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困境与一般程序

2022-03-04王贤杰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52719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新理念教学活动

王贤杰(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 527199)

一、教学理念的内涵与作用

教学理念,就是与教学有关的观念。教学理念是人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是教育者开展教学活动的理念,优秀的教学理念对现实课堂教学有指导价值,课堂教学要想得到提升也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理念的作用则有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以及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内涵与作用

教学行为即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教学行为的作用指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三、教师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困境

1.教师对教学理念理解的困境

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与教师的个人的内驱力和能力有关,一方面是教师缺乏“理解”的动力。现今,中小学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普遍存在动力缺乏问题,有的教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每日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忙碍着,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理念;有的教师用传统的经验去教学生,缺乏对新理念学习和接受的热情;有的受因循守旧思想的影响,不接受新事物,从而抗拒新理念。另一方面是缺少“理解”的认知本领。很多教师因为常年受到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负担着过多的教学工作,对当代教师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知识学习不足,就导致教师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和解读这些复杂的新教学理念。为了加强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动力;(2)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拓展方法途径,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4)优化制度机制,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

2.教师在教学行为调整上的困境

在接触新理念的初期阶段,教师往往表现出已经被新理念“同化”。此时,教师尚且不能深刻地理解新教学理念,更何况是要让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这表明,教师对认知结构的理解不仅要有量的变化更要有质的变化。简单消化是指在教师认知结构上了解并认同教学理念,从而简单地接受了这一教学理念,但是教师却不能消化这一复杂的教学理念。很多学校用榜样来激励本校教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是照搬别人的方法,将教学理念移植创新的人少,因此,教学理念实现效果并不是很好。某些学校喜欢课堂教学整齐划一,这样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教学无效或者效率低下。

四、教师教学理念转向教学行为的一般程序

教师只有把教学理念向实际的教学方式转化,才能把教学理念中所拥有的重要价值完全发挥和实现,有了教学理念的教学行为,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出发,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是教学理念转向教学方式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式的第一阶段就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从现实层面来看,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是有层次的,都是由浅到深的。经过多次的学习以及相互探讨,之后有所启发和领悟,由此,新的教学理念才有机会渐渐被教师理解和认同,让他们成为教师的“自我的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阶段就是要提升教师的“理解与认同”的水平。要想提升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以及认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和认知水平,要知道对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对改变教学方式、实行有用教学,继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理解与认同”水平对教师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式非常重要,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理解与认同能力,提高教师对新理念的转化能力,从而让教师改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式。

2.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同化和顺应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把旧的认识结构即图式作为发展的出发点,所有的外部影响全部都要经过“同化”与“顺应”这两个过程才能被人的认知结构所接纳。同化与顺应实际上指同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就是所谓“消化”。随着学习“量”的加大,尤其是把学习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增强,教学理念在教育工作者的认知结构中重要地位也渐渐得到确立,它对教学行为起的指导作用逐渐明显,这就说明“顺应”的过程已经完成了,教育工作者的认知结构已经形成新的平衡。

教师完全消化教学理念表现为在教育实践上有所改善。他只有尝到了新教学理念带来的好处,才会肯定新教学理念,才会自发地同化以及顺应教学理念,安排和改进自己原来就存在的认知结构,才会将“认同的理论”变为自己 “使用的理论”。教师作为理解的主体,在学习和消化教学理念的道路上,不会由于教学理念是流行的或者是专家推行就不加思考地全部接受。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理念进行甄别和评价,不仅要明白教学理念的根本属性,还要根据实际需求对教学理念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进行选择,并且对其中认可的理念进行认同与消化。

3.教师在教学理念基础上成型、创新

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成型和创新,成型和创新的主要人物自然是教师,理论专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出成型的规律、道路和方式。尽管成型和创新还是教师在头脑中开展教学活动的观念形态目标,实际的教学活动并未进行,但是唯有通过这一步,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成型”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四种路径:

(1)在头脑演绎中形成。教学理念是非常抽象的理论,给人以非常难的印象,但只要多多加以思考就会明白,所有的教学理念都有一个完备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囊括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执行思路两个最根本要素。教学观念就是对教学是什么的认识;教学执行思路是对教学理念如何达成的思想路线。因此,教学理念的实施需要的关键教学方式,可以从教学理念中包含的教学思想演绎推理出来。

(2)从经验总结中生成。教师的认知能力、实践水平和教学经验存在着差异,在对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式的活动中,一般都会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先理解、消化它并且试验新的教学方式,然后变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如果想要改善自己教学方式,教师就需要恰当地从经验中总结生成的办法。

(3)从方法嫁接中形成。一直以来,大家一直认为教师要组织优化教学方法,主要原因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想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假如转变一下观念,将嫁接栽培法运用到教学创新中,教学方法是否能创新成功呢?从实践上来看这是十分有可能的。把课程理念嫁接到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就会生成新的教学行为。

(4)在反思中形成。教学理念大多数都是引导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改善教学行为,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从反思中找到问题的原因,在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优秀教师往往能通过反思找到教学改革的思路。

4.实践和运用

实践和运用是指将头脑中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以及运用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应随时关注和记录开展新教学方式后学生所产生变化。新理念创造出来的教学方式一旦运用在实践之中,就会使课堂上的教学状态产生变化,容易使课堂产生“动荡”,这种“动荡”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后果是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难以预料的。教师需要关注和记录到底是全部学生都不适应,还是一小部分学生不适应,究竟不适应的实际表现是什么,具体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及其他,这些都是当老师必须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是 “因变量”,所以不管它的性质如何,这都是看教学方式质量好坏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方式的实施以及产生的“因变量” 展开反思活动,还要归结和评价新教学方式产生的整体效果,还需要讨论和总结整体教学活动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用录音、录像等手段,通过现代科技技术手段提供材料。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时要开阔眼界,让心胸开阔,虚心看待外界的不同视角。这些视角不仅包含学生视角还包括同事视角和专家视角以及理论视角等。

最后,把在反思中总结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修正和完善。尝试新的方式是教学理念转向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对加强新行为的优势方面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当想改善教学行为时,教师就会经常去尝试新的方式,并指引学生从中体悟新行为中包含的新课程理念,然后在新行为和新理念当中建立起新的均衡关系。这种修正和完善正是对新理念和新行为本质关系的再认识,是对教学活动的再优化,也是对学生适应新教学方式的再调整。对教学方式的修正完善不仅是对教学理念的提升和优化过程,还是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五、结语与展望

正如陶行知所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当下,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理念知道多,实际行动少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改变的现实。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需要理解与认同、同化与顺应、形成和创新、实践和运用四个环节。通过四个一般程序,教师的教学理念将在教学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新理念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理念下再启航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