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肠化湿方通过影响IDO1调节Th17/Treg细胞因子表达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22-03-05周恩朱磊沈洪

中医药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货号低剂量结肠

周恩,朱磊,沈洪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腹泻、腹痛和便血,病理特征包括连续和弥漫性肠黏膜损伤,涉及结肠或直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1]。UC 作为难治性终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遗传、环境、免疫、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是UC 发病的主要机制。研究显示,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2],Th17/Treg 细胞因子表达平衡一旦被打破,便会诱发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参与UC 发病及进展的全过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作为主要限速酶参与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的分解代谢,IDO1是在炎症条件下诱导的色氨酸分解代谢酶,可能与体内平衡最相关[3],有助于免疫反应[4]。因此,IDO1 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分子标记[5-6]。大量研究表明,IDO1 在炎症性肠病、感染和憩室病中的表达增加[7-8]。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也证实了IDO1 在UC中上调,主要与细胞因子分泌、免疫反应和癌症进展有关,其表达也在UC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3]。

清肠化湿方是沈洪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前期课题、实验等相关研究优化精简而来,由黄芪、白芍、地榆、白头翁、白芷、黄芩等6 味药组成,具有清热除湿、调和气血、凉血止痢之效。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清肠化湿方能够修复UC 小鼠受损肠道黏膜,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9]。

因此,本研究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期能够发现Th17/Treg 细胞因子表达平衡与IDO1 的联系,进一步探讨清肠化湿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健康SPF 级C57BL6/J 小鼠,雄性,6~8 周龄,体质量18~20 g,购于浙江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证编号:20210526Abzz0619000328,生产许可证号:SCXK(浙)2019-0001。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房饲养,温度24~25 ℃,湿度50%~60%,光照时间:每日12 h 光照,12 h 避光。小鼠被允许自由采食和饮水。实验前,小鼠至少适应新环境7 d。

1.2 药物制备

组方:生黄芪15 g,炒白芍15 g,生地榆15 g,白头翁15 g,白芷10 g,黄芩10 g,共80 g/剂,药物饮片购于江苏省中医院。称取清肠化湿方药物,加10 倍水浸泡1 h 后煎煮2 次,合并2 次药液,旋转蒸发浓缩,制备成浓度为1.2、2.4 g/mL的清肠化湿方水煎液。

1.3 药物及试剂

葡聚糖硫酸钠(DSS,M.W.= 36 000,50 000,CAS:9011-18-1)(美国MP Biomedicals 公司);HiScript ⅢRT SuperMix for qPCR(货号:R323-01,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NA 抽提液TRIZOL REAGENT[货号:15596018,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ChamQ SYBR qPCR Master Mix(货号:Q711-02,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物合成于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CA蛋白测定试剂盒(货号:E112-01/02,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染蛋白Marker[货号:26617,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ECL化学发光液(货号:E412-02,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抗体IDO1(Proteintech)(货号:13268-1-AP,南京伟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体RORγt(Proteintech)(货号:13205-1-AP,南京伟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体Foxp3(Proteintech)(货号:22228-1-AP,南京伟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参GAPDH(货号:bsm-33033 m,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RP 标记山羊抗小鼠(货号:GB23301,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RP 标记山羊抗兔(货号:GB23303,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货号:G1101,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仪器

倒置显微镜(型号:CKX41,日本Olympus 公司);PCR 仪(型号:EasyCycler,德国analytikjena);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型号:NANODROP 2000,美国Thermo);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型号:LightCycler96,瑞士Roche);电泳仪(型号:PowerPac Basic,美国Bio-Rad公司);凝胶成像仪(型号:CHEMIDOC XRS+,美国Bio-Rad公司)。

