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与幸福感提升思考
2022-03-05李新胜
李新胜
(陇西县城关第一小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引言
一方面,为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校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满足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小学教师长时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加之学生群体年龄较小,长此以往,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对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幸福感的提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为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注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1.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1.1 职业认同
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自身职业有更高的认同感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目标,为其提供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在教育事业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展现自身价值,为教师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生活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2 和谐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来源。因此,学校的文化、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学校评价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都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文化环境与发展环境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当教师能够以学校为依托,在平台中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与积极作用时,则对教师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推动作用,使得教师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助力学生成长和学习[1]。
1.3 家长理解与信任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家长的信任与理解,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在此过程中,若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就会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增大,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甚至对自身的工作价值产生巨大的怀疑,造成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所以,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在成长中出现困惑时,教师与家长能够更好的配合,帮助学生走出困难,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此工程中也能够得到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幸福感,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幸福感的途径
2.1 树立积极乐观的职业价值观
乐观、向上的职业价值观对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够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使得教师始终保持对自身职业的热爱,确保教师能够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感受到因得到尊重和爱戴而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对自身有良好、清晰的认知,教师有着双重的角色,一是教师角色,二是自我角色。在教师角色中主要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在自我角色中则体现的是主体价值。教师若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则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除此之外,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在建立后,应做好后期的完善和优化,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将个人职业观与社会发展、学生成才以及国家发展有机的融入到一起,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最终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职业中获得更清晰的认识,进而保证心灵得到有效的满足,展现生命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与此同时,实现自我超越,提升幸福感。在价值的实现中教师能够充分获得丰富而积极的情感感受,对教师突破职业难题,实现自我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2]。
2.2 提高自身职业发展能力,制定职业规划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从提高工作能力与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出发。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感受社会的认可、学生的尊重所带来的荣誉感,在自我提升中最大程度的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因此,教师应树立持续学习的意识,不断努力,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发挥诲人不倦的职业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职业操守中追寻自我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做好各方面的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得自身能够保持持久的教学智慧,以知识为依托,为实现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因素,而智慧则是幸福的来源和体现。为增强自身的幸福感,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大量的学习,丰富文化素养与知识结构,与时代接轨,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一方面,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增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则应不断激发自身的热爱之情,用心体悟教学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教师应依据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教师对幸福应更具灵敏度,善于发现幸福、感悟幸福、收获幸福。作为学校,则更应做好教师发展的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和机会。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确保教师队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构建与教师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学习方式。需要意识到的是,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动态的发展,不同的阶段环节任务并不相同,因此,教师的发展需求也并不相同。作为学习应明确该内容后,与实际相结合帮助教师制定与自身职业发展相符合的培训计划,使其能够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学生需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教师的生活,感悟教学的快乐。
职业规划在任何行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进步。明确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教师树立阶段性的目标,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对自身的水平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对教师收获成就感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良好而正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总结自身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家长和学生的认同感。除此之外,教师的工作年龄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更高的热情、幸福感也更高,因此,需要重视年轻教师的热情和幸福感,及时对其进行保护,使其能够长时间保持工作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稳定自身的情绪。相较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工作热情逐渐降低、新鲜感退去,随之而来的各种生活、工作以及家庭压力逐年上升,因此这些教师的幸福感相较于年轻教师更低。为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感,需要帮助其制定相对长远的工作计划和职业目标,使得教师能够有效分配自身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降低教学压力和职业疲劳感,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适当的娱乐休闲活动,增强教师的幸福感,获得心灵的自由[3]。
2.3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教师的多数时间是与学生和同事共同度过的,所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工作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为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应重视教学氛围、工作环境的打造,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打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尊重教师的努力,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队伍,不断激发和调动积极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和支持教师与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调研,深度发掘教材内容,培养教师之间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营造良好的尊重、信任与理解的和谐氛围,使得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愉快的身心。对教师的日常生活加强关心,包括教师的物质、精神生活予以重视,依据学校的自身情况,条件允许时适当提高教师的福利薪酬待遇水平,不断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教师行为,增强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的规章制度改革与修订,积极参加学校的日常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宝贵意见,促使教师发展与学校能够有机的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2.4 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生活化教学,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解决学生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这一课程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黑板的形状,然后说一说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再看一看书桌和走廊的宣传栏,都是什么形状?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都发现了哪些不一样的形状?在课堂上说一说什么物体是三角形的?启发学生,如果一个四边形想要变成三角形该如何操作?当学生能够自主回答上述问题时,可为学生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多了解一下物体的形状。比如,妈妈带着小明去超市买水果,此时将教室当作超市,鼓励学生想一想超市里面都有哪些四边形、三角形?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而三角形的特点又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通过提出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讨论问题,自我总结答案,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更好的帮助。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的方式,与学生实际经验相结合,丰富数学学习内容,也使得数学学习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性也更强。除此之外,数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简化数学学习内容,增强数学的趣味性[4]。
2.5 利用微课,加强课堂引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囿于年龄阅历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对数学的了解与掌握都不,够。因而大部分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比如对于相关的知识和原理,不能在短时间内予以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则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增强,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抓住数学知识中的关联性,学生倘若能够掌握已知的数学知识,通过推理,就能对新的知识很快进行掌握。借助微课将学习内容用动画和视频的方式生动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尽量掌握知识难点和重点。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针对该部分进行精心设计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采用微课直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接受,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比如教学中,在学习方向和位置这一章节,教师在微课中设置动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微课中,以学校为中心,在学校的四周分别有四栋建筑,分别代表小芳、晓丽、小明和小刚的家。假如小明在学校,左上角的建筑物是小明家,那么该如何表示小明家的方向,如果小明想去右下角的小刚家,他该如何向妈妈表述小刚家的位置?在重点内容讲述完成后,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可以在微课上继续用动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奖提问,加深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印象。这样类型的微课教学形式,讲解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在视频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加之教学设计深入浅出的表达,更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教师将学习内容导入微课视频中,学生也能够提前借助微课进行预习。当正式学习时教师通过提问、交流讨论的方式检验自主学习情况,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率。同时,更有助于教师能力的培养。
2.6 深入分析教材,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教育教学事业的深入发展,教材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向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教材成为数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开展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发掘,使得各知识点能够得到有机的串联,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教学框架和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相应的知识模型,丰富知识内容。当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时,容易造成教学水平的降低,学生无法树立有效的数学思维。为保证教师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从教材目录入手,对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进行总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分秒这一章节时,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运算思维等,可以让学生自行准确一块手表,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是如何得出的,让学生通过自行动手的方式,自己亲自算一算、写一写,结合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在学习加与减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手中的笔和橡皮,与同桌合作,算一算两者相加总体的铅笔数量,减一减铅笔的数量,然后讨论为保证数字准确,应该怎么做?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概念较多、且抽象,但如果仅追求概念的理解,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方式则对数学教学无任何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应用,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比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家长在市场买菜的场景,进行加、减法的换算,在表演过程中,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有效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手段,进一步发掘网络教学资源,教师还应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创造丰富、充实的数学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学需求[5]。
结论
总而言之,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予以重视的同时做好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教师还需要注重日常的教研工作,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深对教材的认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更应重视经验的总结,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不得忽视自身幸福感的提高,通过自身与学校的努力,为实现自身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幸福体验。使教师在提高幸福感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