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实证研究*
——以云南边疆某高校为例

2022-08-03李冬竹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毽子袁隆平思政

李冬竹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678400)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2020版)》)在课程性质上明确要求大学英语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第二,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课程性质人文性的第二点。大学英语视听说是大学英语的一部分,也是践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持续升温。但总体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2021年11月18日在中国知网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可以搜到论文1492篇,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证研究”为主题仅搜索到18篇,占1.2%。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为主题搜索到的仅有12篇,占0.8%,实证研究则更少。但无论是大学英语还是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作为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环节,都应该获得更多关注。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云南边疆某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实践为案例,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具体如何实施?实施效果如何?如何改进?”

(一)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云南边疆某高校联合办学本科大一学生A、B、C三个班,每班各39人,共117人。实践时间是2021年春季学期,即教学对象大一下学期,共16周,32课时。课程名称是《大学英语2(视听说)》,所采用的教材是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2》(第三版),教学内容是Unit 1至Unit 4四个单元。

(二)实践方式

教师围绕课程思政这个核心,从目标、教材、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实践,与刘建达提出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BIPA模型(Background课程背景, Input课程内容, Process教学过程,Assessment教学评价)[2]基本吻合。教师虽然没有根据刘建达所建议的编写体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教材,但根据学生情况置换了课本中的部分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符合徐锦芬提出的可对现有英语教学素材进行“分析-筛选-增补”三个步骤,挖掘与拓展课程思政元素[3]。

教材每单元包括三大部分:

1.Listening to the world(Sharing, Listening,Viewing)

2.Speaking for communication(Imitation,Role-play, Group discussion)

3.Further practice in listening (Short conversation, Long conversations, Passage 1, Passage 2)

教学内容丰富,英语语言输入地道,教学活动设计多样。但教师根据本校近三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材每个单元Viewing部分的视频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于是根据教材四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将每单元Viewing部分中的视频置换为互联网上与中国或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视频,并设置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课程思政目标是通过对这些视频的视听说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提高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每个单元的实践方式如下:

Unit 1 Life is a learning curve

(活到老学到老)

本单元主要围绕学习经历进行视听说活动。根据学习主题,教师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CRI English Worldwide)中选用了一段名为“Shuttlecock”(毽子)的视频进行补充教学。视频展现的是美国姑娘Rachel向北京“堂前燕毽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殷文学做毽子、学踢毽子的经历。Rachel聆听了关于毽子的工艺和历史,也亲自尝试做毽子、学踢毽子,并参观了殷文女儿直播带货的场景。

教师根据视频设计了下面问题,让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1.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odcast after watching it.

2.What's the history of Jianzi or shuttlecock?

3.How can they make Jianzi or shuttlecock?

4.Can Rachel make Jianzi easily?

5.What's the features of Tang Qian Yan Jianzi and what's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it?

6.How do Yin Wen's family sell their shuttlecock?

第1个问题问的是视频的主旨,考查学生对视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2个问题考查的是对毽子历史背景的理解。视频中的相关介绍是:“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 with a long history of over 2,000 years.It has the same origin as British football.Both of Jianzi and British football come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game Cuju.”(毽子是中国传统运动项目,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英国足球一样,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本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回答问题提高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第3个问题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制作毽子的细节,让学生了解堂前燕毽子背后精良的制作工艺,也了解到一些中国词汇的英文表达方式,Sichuan pepper(花椒)、copper coin(铜钱)。

第4题的设置结合课本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通过视听Rachel在制作毽子中的反应,了解如何用英语描述学习中的困难。

第5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堂前燕”毽子文化背景的理解。视频中的相关介绍是:“There is no knot or dead knot in it.The meaning is not to be angry with yourself and others and leave a leeway for yourself.”(“堂前燕”毽子的特点是不打结、不打死结,寓意是不跟自己生气、不跟别人结怨。)“堂前燕”毽子的文化内涵反映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和“友善”相对应。本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提高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第6个问题考查学生是否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殷文的女儿通过直播带货销售毽子,将传统的毽子通过现代科技与更多的人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会学到“livestream”(直播)这个词,与时俱进,了解现实生活中新增词汇的英文表达。

Unit 2 Journey into the unknown

(未知之旅)

本单元主要围绕旅行经历进行视听说活动,单元主题也可以隐喻为“如何解决生活之旅中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根据学习主题,教师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CRI English Worldwide)中选用了一段名为“Brave medics guard lives”(医护勇者捍卫生命)的视频进行补充教学。视频展现的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的时候,武汉和北京两座城市如何共同应对疫情,尤其是两地医护人员如何在第一线捍卫人民生命的故事。选取这段视频是因为这场疫情当时对世界人民来说都是“a journey into the unknown”,一场未知之旅,大家都在探索中应对,与本单元主题是契合的。

首先,教师通过Match(连线)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与疫情相关的词汇(见图表1)。

然后,教师根据视频设计了下面问题,观看视频后全班回答第1题主旨题,2-8题由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回答,第9题两人一组共同讨论回答:

1.Watch the podcast and tell the main idea.

2.What happened when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started to break out in Wuhan?

