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

2022-03-05刘再云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家国情怀语文课堂

刘再云

摘 要: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祖先们创造众多绚烂多彩的文化遗产。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多元文化影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并不了解。基于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树立爱国意识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希望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石,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年桑仓巨变从未中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国情怀相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将家国情怀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并且这些传统文化多具有指导学生人文关怀,使其认识人文精神的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以《离骚》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并寻找文章切入点,将文章内容所涵盖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家国情怀。让学生深刻理解屈原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进而上升至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进而使其在诗文学习中体会屈原忧国意识以及伟大志向。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无论其如何发扬与传承,都有属于自身的特殊归属。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在思想上得到升华,还能够使其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民族智慧,进而促使其将自身认识与祖国伟大情怀相联系。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指引下,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并将其应用于学习与生活之中,将自己的远大理想抱负与国家理想向结合,进而提升荣誉感与自信心。

(三)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德育

在新课改背景与立德树人理念下,德育是各科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渗透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应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使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名人故事以及事件,进而促进学生规范自身道德。传统文化渗透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培养学生角度出发,使学生深刻感受家国情况,进而加强政治理念,提升思想意识,不断形成良好的个人修为,进而成为有责任意识,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家国情怀就是特殊的德育教育。站在国家角度,培养学生爱国家进而上升至爱自己身处的家园,并在历史指引下,以史为鉴,从真正意义上热爱祖国,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不仅如此,对于学生个人与其家庭成员之间,可使其更加热爱家庭,形成家庭道德,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传统文化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有诸多描写家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立足于课文本身,带领学生共同赏析,使学生感受祖国的壮美山河,同时让学生从家国情怀出发,善于发现身边美景,提升其审美能力,进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一课时,可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使学生感受中国特有的景色之美,进而对祖国的壮美山河产生无限畅想。将家国情怀教育深入课堂教学中,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体现。以语文课堂为载体,从祖国山川之美相关文章出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雪》一课时,组织学生朗读全文,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磅礴气势以及祖国自然景观。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受到感染,并深刻体会祖国独特美景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进而更加崇拜祖国,积极将自身融入到祖国大好河山之中,产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沉淀、传承与弘扬,是民族进步的基石。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值得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因此,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内容,用心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进而指导学生立足于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其爱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一课时,与学生共同朗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品味“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体会词中壮阔优美意境。同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还可对词中景象進行描绘,如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肆的繁盛承平气象。杭州富有天堂的美誉,八月钱塘西湖秀色,我们一起跟随柳永的诗词,感受每的精致、画面、神韵、笔调以及音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描述意境,进而领悟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宋初杭州胜景,加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一句时,可引出五丁开山传说,为学生讲解人与自然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开路者的勇气,进而培养学生百折不挠、顽强斗争精神,使其深刻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民族保障,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应通过多种方式是将其传承与发扬下去。在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语文课堂为媒介,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葛满玲.基于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教改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6):42-44.

[2]梁茜.“乐学”传统文化,“育、行”双管齐下——关于高中语文“乐学”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1):195-196.

[3]许兰英.试探高中开设地方文化选修课——以《涪州颂》诗歌选读选修课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6):34-35.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家国情怀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