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工科院校传统书画素养现状
2022-03-05郑万明赵丽娜
郑万明 赵丽娜
摘 要:面对高等教育素质教育要求的逐步提升,传统书画课程的开设成为高校学生素质结构优化、艺术品位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促进高校建设,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为此,工科院校需要将艺术素养培育纳入高等素质教育体系当中,结合工科学生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逐步优化书画课程,并创新书画素养培育方式。面对当前黑龙江省工科院校传统书画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书画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书画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书画素养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书画素养教学方式缺乏先进性的问题,应从几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工科院校传统书画素养培养现状。
关键词: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传统书画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传统书画教育对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GJB1320293)阶段性成果。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校大学生需要选修涵盖艺术的人文学科课程。通过多元课程文化艺术活动的召开,创造艺术美感体验环境,达到大学生艺术鉴赏力、美学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基于这一要求,各大院校纷纷开设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类课程,逐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進高校教育改革,以培养具备综合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现代大学生。为此,文章以黑龙江省工科院校为研究目标,以其传统书画素养培养现状的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提升工科院校传统书画素养培育效果的可行性路径。
一、工科院校开展书画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调整大学生素质结构
现代人才学理论当中,见识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关键结构之一,而人的审美、鉴赏力以及辨识力是见识诸多内涵中极为重要的三个能力。具备这三方面能力后,大学生的课题攻关能力将会得到提升,有利于探寻与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精准辨识课题研究方向,或是诞生课题研究的灵感。同时这三方面能力的提升,还可对学生的行动实施提供方向指引,使之能够针对假说进行调整与剔除,从而形成新颖且正确的观点。由此可看出,见识是工科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升、素质结构优化的关键内容。
(二)提高大学生艺术品位
书画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书画修养提升,可帮助大学生建立高尚的人格,博学多识,增强观察力、创新力并产生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书画修养的提升还有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可使大学生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在书画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还可实现触类旁通,可激发出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兴趣。在艺术活动参与过程中还可升华大学生的情操、培育其爱国情怀及社会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出具备良好艺术品位的现代化大学生。
(三)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调查显示,当今社会及企业的人才任用标准有所转变,人才的知识技能专业性虽仍排在第一位,但在其他诸多人才筛选要素当中,书写则排在性别要素及政治要素之后,占据第四的重要位置,书写能力的重要性远在形象、特长、成绩等其他要素之上。也就是说,在大学生就业求职中具备书法特长的学生的竞争优势更为显著,因而其就业成功率更高,更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具备获得优质岗位的竞争实力。
(四)推进大学校园建设进程
工科院校开办书画教学课程,有益于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书画练习可修养大学生心性,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还可增强校园文化的艺术性,也可通过学生书画修养的提升而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约束作用。
二、黑龙江省工科院校传统书画素养培养
存在的问题
在科技发展及经济增速的背景下,物质资源丰富度逐步提升,但不能由此忽略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将大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置于与科学素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工科院校因软件及硬件教育条件不够完备,加之大学生自身不够重视艺术素养培育,因而导致工科学生美术素养相对低下。以传统书画素养为例,黑龙江省工科院校的传统书画素养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书面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在教育部逐步重视高校艺术教育的同时,高校已将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范畴。然而高校聘用教师大多为理工科专业教师,对传统书画教育师资的吸纳不足,未组建专业性的传统书画素养教育师资团队,教师团队中本科学历教师居多,并且自身教学经验不足,艺术修养水平不高,与大学传统书画素养教育需求不契合。
(二)艺术氛围淡薄
由于黑龙江工科院校的师资及学生均偏重理工科,因而在传统书画素养培育方面并未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未建立专门的书画素养教育教研室或书画活动中心等机构,致使传统书画教育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同时理工科的学科任务十分繁重,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学习与专业知识研究当中,加之没有充足的书画练习场地,部分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无法支付购买笔墨纸砚等书画学习材料的资金,课余时间的书画练习量不足,因而书画学习氛围难以构建。
(三)书画课程设置单一,艺术实践机会较少
工科院校的传统书画素养培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可选修学科较少,学生的选择范围不够宽泛,并且实践性活动组织次数较少。不少工科院校的书画课程将应用美术、国画、软硬笔书法混为一谈,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同时,校园活动的开展以专业学科为主,关于传统书画方面的艺术文化活动种类单一且开展频次不多,学生参与范围较窄,致使学生因没有充足的艺术实践,降低了对书画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平难以提升。
(四)传统书画素养培育方式不先进
传统书画素养教育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采取的是大班额的教学模式,未能基于学生自主性、结合学生个性而展开差异化教学,课堂沉闷。所应用的教学方式单一、不新颖,并且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因而导致学生参与传统书画学习的兴趣逐步被削弱。
三、工科院校传统书画素养培育效果提升的
可行性路径