3.What did Lu Rong, the ICU doctor, feel at first when she started to treat COVID-19 patients and what kept her going?

4.What did the medics do despite of difficulties while treating COVID-19 patients?

5.What did the doctors and nurses in Beijing do besides working in designated hospital for COVID-19 patients?

6.What did the pharmacists do every day?

7.How many nucleic tests the doctor in West Branch,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need to do every day?

8.Did the medics work alone? What support did they get?

9.If you get into an unknown journey in your lif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第1个问题问的是视频的主旨,考查学生对视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2至8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视听内容细节的把握,同时也是通过这个过程落实课程思政的目标。如第2题的回答是“Tens of thousands of medics came from across China to help Wuhan to fight against the virus.”(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共战病毒。)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二是让他们感受到“逆行”者们“忘我”的职业精神。第4题的回答是“Despite the difficulty of situation, the medics treated each patient as their family.”(面对诸多困难,医护人员还是像家人一样对待病人。)让学生感受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大爱。这种大爱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平等、敬业、友善”。第6题的回答是“The pharmacists in the hospital were busy prepa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for patients each day.”(药房的药剂师每天忙着给病人准备中药药材。)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医药的特点和疗效,增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上本单元的时候,正值2021年4月云南德宏瑞丽出现新冠疫情,我校所在地德宏州府芒市,离瑞丽两百多公里,学校派出了几个批次缅语专业的师生前往瑞丽支援。同时,傣医药在抗击瑞丽疫情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把这些情况介绍给学生,一方面稳定了学生对疫情的恐慌情绪,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另外,缅甸作为德宏紧邻,缅甸疫情对德宏会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政府及德宏州政府及各界人士对缅甸抗击疫情做了大量援助工作,提到这些,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9题问的是“If you get into an unknown journey in your lif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如果你在生活中步入了未知之旅,你会怎样做?)这个问题与本单元的主题“Journey into the unknown”相辉映,考查的是学生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突发问题。有了上述2至8题的铺垫,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回答:“I will stay calm and work out the solution myself.”有的同学回答:“I’m not alone.I will turn to my friends, my parents and other people to get some help.”通过交流和探讨,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既可以依靠个人的力量,也可以依靠他人、团体的力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至此,课程思政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Unit 3 Time out

(休闲一刻)

本单元主要围绕休闲活动进行视听说活动。根据学习主题,教师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CRI English Worldwide)中选用了一段名为“Ulanqabu, Inner Mongolia”(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视频进行补充教学。学生通过视频跟随主持人乘火车进入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大草原,看到敖包、羊群、蓝天、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体验牧民生活,了解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如马头琴、呼麦,以及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各种娱乐方式,从视觉和感官上得到了放松,与本单元的休闲活动主题相呼应,也了解了祖国的地方风光和民族文化。

教师根据视频设计了下面问题,观看视频后全班回答第1题主旨题,2-9题由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回答,第10题两人一组共同讨论回答: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odcast?

2.What’s special about Aobao?

3.Why the herdsman often make yogurt at his yurt?

4.What food and drink can you find in the herdsman’s yurt?

5.What’s the ritual for drinking the milk tea for Mongolian people? Why do they do that?

6.What is the status of horsehead fiddle in Inner Mongolia?

7.What activities can the presenter do in the grassland of Ulanqabu?

8.What is Khoomei? How long can one gain the skill of Khoomei?

9.What’s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herdsman’s life?

10.What activities would you like to try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to Ulanqabu?

第1个问题问的是视频的主旨,考查学生对视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2至9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视听内容细节的把握,同时也是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提高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如第2题的回答是:“Aobao were originally landmarks to indicate location.Later people came to pray.”(敖包最初是用来指路的地标,后来变成了人们祈祷的地方。)第5题的回答是:“They need to serve the heaven and earth first because they think everything is given by them.”(他 们要先祭天祭地,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天地。)第6题的回答是“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ments of the Mongol people.”(马头琴是蒙古人最重要的乐器之一。)第8题的回答是“Khoomei is a unique throat singing art, often practiced by Mongolian people in China.It represents the pasture dwellers’ aspiration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呼麦是一种独特的喉部发音艺术,在中国常由蒙古族表演,体现的是牧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了解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会到中国各民族的和谐共处。

第10题“如果有机会去乌兰察布,你们会尝试什么活动?”这道题学生表达了自已的选择的同时,也复述了乌兰察布的各项休闲活动和民族文化活动,提高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Unit 4 Life under the spotlight

(聚光灯下的生活)

本单元主要围绕“celebrities”名人生活进行视听说活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袁隆平院士刚逝世不久。根据学习主题,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袁隆平,教师选用了与袁隆平相关的两段视频进行补充教学。一段是2012年袁隆平在吉隆坡的英文演讲片段,一段是介绍袁隆平学习英语的视频(中文)。通过对两段视频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传递的是袁隆平的敬业和钻研精神、胸怀世界的伟大情怀,以及英语在他科研生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针对第一段视频,教师设计了两个题目: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Yuan Longping’s speech?

2.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for you.

3.How did Yuan Longping organize his speech?

