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2022-03-04秦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四实验小学2575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小学生

秦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四实验小学 257500)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可以说,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已经受到国家空前的重视,并渗透到了小学校园中。小学生人生观尚未成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身心健康易受到难以挽回的伤害。在“以美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师要主动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在响应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

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教育。通过美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地表达内心情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因此,美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兴趣。德育教育的概念界定一般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守一”指德育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而“望多”则指学生的精神品质、道德品质等。

就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其课本素材丰富多样,既有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鉴赏,又有简单的手工制作,这些课程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蕴含深厚的情感。通过美术学习,小学生可以轻松体验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实现与作品的共鸣,充分发挥美术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道德素养的有效平台,要想充分发挥小学美术的育人价值,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方法加强美育与德育融合的。

1.积极的情感体验

冷漠的精神、压抑的情感不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发展。美育教育是一种偏感性化、形象化的教育,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情感态度,为更有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提供内驱力。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感的氛围中产生美的认知、美的欣赏,揣摩作品蕴含的情感韵味。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画面内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验画面内容折射出的情感取向,产生置身其中的感受。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多位艺术家的画作,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劳作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劳动者一边劳作,一边呼喊劳动号子的场面,让学生用心体会画作营造出的生机勃勃、热情洋溢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虽然是辛苦劳累的,但也是充满欢乐和喜悦的,我们要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保持进取的心态。欣赏任何作品,教师都应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并带领学生挖掘积极的情感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

小学美术教材蕴含丰富的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价值,教师应仔细观察并分类,再采用合适的引导方法。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生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第一要务,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能使人产生强大的民族自豪感,而民族文化艺术作品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展现。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只是从构图、用笔、色彩等方面解读作品,很少介绍作品的思想性,对此,教师应从作品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其内容,达到感悟作者表达内涵与情感的目的。很多画作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并分析,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秦大虎等创作的《在战斗中成长》描绘了两名游击队员在战后满载战利品凯旋的故事,两名游击队员笑容灿烂,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的笑容好似在憧憬光明的未来,体现出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战士们在艰苦的岁月中南征北战、流血牺牲的场景,再与今天美好生活相对比,感受今日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如,在欣赏瓷器时,瓷器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丰富的釉色,可以带给学生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不需要通过语言就能传达的。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瓷器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的精巧艺术与伟大智慧,同时,这些来自自己国家的艺术精品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在手工课上,教师在讲解手工艺的穿编方法后,引入我国民间手工艺术品,如春节的剪纸与年画,中秋节的月饼花馍与荷花灯等,学生在欣赏精美手工艺品的同时,被手工艺人的妙思与巧手所折服,更为精深的民族传统艺术所折服,热爱手工艺品、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怀油然而生。

(2)感恩教育

小学生天真可爱,在家庭、社会中都备受关注和呵护,他们也不缺乏爱心,只是被爱包围的他们还不懂什么是“感恩”。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例如,在教授《收获的季节》这节课时,笔者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对“收获”并没有特殊的体会和理解,对“感恩大自然馈赠、感恩劳动人民创造”缺少体验。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先从“秋季”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秋季之美——秋天植物结出了果实,农民伯伯也来到了金黄的麦田中……再配合多媒体课件呈现秋天的视频,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感受秋天的气息,让学生认识到秋天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景色,更在于它是一个承载收获的季节。随后,笔者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说一说,秋天的美丽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也再次进行思考:“为什么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应当感谢谁呢?”这样的教学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其中,对感恩大自然、感恩劳动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美术语言是小学生乐于接受并付诸行动的语言,也是美术教育的特点。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笔者也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并把感恩转化为行为。在教授《生日快乐》这节课时,笔者向学生讲解:“俗话说‘儿的生日,母的苦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们生日的这一天,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并把我们抚养大,比起生日庆祝,我们最应该感谢谁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知道了生日这天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吵着向父母要礼物。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制作了手工小礼物,回到家送给父母;在教师节时,教师也收到了一份份写满了稚嫩字迹的贺卡。在这样的教育中,感恩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生动的渗透,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道德观念

良好的品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品质,这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在美术手工课上,部分学生存在争抢美术用品、不尊重他人作品的行为,这既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对比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礼仪的重要性,更需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美术作品,正视他人的优点,看清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也学会了从客观的角度赏析和评价他人的作品,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明白了只有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养成了礼貌待人的美德。

例如,勤俭节约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但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存在追求新奇、丢弃废旧物品的习惯,如喜欢新奇的文具、美术用品,旧的文具往往还没用完就被丢弃了。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废旧物品制作收纳盒、装饰品等,有的学生在课后利用牙膏盒做成固定在墙上的小笔筒,也有的学生将家中旧的衣服做成布袋。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效增强了动手能力。

3.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仅靠语言说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疲倦,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一是让美术课走进生活中。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一节美术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所能起到的育人效果也是有限的,把育人载体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就能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教育,育人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例如,城市艺术博物馆中收藏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在引导学生品鉴艺术品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文化认同感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加强。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美丽,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大物博、家乡的景色之美,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是寻找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在绘画创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人、景、事,并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有的学生画自己的同桌、班级内的某个同学,有的学生画自己的爸爸妈妈,有的学生画家里或校园里的景物等。通过这样就地取材式的绘画,学生们对生活的观察更仔细了,就连教师也常常为学生精彩的想象力、创作力而惊叹。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和德育的融合,不但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还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远离不良因素的困扰。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应不断思考、主动探索,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合理设置德育教育方案,让美术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小学生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