2 方法

2.1 UC模型建立、分组及给药

将24只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和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实验第1~13天,空白组小鼠自由饮用纯水作为对照,模型组给予0.2 mL/20 g 纯水灌胃,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12 g/(kg·d)]、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24 g/(kg·d)]分别予相应浓度中药按0.2 mL/20 g 灌胃,实验第4~10 天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自由饮用2.5% DSS 以制备结肠炎模型。

2.2 取材

第14 天处死小鼠,用镊子摘取一侧眼球,取血,6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层血清,-80 ℃保存,备用。剖开小鼠腹部,充分暴露腹腔,取肛门上2 cm至盲肠的整段结肠,选取0.5 cm 结肠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HE 染色,余结肠组织放于-80 ℃备用。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3.1 小鼠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及结肠长度

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小鼠毛色、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便血情况,进行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e index,DAI)。具体见表1。此外,实验第14 天,剖取结肠后,用尺子量取结肠长度,以初步评价药物治疗UC的疗效。

表1 小鼠DAI评分标准

DAI=(体质量下降/%+大便性状+血便)/3

2.3.2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

造模给药后,于第14 天处死小鼠,留取0.5 cm 小鼠结肠组织于4%福尔马林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约4~5µm,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

2.3.3 RT-qPCR 检测结肠组织RORγt、IL-17、IL-22、IL-23、Foxp3、IL-10、TGF-β、IDO1 mRNA表达水平

每组选15 mg结肠组织,匀浆,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PCR 反应体系:cDNA 1µL,上下游引物反应体系各1µL,DEPC 水4.5µL,2×ChamQ SYBR Qpcr Master Mix 7.5 µL。PCR 反应程序:预变性:95 ℃30 s,进行1 个循环;退火:95 ℃10 s;60 ℃30 s,进行40 个循环;溶解曲线:95 ℃15 s,60 ℃60 s,95 ℃15 s。按照2-△△Ct计算得到相对定量结果。引物序列参照Gene Bank 数据库中的基因序列,引物合成于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物序列见表2。

2.3.4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Foxp3、IDO1蛋白表达水平

取15 mg 组织放入匀浆管,加入200 µL 含PMSF的裂解液,匀浆,置于冰上,裂解30 min;BCA 法定蛋白,算出蛋白上样量;12%分离胶加3%浓缩胶;电泳(浓缩胶电压70 V 压胶,待跑至分离胶处电压调至110 V,条带跑至底部即停止);湿转,恒压100 V,60 min;转膜后的PVDF 膜置于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90 min,50 r/min;孵育一抗(1∶1 000),置于摇床4 ℃,50 r/min过夜。次日,TBST洗膜3次,100 r/min,15 min/次;孵育二抗(1∶3 000),室温孵育1 h,转速50 r/min;TBST洗膜3 次,100 r/min,15 min/次,显影。采用ECL 液进行发光及条带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的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8.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进行one-way ANOVA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选择非参数检验;数据用±SEM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

实验结束后,空白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毛色正常,精神活跃,饮食及二便正常;模型组小鼠在给予2.5%DSS后,体质量下降明显,精神渐萎靡,毛发无光泽,饮食摄入明显减少,出现明显的稀便和肉眼血便;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下降与模型组相似,精神稍萎靡,饮食摄入减少,出现稀便及肉眼血便,但较模型组少;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下降不显,精神状态可,毛发光泽,大便增粗,出现较少稀便及肉眼血便。

3.2 各组小鼠第13 天DAI 评分及各组小鼠平均结肠长度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 评分升高(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00 1)。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DAI 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见表3。

表3 各组小鼠第13天DAI评分及结肠长度(±SEM)

表3 各组小鼠第13天DAI评分及结肠长度(±SEM)

注:与空白组相比,##P <0.01,####P <0.000 1;与模型组相比,*P <0.05。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n6 6 6 6 DAI评分(分)0.000±0.000 3.500±0.500##1.889±0.729 0.833±0.601*平均结肠长度(cm)7.800±0.157 5.433±0.112####6.350±0.154 6.883±0.176*

