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类MOOC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调研
2022-03-04王小越郝佳畅
王小越,郝佳畅,肖 伟
(1.江苏开放大学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6;2.阿什兰大学,美国俄亥俄州,44805)
一、引言
艺术设计类课程包括以影视传媒为主和以美术、艺术、设计为主的课程。此前,艺术设计类教师资源的短缺导致各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发展不均衡,而MOOC的不断发展能极大改善这一问题。2013年,MOOC正式进入中国,艺术设计类课程便紧跟潮流。时至今日,艺术设计类MOOC已走过九个年头,但关于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的研究仍较少。有研究探讨了课程教育模式,如戴玥从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梳理了基于在线课程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1];有研究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索,如唐应山等人以传统山水画绘画课程为例,对课程学习环境建设、课程设计、在线教学支持、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2];有研究进行了在线学习体验研究,如山峰等人对572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展了影响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因素调查,基于结果给出了提升艺术类课程在线学习体验的建议[3]。然而,目前仍没有研究关注艺术设计类MOOC的整体发展情况。对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重点关注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二、研究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国内权威的大型开放在线教育平台,学科种类全面且分类明确,课程数量多,学员基数大。因此,本研究决定基于该平台对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查法,对中国大学MOOC平台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开课次数及首次开课时间、课程评分、所属学校、参加人数等,共获取392门课程。其中,美术学类课程有55门、设计类课程86门、戏剧与影视类课程33门、艺术类课程21门、音乐与舞蹈类课程91门,以及在线开放课程86门和职教类课程20门。
三、我国艺术设计类MOOC存在的问题
对392门艺术设计类MOOC的学习者评分和评价、各学校开课情况、课程介绍、参与人数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笔者发现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制作不完善
在线课程制作流程和技术越来越规范化,大部分艺术设计类MOOC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但仍有课程评分偏低。通过分析这些课程评论,笔者发现了诸多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学内容梳理不够清晰、全面,缺少案例说明,实用性不强;课程定位不清晰,存在重操作轻理论或内容概括性太强等情况,导致初学者无法理解。第二,视频拍摄、后期制作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绘画类镜头角度选取不佳,无法准确呈现操作过程和手法;视频中图片模糊,字体偏小,清晰度不够;视频剪辑不合理,造成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非必要元素如背景音乐的加入影响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第三,教师本身教学能力不高或教学技巧不适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教师备课不够严谨,偶尔会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师讲解不够自然,存在照本宣科情况;双语教学方式选取不当,让学习事倍功半。第四,测试题目存在与教学内容不匹配、错误过多的问题,以及测试题评判准确性不足。第五,学习内容更新速度过慢,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的持续利用和发展受阻
通过分析学员评价和课程开课情况,笔者发现一些课程存在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有13门艺术设计类课程开课一次或两次后便没有继续开课。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五种。一是迫于行政压力或利益驱使。[4]在线课程建设与推广主要由高校和政府主导,而一些高校建设课程的目的是获取资金支持或者申报更高层次的项目,一旦目的达成,外在驱动力缺失,课程就很难持续发展。二是兴趣使然带来的不稳定性。[4]首次接触在线课程建设的教师会对在线课程产生新鲜感,但兴趣本身存在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若课程建设困难重重或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教师就很难继续保持高涨的情绪。三是高校学术科研任务过重,缺乏课程建设、维持的激励机制。[5]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持续管理只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部分,且几乎不占绩效考核指标。教师准备MOOC课程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收益、激励不足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重心就会放在绩效比重较高的本校教学、学术科研任务上。四是课程制作效果不佳,且缺少持续改进课程的经费。目前的课程建设主要依靠财政部门或高校投入,课程本身很难产生收益,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艺术设计类课程内容未与时俱进。若课程建设无法跟上实际变化,课程内容与工作需求脱节,课程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三)课程相似性较高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6]在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积极展开在线课程、混合式课程等教学改革,以期为课程的发展、提升以及精品课程的申报打下基础。然而,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课程重复”的问题。在本研究调研的392门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中,有17个类别的58门课程重复。课程的重复虽然能够给在线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便于学习者挑选出课程质量高且适合自己的课程,但这也会导致“水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支持的负担、课程资源的浪费,影响教学规模的拓展。另外,名牌学校、名师效应会给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带来一定冲击,扩大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影响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课程的在线开展和持续发展,不利于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甚至是整体在线课程的良性发展。
(四)艺术类院校参与度低
在392门课程中,开设课程的学校包括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和“双一流”大学,说明各个层次的学校都重视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的建设。但是,开设课程数量超过5门(包含5门)的学校有18所,而这18所学校的开课数量占总课程量的37%,说明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类MOOC数量不多。
