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2-03-04沙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25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文初中语文精神

沙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225300)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在丰富的文化沃土中,滋养出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维系着民族的生存以及发展,而且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彰显出独特魅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思想文化广泛传播,其中外来文化对初中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初中语文具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天然优势,理应主动积极肩负起教育责任,充分利用教材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不仅有利于落实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基于此,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即教育”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其形成过程难免会受到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传统文化有优秀之处,也有糟糠之处。依托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则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具体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一直到今天,其思想价值都足以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文化。古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典的作品中包含了家国情怀、人格修养、精神品质、自然之道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探索,将其利用起来,将能够做好传统文化教育。

2.“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表述:“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由生活所决定;教育能够对社会生活进行改造。教育对生活有着反作用,能够通过对生活进行改造实现生活的进步,也即“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能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1.家国情怀

(1)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

从古至今,报效祖国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在民族发展以及前进的道路上,有很多爱国主义诗人,而他们也创作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以及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课外古诗词,作者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内心却希望用行动报效祖国;《己亥杂诗》充分表达了文人虽然已经没有了官职,但是内心却依然想为国家效力;《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其百折不挠、至死不屈的坚贞气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作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资源,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文本。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停留于粗浅认识,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典背后的崇高理想。对于当代初中生而言,报效国家最直接、最好的方式就是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吃苦的决心,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具有高度的民族意识,利用这些经典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这些精神,方可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2)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有不少文人墨客敢于为百姓发声,同情他们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用文字警示统治者应该做到以民为本,尊重老百姓。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是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唯有老百姓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国家才能越来越昌盛,反之,将会失去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该精神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对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时代意义以及时代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经典作品中的内涵,如在教学《卖炭翁》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卖炭老人艰难谋生的困境,要感受到白居易通过文字对统治者欺压百姓的愤怒,还要感受到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以及无奈。

2.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自强不息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品质之一,更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中华儿女拥有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民族才能绵延不断,国家才会如此昌盛。可以说,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历史如何交替,自强不息必然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古人创作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讲述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勇往直前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视频,在画面与音效的冲击下,让学生理解愚公为什么要坚持挖山,又是如何排除万难去挖山,而其精神品质又是如何感动了上天,最终将大山挪走。作者借助愚公的人物形象,让人们懂得做事情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那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励学生,使其能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自强不息、坚定信念,那么将能够达到最终目的。经典作品中优秀的人格品质非常值得后人学习与传承,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品悟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实现突破。

3.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

大部分古诗文的作者都是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面对官场的失意以及黑暗,促使他们明白只有将名利的枷锁与束缚摆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他们对田园风光与生活进行不断描写以及歌颂,将情感寄于山水田园,只有这样才能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以及自由。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开创了田园诗。后来的唐宋诗歌中,很多田园诗都是隐居不仕的文人以及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所创作的。所以,这一部分诗歌很多都是作者借着山水田园风光,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进行批判,并表达自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喜爱之情,这种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与当代社会的纷繁浮躁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田园诗引导学生感受古人比喻心中的理想社会,感受古人愤愤不平的思想情感,并体会其乐道安命的立场以及态度。

三、结语

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从家国情怀、人格品质以及自然之道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一些实践策略,其目的是让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不仅可以从宏观上对经典古诗文内涵价值有一个整体把握,而且更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中时期正是中学生身心发育的黄金阶段,也是其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古诗文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能够帮助中学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进而完善自身品格修养,实现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文初中语文精神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