3.3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情况

对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进行HE 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结肠结构完整,隐窝结构完整,无溃疡形成,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可见大片黏膜上皮破坏,隐窝结构破坏,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杯状细胞和隐窝部分存在,但黏膜层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损伤较少,结构趋于正常,提示清肠化湿方低、高剂量组均能够减轻结肠炎症,减轻结肠组织损伤,但高剂量组效果更好。见图1。

3.4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mRNA表达情况

3.4.1 清肠化湿方对UC 小鼠肠道RORγt 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2、IL-23 mRNA表达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UC 小鼠RORγt、IL-17、IL-22、IL-23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IL-17、IL-22、IL-23 mR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RORγt、IL-17、IL-22、IL-23mRNA 表达水平下降趋势明显(P<0.01,P<0.001)。见表4。

表4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RORγt、IL-23、IL-17、IL-22 mRNA表达的比较(±SEM)

表4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RORγt、IL-23、IL-17、IL-22 mRNA表达的比较(±SEM)

注:与空白组相比,##P <0.01;与模型组相比,*P <0.05,**P <0.01,***P <0.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n4 4 4 4 RORγt 1.014±0.095 2.300±0.349##2.000±0.149 0.793±0.050***IL-17 1.275±0.549 12.276±3.305##4.160±0.423*2.794±0.366**IL-22 1.136±0.261 30.495±7.669##9.465±1.530*6.620±1.362**IL-23 1.051±0.187 13.006±3.645##4.647±0.728*2.258±0.308**

3.4.2 清肠化湿方对UC 小鼠肠道Foxp3 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 mRNA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UC 小鼠Foxp3 mRNA 表达降低,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IL-10、TGF-β mRNA 水平升高(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Foxp3、IL-10、TGF-β mRNA 表达水平升高明显(P<0.05,P<0.01)。见表5。

表5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Foxp3、IL-10、TGF-β mRNA表达的比较(±SEM,n=4)

表5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Foxp3、IL-10、TGF-β mRNA表达的比较(±SEM,n=4)

注:与空白组相比,##P <0.01,###P <0.001;与模型组相比,*P <0.05,**P <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Foxp3 1.029±0.143 0.348±0.116 1.469±0.602 1.963±0.331*IL-10 1.138±0.347 3.402±0.467 2.068±0.144###11.949±2.699**TGF-β 1.001±0.025 1.950±0.077 1.479±0.146##6.196±1.468**

3.4.3 清肠化湿方对UC小鼠肠道IDO1 mRNA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UC 小鼠IDO1 mRNA 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IDO1 mR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IDO1 mRNA 表达下降明显(P<0.01)。见表6。

表6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IDO1 mRNA表达的比较(±SEM)

表6 各组小鼠结肠组织IDO1 mRNA表达的比较(±SEM)

注:与空白组相比,##P <0.01;与模型组相比,*P <0.05,**P <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n4 4 4 4 IDO1 1.051±0.192 5.916±1.595##1.355±0.451*1.107±0.246**

3.5 清肠化湿方对UC 小鼠肠道RORγt、Foxp3、IDO1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UC小鼠结肠组织RORγt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RORγt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Foxp3 蛋白表达降低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Foxp3蛋白表达升高,高剂量组Foxp3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中ID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ID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ID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明显(P<0.05)。见图2、图3和表7。

表7 RORγt、Foxp3、IDO1蛋白相对表达量(±SEM,n=6)

表7 RORγt、Foxp3、IDO1蛋白相对表达量(±SEM,n=6)

注:与模型组相比,*P <0.05。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RORγt/GAPDH 0.685±0.034 0.763±0.044 0.564±0.026*0.565±0.051*Foxp3/GAPDH 0.835±0.034 0.669±0.062 0.973±0.078 1.165±0.117*IDO1/GAPDH 0.212±0.056 0.407±0.106 0.165±0.044 0.064±0.025*

