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规则对孩子的影响

2022-03-05杜红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坚持游戏规则影响

杜红姿

关键词:游戏规则;孩子;坚持;影响

一、班级一幼儿的情况

班上有这样一名孩子,刚入小班,在幼儿园平时的表现是很有责任感,在她理解了的规则和标准后,她会去纠正别人做得不够好的事情。但是因发音方面发育不完善而有语言障碍,在与老师和小朋友之间沟通时只会发“啊、哦”之音,间或会发出一两句“对”“谢谢”的音;还会有些小任性,一有不顺心的时候就会自己到处跑,甚至哭闹,他的哭闹是不管不顾地直接仰头往后倒下去;而且在与小朋友游戏或者交流时一发生争执,就会上手挠人。

二、分析原因

针对孩子的情况,我在一系列观察、记录,以及与家长沟通后进行了以下原因分析。

1.孩子语言方面,发音发育不完善,家长带去医院诊断过,发声器官没问题。医生给出正确的指导方案的,父母老师要积极配合,需要多去刺激发音。

2.家里父母太忙,真正陪伴他的时间不多,让孩子是隔代带大的,又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家里人宠着让着难免会任性一些,只要一哭闹,家里大人为了安抚住就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3.家里大人观念不统一。爸爸这边严,妈妈那边松,孩子很轻易就能找到最利于自己的那方。这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养成,也会给孩子任性、哭闹造成影响。

4.孩子不顺心时会自己在园内到处走动,经过观察,原来早晨来园时由于哭闹,爸爸因转移他的情绪会带着他在幼儿园转圈,以至于在平时他一生气就会采用这种方式自己乱走,很难哄的那种。

三、游戏的影响,尤其对孩子的影响

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想过一些方法,和孩子积极沟通,和孩子爸爸妈妈沟通等,但效果不怎么明显。而最终经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发现弦子在户外游戏也好,还是进区游戏也好,都能很好的进行活动,于是想到:游戏才是最好的方法,从游戏中开始,从游戏中改变。

《游戏力》一书中就曾说过:游戏既能帮助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四、游戏活动规则改变孩子的方法措施

于是通过以上的思考,也在《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中了解到:教学始于观察儿童的学习(注意,noticing),尽力去分析和理解它(识别,recognising),然后好好利用识别的信息来有效计划和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回应,responding)。当老师进行注意、识别、回应,对孩子进行“正式的评价”。根据这些理论,对这个孩子进行了关于游戏规则的方法和坚持。

1.针对任性,通过游戏规则来让弦子认识规则、了解任何事都有其规则,或明或暗,并遵守规则。小班的孩子,在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很多的事情都是要在一日生活当中去慢慢了解和接受一些常规,其实也是规则,在日复一日的流程里,孩子们就会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接受了这些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是最喜欢进区参与活动的,这个孩子也是。他喜欢蒙氏材料操作区、益智材料操作区。一开始,孩子是直接就进去自己想去的区域进行游戏,但是这没有遵守班级进区规则。于是,老师引导她去选区,但是他不愿意,就是要直接进区。于是,我们坚持让它知道进区可以,但是一定要先选区,选择了只能进相应的区域。在每次的坚持引导后,孩子接受了规则,并遵守进区规则。

所有的任性,都是因为一开始的规则模糊化,让孩子没有清楚界定的规定,这也给了孩子任性的理由和原因。只要规则清楚并坚持引导,相信再任性的孩子也能明辨规则,明辨是非。

2.针对一哭闹,稍有不顺心就哭闹就往地上躺这一情况,采用平静地坚持规则来处理。曾经在蔡伟忠教育公众号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大体是蔡博士对一个孩子不愿意去做他应做事情时,蔡博士对他就是平静地坚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句话让孩子去完成,最后孩子还是去完成了。

因此,我选择了借鉴和迁移这个方法,也将这个方法适用在这个孩子身上。孩子在户外回来后,这个过渡流程里有换鞋、如厕、洗手、擦手等,但孩子不愿意,当在引导时,他不乐意了就哭闹,往地上一瘫坐,往后一仰倒,甚至还将鞋子脱掉。对此,我先让他情绪发泄,然后就开始让他先穿鞋,对此,他不屑一顾,只顾着自己哭。于是,我在他身旁很平静地看着他并轻柔地说:

“请穿好鞋。”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这一句话,我用平静的眼神看着他一直重复着这句话,终于在说到三四次的时候他动手穿鞋了。接下来的擦手等流程也是如此,孩子最终也完成了。

有些事是孩子必需要做的,一日生活也是游戏的一部分,也是一定要坚持规则的,平静对待,孩子的情绪也会被感染,也会知道你的坚持会让他明白他的哭闹是没用的。

3.针对脾气一来就挠人,根据游戏规则来进行处理。不怕你喜欢,不怕你闹,就怕你不喜欢,就怕你连闹的兴趣都没有,那样你连对游戏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因为在乎,才会有争执,才会有孩子因兴趣而约束的点,这也是与孩子约定的突破口。

在游戏中,我们坚持游戏时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和对方一起玩的请先与对方沟通,遵循对方的意愿,而非强行加入。事实上因孩子的沟通障碍,孩子们在游戏互动时会出现争执,所以会有动手挠人的情况。在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是谁先发出的错误指令,那谁就先和对方道歉,一步一步地解开,该谁道歉就谁道歉。

但是动手挠人总归是不好的,于是我们就让其先将材料收好,先冷静3分钟。无奈孩子的气性大,有时会一把将材料推翻,这时候上面第二点的平静地坚持就又上线了。但现在的孩子都很懂事,孩子们也会口口相传挠人的事情,从而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心里影响。但是老师会正面引导孩子,了解事情的經过,对事不对人,大家一起帮助,改掉坏习惯等。

在引导孩子的途中会出现很多意外,但是这些意外也会对孩子本身造成身心伤害,尤其是心理。我们不止在改善孩子的习惯时,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和心理发展,不能本末倒置。

4.游戏活动中的鼓励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还是一个刚上小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一些常规等不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我一直认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看待和引导。洛克的“白板说”就说过了孩子的世界是由其所接触的外界渲染的,父母和教师可以在上面“书写”以创造出他们想要的那种人。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的有点更应该被放大看,多点鼓励和支持,建立孩子的自信很重要。

在日常活动中,不难发现,这孩子的专注力很棒,在操作材料的时候很有自己的想法,就拿蒙氏材料操作区里的粉红塔来说,他能个观察老师的动作并进行自己操作,而且在不断操作过程中,孩子还能进行创新组合,会对孩子的“哇时刻”进行记录,并分享给大家。而在游戏回顾分享环节时,虽然他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但是他很积极地上来分享,我觉得这是被肯定的。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会帮忙补充,当分享结束后,他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他还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小朋友,但他理解和懂得这个规则,但看到别的小朋友没有做到时,他会指着其他小朋友并跟老师说用手势示意。但他的提示得到肯定和表扬时,他会对规则的遵守也越来越积极参与。

弦子也是希望被肯定的,瑕疵会有,但却不是全部,只是人身上的一小小部分。在孩子开心的时候提规则,孩子会更加容易从心底里接受。

5.积极与家长沟通。根据孩子的情况,曾多次找到家长与之谈话,一阶段一阶段地来。因为弦子的情况并不是说一下子就定型的,在改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因为家园联系密切,双方坚持,孩子的改变是突出的。

五、游戏措施后孩子的改变

在这次长期坚持游戏规则和日常规则的长跑中,我们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也能感受到孩子的任性、哭闹等情绪的减少,甚至有时候会一段时间都不曾有,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渐懂得与他人相处的规则,语言表达方面也在逐渐提高。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孩子也会在愉快的同时,也能在正确引导下而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期待孩子在之后更好的发展。

六、总结

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时代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对孩子造成的性格等影响。而游戏是孩子的兴趣关键点,找准突击点,并坚持游戏中的规则,平静对待孩子的哭闹等情緒,长期坚持,孩子也会在愉快的同时认识游戏规则,遵循规律的发展,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坚持游戏规则影响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游戏规则
试论工匠精神在室内装饰中的重要性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游戏规则
2013年的5款改变游戏规则的建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