在392门课程中,有30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只占392门课程的7.65%,说明艺术设计类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很少,课程质量还需要提高。30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山东大学开设3门,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各开设2门,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开封大学、保定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开设1门。
另外,大部分在线课程是由非艺术类的综合院校开设的,而且,在专业艺术类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无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说明专业艺术类院校开设MOOC的积极性有待提升,对在线课程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还需要更加重视。
四、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类MOOC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高水平艺术设计课程团队
一支强大且专业的教学团队是保障课程质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课程团队建设方面,国内可以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模式。在课程建设阶段,英国开放大学组建了课程开发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课程开发团队负责教学内容的设计开发,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课程资源制作和相关技术支持,各团队中还细分了角色职责。课程上线后,为保障学生学习体验,又配备了对学生学习进行支持的兼职辅导教师、兼职辅导教师管理团队、负责学生选课及学费等事宜的学生支持团队、学生社团、课程维护团队等。[7]由此可见,建设好在线课程,需要使课程建设、管理、运营及维护等各方面的任务明晰化,由课程负责人牵头,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团队,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对在线课程整体设计、课程线上管理、信息化技能等,学校要为教师团队提供培训支持;对课程视频及相关资源制作,学校则应通过竞争机制引入技术过硬的企业公司进行保障,以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彰显课程制作的专业性。
(二)建设优质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
尚俊杰等人指出,在理想情况下,在线课程最好只保留最优质的内容,其他学校的学生在网上选修这门最优质的课程即可,这样不仅能极大地降低边际成本,还可实现规模效益。[8]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制作艺术设计类MOOC时保持理性,切勿盲目建课,每门课程的建设都要经过充分调研、合理分析、科学论证。要实现这类课程实用性,高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课程本身方面,重点打造特色课程,以提升学校影响力和教师的自身声誉;二是从学习者特征出发,根据学习者特征对同一类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进行不同深度或难度的设计,如按照学习者的学段,或按照学习者的基础对课程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方便远程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取适合的课程,进从避免资源的浪费。另外,优质课程的投入使用还离不开学习平台的支持,因此,课程平台要在功能上不断完善,确保资源使用、交流体验等无障碍,保证学生考试、作品等评分的准确性,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三)强化奖励激励机制,加大课程经费支持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实施政策激励,让教学热起来,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9]这从政策上转变了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将大大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有利于激发教师课程建设、改革及教学的热情,为在线课程的持续良性发展带来希望。各高校应紧跟国家政策方针进行职称评定方案的修订,以强化课程建设,特别是在线课程建设的奖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和奖励的双重支持下,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在线课程建设,有利于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除了教学团队的持续投入,课程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朝着一流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政府提供的课程建设启动资金,以及目前MOOC平台正在推行的课程认证证书收费模式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设在线学位提升项目获得收益[10],以及针对学习者对教学支持服务的需求收取相应的费用[11],或通过MOOC开展面向企业员工的线上培训、资质认证等获得经费支持。
(四)担起使命责任,积极投身在线课程建设
艺术类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应承担起面向全社会开展美育的任务。这就要求艺术类院校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利用专业优势,以在线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投身全民艺术教育的工作,促进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提升艺术类院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另外,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具有艺术、审美的特点,课程考核评级存在主观性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转向在线课程时,高校要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特点,打破传统惯用的测试方式,重点关注学生技能知识、批判性思维、审美意识、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真正探索出适用于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考核的评价标准,以准确把握学生相关能力素养的获得情况,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五、结语
教育信息化为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注入了新活力。各大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高校积极开展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建设不仅是顺应趋势,而且能够促进艺术设计类课程可持续发展,展现高校培养艺术人才、提升全民艺术素养的责任和使命担当。近年来,虽然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发展势头较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艺术类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显现出该领域内课程发展的局限性。另外,已有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这要引起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高校的高度重视,进而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自上而下贯彻落实课程建设、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任务,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彰显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特色,为人才培养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