4 讨论

UC 作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我国UC 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0-11]。根据其临床特点,将其归属于“久痢”“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病机多为湿热蕴肠、气血失调[12]。清肠化湿方集“白头翁汤”“芍药汤”“黄芩汤”于一体,方中白头翁清热止痢、解毒凉血,白芍健脾柔肝、调气和血,黄芩清肠化湿、止痢凉血,白芷排脓消肿,地榆敛疮凉血,黄芪益气健脾,共奏清热除湿、调和气血、止痢凉血之效[13]。

目前,UC 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多项研究显示,UC的发病与免疫失调相关[14-16]。在UC 的发展过程中,Th17 细胞的数量通常会增加,而Treg 细胞的数量会减少,因此,结肠固有层中的CD4+T细胞常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因素[1]。Th17 细胞作为CD4+T 细胞亚群,不仅可以通过保持免疫微环境的平衡来保护肠黏膜,还可以通过促炎细胞因子IL-17、IL-22 和IL-23等加剧肠道炎症反应[14]。RORγt是Th17特有的转录因子,其表达控制Th17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变化[17]。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另一个亚群,发挥负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如TGF-β 和IL-10,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控制炎症,参与各种免疫疾病[18],维持免疫耐受和平衡[14]。Foxp3 是Treg关键转录因子,控制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其表达水平对于Treg 的功能变化有直接影响[19]。Th17 细胞促进组织炎症,Treg细胞抑制自身免疫。因此,Th17/Treg细胞平衡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模型组UC 小鼠结肠中RORγt,及相关促炎因子IL-17、IL-22、IL-23 mRNA 表达升高,Foxp3 mRNA 表达下降,同时通过Western Blot 验证了在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RORγt 蛋白表达升高,Foxp3 蛋白表达下降,提示抑炎因子降低而促炎因子升高,说明Th17/Treg 平衡被打破,Th17/Treg 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维持UC 免疫耐受和平衡密切相关。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低、高剂量组均降低了RORγt 及相关促炎因子IL-17、IL-22、IL-23 mRNA 表达情况,但尤以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下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显著上调了Foxp3 及抑炎因子IL-10、TGF-β mRNA 表达,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上调不明显。同时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Foxp3 蛋白表达升高,RORγt 蛋白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能有效降低UC 小鼠结肠组织RORγt 蛋白表达情况,升高Foxp3 蛋白表达,提示清肠化湿方能够有效激活UC 小鼠的Treg 细胞,抑制Th17 细胞,从而改善Th17/Treg 细胞因子表达平衡,抑制炎症免疫反应,其中尤以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效果显著。

IDO1是一种由先天免疫系统细胞表达的酶,充当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界面[20]。通过色氨酸的分解代谢和犬尿氨酸代谢产物的产生,IDO1在黏膜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21]。IDO1 是Treg 细胞分化的促成因素之一[22]。这种酶对调节免疫反应至关重要[23]。本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DO1 mRNA 表达水平升高,清肠化湿方低、高剂量组IDO1 mRNA 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UC 小鼠IDO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IDO1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IDO1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表明IDO1 的激活与U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清肠化湿方能够明显下调UC 小鼠结肠组织中的IDO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清肠化湿方能促进UC 小鼠恢复,降低UC 小鼠DAI 评分,改善病理损伤,尤以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治疗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DO1表达,下调RORγt及相关促炎因子IL-17、IL-22和IL-23,上调Foxp3及相关抑炎因子IL-10、TGF-β,维持Th17/Treg 细胞因子表达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相关研究显示犬尿氨酸/色氨酸是肠道中IDO1 激活的指标[24],因此,本研究还应当评估各组小鼠血浆中犬尿氨酸及色氨酸浓度,以进一步证明IDO1被激活等。

猜你喜欢

货号低剂量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聪明的高考学习时间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鞋品牌新品爆单“故事汇”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