(一)构建精英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完整、教师素质高低是高校传统书画素养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工科院校应加大书画教育人才的吸纳,逐步构建完善的师资团队。可聘请国内著名书画艺术大师担任高校传统书画教学顾问,通过开办讲座等方式对书画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提升,也可聘用专业书画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书画教师教学的帮扶,注重书画教师职称考评,从而激发书画人才走入书画教育岗位的积极性。
(二)营造浓厚的书画学习氛围
工科院校应为书画活动中心以及教研室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确保书画教学能够顺畅开展。书画学习除了要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还需于课后坚持练习,因此,需要构建良好的书画学习氛围。
1.举办多元化书画交流活动
工科院校的宣传部及学生会应组织召开多元化的书画交流活动,举办展览或技能竞赛,于活动之中提升工科大学生对书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绘制板报,印刷书画刊物,将标语、海报张贴于教室或校园之中,让书画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分彰显自身的能力,在其影响与带动下引导更多学生参与书画学习,通过浓厚的书画学习氛围营造,实现工科院校大学生书画素养的提升。
2.构建以校园艺术团体为核心的艺术实践体系
大学生书画教学实施中,应注重学生艺术团体引领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建立高水平的书画艺术团体,吸纳具备书画艺术特长的大学生加入,并可聘請专业书画教师或国内外书画艺术家作为艺术团的指导顾问,带领书画团队参加书画艺术相关的比赛,使书画艺术团体可于活动实践中提升艺术水平与团体的影响力。同时,学校还可在校级书画艺术团之下建立院级以及社团形式的书画艺术团,在这些不同等级的书画艺术团支持下,定期召开校园书画艺术活动,从而扩大书画艺术团体规模,创设更加浓厚的书画学习氛围。
(三)科学设置传统书画课程
1.强化教学管理力度
工科院校应加大艺术教研室的开设,统筹管理书法、美术等学科。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大纲的研究与设定,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逐步优化传统书画教学内容,在多类艺术学科课程的同步管理与交流促进下,发挥艺术教育的合力,全面提升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
2.规范教学内容
应基于多元化、高效化的课程设置目标,通过深入分析与研讨合理设置传统书画课程,合理丰富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对教学内容加以规范,不可为多学课程而毫无取舍地将所有书画相关学科全部纳入教学范畴,而应有选择性地设置教学内容。
3.严格筛选教材,掌握好学习宽度及深度
书画艺术基础性理论及知识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的宽泛性,学习内容不能过深,此部分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25%与40%之间即可。艺术实践学习中,应以学习深度为重点,学习内容不宜太过宽泛,实践课时占据总课时的60%至75%。
4.适当增加课时数
相较于理工科类知识而言,艺术学习需要长期坚持练习方能有所成就,为此,目前设置的每周两小时左右的授课时间较少,国画、书法或是应用美术每一种书画学科的学习时间均不足。因此,需要采取必修课或选修课的设置方式,合理设置书画课程。目前书法课一般是大一至大三开设,大四不开设,总学时共为216小时左右,美术课课时数更少,仅为72小时左右,因此可适当增加书画课程的课时数。同时,针对非艺术类学生,可减少或不开设色彩学、中国美术史等相对深奥的艺术课程。
(四)优化与调整书画教学方法
1.注重理论精讲,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由于工科院校的书画课时数较少,大学生课余用于书画练习的时间并不多,并且书画素养提升较为注重书写水平及书画欣赏能力这些实用性技能,要求理论涉猎宽泛,为此,需要注重理论精讲与多组织实践活动。如书法学习中,应将书法四个发展阶段各自的特征作为教学重点,注重书体演变情况介绍,对各书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进行分析,并讲解笔法、字法、章法的详细原理以及具体运用方法。国画教学中,应注重基本技法及类别的讲授,教授学生学会选用四宝,并将构图布局作为重点,注重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画法的教授。这些书画理论内容的精讲不能占用所有课时,还应为书画实践预留充足的时间,确保课堂上实践操作机会充足,并为学生布置课后技法练习作业。
2.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受到书画课程课时数较少的限制,需要把握教学重点,做到由点及面,触类旁通。如颜体书法教学中,应将点、划的表现形式差异作为讲解核心,注重分析不同时期颜体作品的演进状况,帮助学生掌握颜体书写与评说能力,并在颜体解析的过程中辨识出其不同于其他楷书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在颜体练习之中逐渐掌握其他楷书的书写技巧。国画教学中,应将国画的审美习惯作为主要内容,讲解笔墨的正确用法,还应注重水的用法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气韵、骨法等基本画理的运用。
3.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式
书画教学中应注重引经据典,通过仓颉造字等典故的讲解,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书画的内驱力。同时,教师应多做演示,在操作中分步讲解,可促使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加深学习印象,更能认同教师能力,进而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书画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固守枯燥的理论讲述方式,应将书画大家的修养、品行、精益求精等特质作为切入点,或是结合舞美及运动之美进行颜体笔画斜度或排列方式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对称书写,保持书体平衡性。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深入浅出地诠释书画理论,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可引入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构建高活跃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水平。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野外写生或参观艺术殿堂,帮助学生打开眼界,于艺术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此外,引入互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助性,通过书画展览活动或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协同发展。
四、结语
教育改革后,美术教育逐步被置于重要地位,书画核心素养的提升契合人才综合化发展的理念。工科院校的传统书画课堂涵盖中国画、书法两个主要课程,为此,需要以此为核心实现由下至上的核心素养教学体系构建。传统书画教学只依赖于简单的绘画知识及技能讲解并不足够,需要将传统中国艺术情感态度融入国画及书法教学之中,应注重教学主体、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深入研讨与转变,通过工科院校书画教学师资的优化、营造浓厚的书画学习氛围、科学设置传统书画课程、优化与调整书画教学方法,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传统书画教学的目标,从而推进工科院校教育逐步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
参考文献:
[1]张旭.浅谈高校学生书画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J].广东教育:职教,2016(2):36-38.
[2]崔明远.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创新模式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3):118-119.
[3]沈璘.核心素养下“中国书画”模块教学策略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5):204,235.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