,教师便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这一规则进行基本的运算。总之,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运算的基本规则,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算的难度,这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原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梳理逻辑架构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讲解计算知识是很枯燥和无聊的,这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做法是教师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在让学生理解具体的做使用场景之后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情境教学,借助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魅力。借助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在学过基本的运算原理之后借助教师设计的生活场景进行自由练习有助于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而且,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还要求学生进行思路的分享,教师便能够借助学生的思路发现他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一个基础性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善于借助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梳理逻辑架构。
3.3 组织计算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做计算题其实是一项非常无聊的任务,学生面对大量的枯燥的题目往往会走神,这样的学习状态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学完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加法运算律的使用原则,教师难免要为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这时,教师便可以将做题与比赛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也会拥有较大的学习兴趣。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汇编成一份试卷,然后利用此试卷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比赛要求:“本次竞赛的形式是做题,比赛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进行自主作答,第二环节是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答案,第三个环节是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根据综合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排名靠前的学生和小组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当教师介绍完比赛的基本情况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然后便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比赛之中,而且学生比赛的过程就是进行计算练习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在分享环节,学生不仅要说出题目的答案,还要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内化吸收自己在课堂之中所习得的知识。总之,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将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心理结合起来,在保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是具有生命力的,是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
3.4 设计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是不一的,针对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应该做的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展开教学和训练,借助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的分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首先,教师讲解完部分知识在当堂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对小学的加法掌握的较好,但是在做与减法相关的题目时经常出错,或者有的学生对加法掌握地不好,总之,这个现象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具有差异性,教师要做的就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并依此展开针对性教学。针对此类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一的情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采用作用分层的方式,布置有差异化的作业。如果学生对“小数的加法”掌握的不好,那么教师便可以着重为学生布置与小数的加法相关的题目,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进行回顾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此外,在进行期末总复习的时候,教师在保证复习进度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要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置于重要的地位。其次,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计算过程中并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掌握计算的思维,帮助学生切实具备计算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