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民族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探索
——以元阳县逢春岭乡A小学为例

2022-03-05龙艳如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课程

龙艳如 李 平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031)

引言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看,民族就是经历长时间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繁荣的目标而团结在一起。民族团结教育是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教育载体,实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在群众中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活动为主线,促进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强化学生民族认同的社会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汉族与其他民族交错居住,有大量务工、搬迁的人口来往,致使民族之间对流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民族小学在全国拔地而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元阳县民族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分析

元阳县是云南红河多民族杂居的贫困县,有哈尼、彝、苗、傣、壮、瑶、汉七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占比最大,占总人口的53.92%,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元阳县逢春岭乡共有12所小学,本次调查的小学是整个乡中除了中心学校以外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具典型性的民族小学,全校1至6年级共446人,哈尼族学生有302人,占比68%。该民族小学也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教育方针及培养目标,将民族团结纳入了德育教育中。现如今虽然各级各类中小学都提高了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程度,但一些相对贫困的农村小学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因素较多。

(一)家校对于民族团结教育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主动性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度低且群众思想认识不够与时俱进,教师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明确地说出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部分老教师认为“在我们这些地方学生的成绩最重要,家长也只注重分数,本来教育就相对落后,更应该将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一些民族文化类的知识他们在上初中学习政治课就会涉及了,现在更应该关注文化成绩”。据统计该小学有29%的学生不了解基本的民族常识,超过一大半的学生都不清楚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涵。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

该小学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是由学校例行活动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如平时开展日常年级大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在学生聚集的场所,以口头强调的形式,渗透各民族之间应当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及民族文化的思想观念。其二是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以讲授法为主,集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其中有《民族常识教育》、《中华民族大家庭》等课题单元。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学生从正反面讲解基本民族常识,强调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据访谈,该校教师一般是“看教材,读教材”,以应试教育为主线,并没有结合时政热点,没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未能做到“吃透教材,活化教材”。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对相关政策一知半解,未能完全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资源不足,缺乏多样性

目前,不少老师把教科书当做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忽略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对于非文字性的资源如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民族活动、民族发展与变迁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重视度不够。该校又地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势偏僻,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缺少参考交流的机会。学校不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因此教师要开发多元化课程资源就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此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民族团结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觉得开发民族团结教学资料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个别教师认为开设此类课程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在讲解一些相关民族团结内容时,时常引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负面案例,如一些民族冲突,扩张独立等来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间接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四)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隐性文化作为媒介,如班会、墙板报等。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工具。教法单一,主要以应对小升初考试为目的,没有新鲜感,缺乏吸引力,不符合教学实际目标。在元阳县民族杂居区,汉族和哈尼族融合较早,在这个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各民族学生从小就懂得互帮互助,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几乎不会发生,民族团结局面良好,学生关系融洽。因此家校一致认为不需要刻意开展一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来促进民族团结。

(五)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动力

该地区整个中心乡所管辖学校都面临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该民族小学现有教师有17人,学生有446人,师生比为1:27,而且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这17名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0名,专科学历的有4名,非全日制本科的有3名。在这些获得了专科学历的教师中,大多数是进入体制内工作后通过函授获得的本科学历,而且部分教师也并非师范教育出身,对于开发有关民族团结课程资源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生存环境艰苦,大多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都不会选择来此就业。只有少量生源地大学生在回到家乡,但又会陆续往乡镇、县城、甚至市区、省城流出,造成教师大量流失而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且教师培训机会及教育经费都十分匮乏,教师一人代多课,教学压力大,工作负荷较重,导致教师面对民族团结教育时,表现出“心有余力不足”的问题。

二、元阳县民族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民族工作部门应当团结起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设更多显性资源,做好从上至下的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如组织各个社区、学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民族风俗体验活动等。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公开课观摩、知识竞赛和专题研讨等活动,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多元化发展。教师进行民族团结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要意识到民族团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教学形式,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小学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主要是掌握民族常识知识理论,注重民族常识的识别、记忆、辨别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了解中华各民族特点,主动去关注民族之间的异同,并探索不同文化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应适当结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做好低年级至高年级的衔接,在小学阶段要牢牢打好民族常识教育的基础,为中学的理论学习做准备。

教学上教师要坚决摒弃“满堂灌”,采用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丰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知识同时,能客观的对待民族差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自发形成“各民族唇齿相依、中华一家亲”的民族情感。例如该小学每年都举办民族韵律操比赛,师生都积极参与到创编活动中,不论是动作还是队形都结合了当地哈尼族的民俗特点。但活动形式上还相对单一,可以利用节日开展“民族服饰体验日”、“民族戏剧比赛”、“忆民族英雄”等实践活动。也可以借鉴北京市M小学(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动——“十个一”,即唱一首民族歌曲、看一部民族英雄影片、讲一个民族人物故事、学会一种民族礼节、制作一个民族工艺品、学会一项民族体育项目、参观一个民族示范教育基地、召开一次民族团结班会、开展一次民族文化宣传、共度一个民族节日等。

(三)拓展课程资源,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进行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准确把握民族团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要强化课程资源利用意识,开发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基本民族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学生本身、教师自身、学科渗透、学校和家庭、自然地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努力使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比如《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住房》两课时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教学,在教师简单的举例引入新课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网上查找民族服饰或住房的图片,然后以小组的形式依次汇报并总结民族服饰或住房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又比如在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语文天地口语表达中,可以结合国家时势,如西部大开发等与全民族人民休戚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辩论,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豪迈气概,增强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四)减轻教师负荷,加强教育培训

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己的生活两方面。学校要整改考核评价制度,对家长、老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德育教育,不唯分数定学生,不以升学率定教师。政府要保障农村教师的基本权益,适当给予教师生活补贴,加大对民族地区民族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关注农村小学师资配置落后的问题。加强相关组织和部门严格督查,保证经费的精准落实,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来支持民族地区民族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扩展教育经费筹集渠道。

增加教师培训机会。根据《教师法》《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示,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要求“专门授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不少于12课时的专项培训”。各教育部门和民族部门组织民族地区小学之间互相调研,交流研讨,共同协商如何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由云南省宗教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云南省第三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说课比赛”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说课,分享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对此类活动应当扩大宣传力度,在各地州也举办说课比赛,让规模扩大到农村及偏远地区,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课程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多元民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