第1题问的是视频主旨,考查学生对视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当听到一辈子与“土”打交道的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语在世界舞台上演讲的时候,学生首先有种“惊艳”的感觉,然后积极关注演讲内容,找到主旨,完成任务。

第2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与杂交水稻和演讲相关的词汇或表达,如:hybrid rice, distinguished guests等。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但被译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了解“杂交水稻”相关词汇的英文表达是增强民族自信的一种方式。

第3题旨在让学生关注袁隆平组织演讲的方式。本学期第二单元中的听力技巧是:Understanding problem-solution pattern(理解问题解决模式),袁隆平的演讲正是基于问题解决模式。

他首先提出问题:“90 percent of people rely on rice as their major food, and currently the world population is seven billion, and we are reaching 8 billion in 2030.Meanwhile, the annual loss of land for other use is 1 million to 2 million hectare annually.So how do we feed the world is a big challenge for us.”(90%的人以水稻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当前世界人口已经有70亿了,并且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要逼近80亿。同时,每年被用作其它用途的耕地面积大约是一百到两百万公顷。所以,如何来养活这么一个庞大的人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演讲结尾,袁隆平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in the whole world, our center, our institute and I are well prepared to help other countries to develop hybrid rice.”(为了全人类的福祉,我们水稻研究中心已经准备好帮助其它国家来研发杂交水稻。)

通过回答第3题,让学生关注问题解决模式在演讲中的实际运用,提高掌握英语听力内容中的逻辑结构的能力。同时,作为本土科学家,袁隆平对世界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名人作为榜样,学生心中或许已有了答案。

针对第二段视频,教师提了两个问题:

1.How did Yuan Longping learn English?

2.What is the role of English in Yuan Longping’s successful career?

第1题考查的是学生根据视频总结、归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根据视频,袁隆平学习英语主要获益于妈妈华静的英语启蒙和在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的全英文教学,可见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此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会英语的妈妈和就读于全英文教学学校的机会,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英语?”让学生头脑风暴在当前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多元资源,学生提到了手机中的各种APP、英文电影等多种途径,拓展了学习方式。

第2题主要是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英语在袁隆平科研生涯中的重要性。除了阅读英文文献,袁隆平在频繁的国际学术活动中,诸如学术讨论会、合作研究、技术指导和宣读论文等,都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英语在袁隆平的科研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学期末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所提供的上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4个英文视频的学习反馈及整体教学效果的反馈,题型有多选题2题和简答题1题。在超星学习通上发出问卷,参与测试的有117人,回收到的有效问卷有116份,占测试总人数的99.1%。

图表2:本学期补充视频的学习效果

图表3:本学期本门课的教学效果

图表4: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排在前五)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研究结果用3个图表表示。图表2统计的是本学期补充视频的学习效果,图表3统计的是本学期本门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图表4统计的是排在前五的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按提出人数的多少排列)。

图表2中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本学期增加的视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但“有利于提高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一项选择的人最少,仅为78.4%,说明本学期增加的视频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还有限。

图表3中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本学期增加的视频教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跨文化意识,但选“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有利于提高跨文化意识”这两项的人都在80%以下,选“有利于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同学最少,仅为74.1%,说明本学期的教学从整体上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还有限。

根据文中3个图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对本学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实践总体上是认可的,补充的视频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英语学习的方法都有帮助。学生在提建议的环节也给了很多反馈:如“我认为老师结合课外视频教学能够激发我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喜欢老师的这个环节。”“这门课提高了我们的听力能力,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加了课外的视听材料,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增加了学习英语的途径。”“老师带我们拓展课外知识的这一环节,是让我们对英语充满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让我们经历、感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设疑的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但数据也反映出本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补充视频对于提高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三项的帮助还有限。结合数据,教师反思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学生英语口语训练不足、开口机会不多。教师在教学中整体侧重于带领学生完成听力练习、讲解听力技巧,但学生每节课最多只有10分钟的英文讨论时间,输出不足,还没有形成用英文表达的习惯,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自然也有限。

第二,教学内容不够多样化。本学期的教学主要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在Viewing环节用展现中国的相关英文视频置换了教材中较难的展现国外文化的相关教学视频,使得中外文化学习的不平衡,不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

第三,学生学习的途径还有待拓展。每周2个学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远远不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待提升,学习途径还有待拓展。

(五)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第一,教学设计重视输出。给予学生更多“说”的时间,教师的提问应该更具有启发性,让“说”与“思辨”相互促进。

第二,教学内容多样化。中外文化相关的教学视频都要提供,重视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和思考,提高跨文化意识。同时,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部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内容,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对于过级考试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内容中也有课程思政的元素,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补充。

第三,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拓展更多自我训练的途径,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进行教学,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规划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第四,完善教学评价。保障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本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实践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实践是完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的第一步。教师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反馈和个人反思,主要发现两点:一是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人文性方面,除了要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也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工具性方面,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二是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也要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或重构教学内容,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再通过学生的反馈、自我反思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教法,才能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变得有益、有趣、有延续,让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实证研究采用的方法还比较单一,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毽子袁隆平思政
毽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小毽子,深深友谊
自动计数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