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
2022-03-04荆波雯魏会东
荆波雯,孙 莹,罗 平,魏会东
(1.山东省淄博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400;2.山东省桓台县中医医院,山东 桓台 256400)
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肘关节外侧疼痛,可伴有前臂外侧疼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俗称“网球肘”,常见于反复用力伸腕、旋转前臂活动的人群。该病发病缓慢,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患肢前臂肌力下降,不能抓持重物,最终使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笔者用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2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淄博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22~60岁,平均(40.47±5.23)岁。
诊断标准:参照 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1]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①起病缓慢,肘外侧疼痛,疼痛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拧毛巾、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②肱骨外上髁以及肱桡关节处有明显压痛点;③腕伸肌紧张试验 (Mills 征)阳性;④X线检查多属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或骨膜肥厚影像。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2~60岁,男女不限;③近1周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④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晕针病史;②风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③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异常,或是恶性肿瘤等疾病;④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病;⑤患有严重的皮肤病。
2 治疗方法
针具选择: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次性浮针针具(生产批号20171122,规格中号)。
查找“患肌”:在运动中枢正常的情况下,当肌肉放松时,目标肌肉全部或一部分处于紧张状态,称为“患肌”,医生触摸时指下会有“紧、僵、硬、滑”的感觉,患者局部常有酸胀不适。肱骨外上髁炎常见的患肌主要有肱桡肌和肱三头肌。
进针点定位:进针点根据“患肌”位置而定,经触摸评估后确定肱桡肌和肱三头肌为“患肌”,进针点标记在前臂距肱骨外上髁 约8cm处。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放松,肘关节略屈曲,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操作者左手将进针点皮肤提捏,右手使用进针器将浮针与皮肤呈15º~25º刺入皮下浅筋膜层(疏松结缔组织层),进针深度一般以软套管全部进入皮肤。将针芯退至卡槽处,右手拇指及中指固定针柄,以进针点为支点右手食指及无名指做扇形扫散动作,扫散幅度大约40º,频率约1min100次,每1进针点大约扫散2min。扫散时手法应均匀、柔和,患者无不适感为佳。浮针扫散同时配合相应“患肌”的再灌注活动。评估肱桡肌为“患肌”的再灌注活动:嘱患者屈肘约30º,同时医者予相反方向同等力量的外力抗阻;评估肱三头肌为“患肌”的再灌注活动:患者屈肘位时,嘱患者用力伸肘45º,医者予相反方向同等力量的外力抗阻。每次再灌注活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0s,同一块“患肌”相同的再灌注活动可重复2~3次,再灌注活动操作时应遵循以下要求:幅度大、速度慢、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变化多。治疗完毕后抽出针芯,用医用输液贴固定软套管,留置3~4h后,嘱患者自行拔出软管,留管期间如有不适随时拔出软管,并按压针孔3 min以防止出血。每周治疗5次,前3次每天治疗1次,第4次及第5次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周后评价临床疗效。
3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2]。取一条10cm长的水平线,医生根据患者标记点的位置评估疼痛评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有效:主要症状部分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有改善。无效:症状、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
5 治疗结果
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及2周后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5.96±0.92)分、(2.28±1.05)分、(3.07±1.12)分。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肘部过度作前臂旋前动作或姿势不当,使肱骨外上髁部位软组织出现牵拉、撕裂,继而出现局部无菌性炎症,最后导致本病。多发于钳工、木工、电工、手工编织等从事手工作业者。病理变化是肌腱的慢性损伤性炎性反应及退行性变,主要是由于过度使用前臂肌肉,造成前臂肌肉的损伤。肱骨外上髁炎是典型的由于肌肉过度使用,肘关节疼痛是由于肌肉缺血引起的症状,而肌腱的变性是由于患肌长期紧张而引起的病理变化[4]。目前临床针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如物理治疗、针灸、抗炎药物局部注射等为主,局部药物治疗维持时间短、易复发,针灸治疗易疼痛、患者不易接受,而浮针具有少针少痛、取效快捷、安全绿色等特点,且治疗肌肉引起的病变疗效确切。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肘劳”、“筋伤”、“痹症”等范畴。《内经·素问》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之所闭,不得通行而痛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中医认为,长期从事旋前、伸腕等活动,使经筋损伤、瘀血闭阻致肘部经气不通,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从而生本病。
浮针疗法作为一种现代针灸疗法,因其安全、速效、无痛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类疾病。浮针通过扫散、牵拉改变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液晶体的空间构型,从而产生压电效应,通过组织间的传递,使得MTrP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病变部位的离子通道灭活MTrP[5],从而缓解患肌的痉挛,减轻疼痛。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在痛点处或痛点附近行皮下浅刺,镇痛效果明显,起效迅速,且粗针疗效明显优于细针[6]。由此可见,浮针作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其刺激强度更大,可以松解局部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炎症因子吸收等消炎镇痛作用,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通过针刺筋结点、增结块状等病灶,可消除软组织的硬结条索,松解局部组织粘连,减轻软组织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病灶的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恢复功能的目的[7]。
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显著,浮针较常规针刺及西医治疗更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