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产业更新策略的思考
2022-03-0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李颖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子鹏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王谆
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李颖;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子鹏;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王谆
1 问题认知与研判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隶属的姑苏区是苏州市的老城区,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在历史上也拥有基于农业社会的发达的传统经济;其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曾经拥有崇尚诗礼的士绅群体,繁荣活跃的市井文化,这些都是丰富的苏州传统印记与文化符号。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转型,在新时代苏州市“一体两翼”的新发展格局下,相较于其他相关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姑苏区目前却成为苏州区域的发展“洼地”。
根据苏州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数据显示:“苏州市区域内除姑苏区外,其余9 个板块常住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姑苏区常住人口比苏州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减少3 万(如图1示)。其中,工业园区年增速最快,为5.01%;昆山增长最多,比苏州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45 万人。”
图1 2020年苏州各板块人口占比 资料来源:苏州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及现场调查,古城的产业衰败迹象明显,苏州整体城市发展不均衡,发展核、新元素(人、科技、资本)聚集在新区,但并没有与最有优势的苏州历史文化资源地——古城发生联系。吸引来的力量多从长三角产业转移而来。然而老城依然是文化浓度最高的地区。目前古城的产业处于转型期,竞争力偏弱,业态偏低端类型单一,对年轻力量的吸引力不足。姑苏区目前虽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最高,数量相对较多(如图2示),但结合对业态现状的调查可知,其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仍有待提高;姑苏区的企业孵化能力目前也相对较弱,与高新区、工业园区相比不具竞争力(详见表1)。
表1 苏州主要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019年)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20
图2 苏州各区2019年三次产业划分就业人口构成(%) 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20
抓取苏州平江片区内的业态种类进行业态分析及POI 空间分布的分析。如图3所示,平江片区商业种类主要以特色商铺与餐饮类为主,文化场馆类数量偏少,仅占总数的1%。其中,特色商铺、茶座与咖啡厅空间分布集聚特征较明显。特色商铺多集中分布于平江路、临顿路、东北街、园林路与大儒巷两侧;茶座与咖啡厅多集中分布于平江路两侧(如图4示)。这几种商业形态具有消费水准高、文化气息浓厚等特点,其集中分布的街区可称为特色商业街区。平江路与东北街是平江片区内的主要干道,也是平江片区的核心,区位优势明显,商业种类丰富。但是,茶座、咖啡厅等具有小资情调的交流空间占比较低,且缺少能够支撑客流的高端酒店与民宿,人群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拙政园隔壁的东北街,从商业种类上来看,呈现出中低端的大杂烩的状态。园林路与大儒巷作为平江片区内特色商铺分布较为集中的街区,其他商业种类却比较缺乏。
图3 平江片区业态种类分布图 数据来源:作者通过地图POI 抓取获得数据
图4 平江片区POI 空间分布 数据来源:作者通过地图POI 抓取获得数据
经济发展是城市一切其他功能繁盛的根本,因此,更新产业级别,合理布局业态是激活平江古城经济繁荣,提升古城吸引力的重要路径。对于以传统历史文化闻名的古城而言,更需重视经济基础对文化与生活的影响。本文通过探究平江业态的重新布局,在古城内进行产业更新和经济激活,进而促进古城的人群结构更新,增强古城创新能力,提高消费能力和多样化,营造积极繁荣的社会环境。
2 合理规划平江产业层级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的引导下,平江首先需要以改革促开发,全面融入,分工协作;其次要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提高平江竞争力,引领平江未来;为应对新挑战,平江需要找准特色,错位发展;另外,平江要深刻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彰显独特魅力,吸引精英人群。
建议平江规划合理的产业层级,打造以“知识经济为引擎,创新经济为灵魂” 的平江古城,以提升平江建设世界古城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活力也将引领平江发展新格局。平江需要因地制宜地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从而将自身特色产业优势扩大,并引导特色产业精细化、高端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其次,平江需要促进产业集聚以取得规模效益,从而形成相对集中的地理空间布局,营造互相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企业生态环境,同时促进资源整合、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协同效应,以此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1];此外,平江需要进行科技创新,技术引领,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高端化发展。规划产业层级及建议产业目录如表2所示。
表2 产业层级及建议产业目录
3 平江产业的核心发展路径
(1)打造产业生态。平江古城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可有计划有重点的构建区域产业生态,重点引入具备产业资源链接整合能力的服务平台,构建平江“生态+平台”双驱动。
(2)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苏州传统文化的潜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苏州市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并构建具有平江特色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使得文化品牌效应显著增加[2];同时,重点支持文化产业与时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及数字新媒体产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及有机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大跨越;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和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背景,以“文化+”“互联网+”为依托,为文化产业赋能,将科学技术手段高效应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
(3)整合梳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空间承载潜质,并将重点项目引进与落位相结合,打造具有魅力、活力、创新力和吸引力的平江古城。
4 平江古城产业更新策略建议
4.1 振兴传统手工业,承传和发展苏州传统文化
苏州以传统手工业品类丰富、技艺精湛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传统手工业不仅具有极高的工艺美术创作价值,同时也强烈体现了当地的人文地域特色。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选择在古城内大力发展传统手工业,并与苏式深度旅游有机结合,可实现平江古城在空间形态与功能上高度适配,充分体现和提升平江古城的整体气质。这非常有利于城市空间利用与苏州文化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继承和发展苏州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技术,并有效提升及创新苏州传统手工业产品的设计及制作工艺技术,拓宽传统工艺产品展销渠道,更有利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建议选择狮子林以东临东北街南部的区域作为传统工艺园区。该片区比邻拙政园、狮子林等核心园林景区,拥有更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该区域内将苏绣、缂丝、剧装、斫琴、苏铸、砖雕、核雕、刻碑、琢玉、苏扇、苏裱、制砚、陆慕盆、苏派盆景、红木小件、年画、金砖、昆石、漆艺等苏州传统手艺集中展示,园区内设置工匠工作室、刺绣体验区等,吸引游客进行沉浸式的手工业体验,意在帮助苏州人留住文明的记忆,也帮助游客深入吴文化的精髓。沿园林路打造传统手工业集市街作为传统手工业产品的展销平台,营造更加有趣和活力的文化宣传及旅游消费场景,使游客更好的融入景区观光游览,获得印象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
4.2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文化创业孵化器、文化创意街区及产业园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高层次消费需求为引导,以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形态。其依托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借助于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智慧、技术以及产业化等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与再创造,同时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
图5 传统手工艺集市区建议空间落位
图6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议空间落位
在平江古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也是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推动苏州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可作为重要载体,有效推动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平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是平江古城经济转型的有效路径。在平江古城建议引进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包括:文化创新工程、文化大数据工程、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戏曲振兴工程、创新孵化平台等。
4.2.1 文化创意产业园
平江路西侧建爵巷与悬桥巷间区域建筑多为体量较小的传统民居,且建筑原始风貌保存较为完整,以庭院式为主,呈现街巷式布局,区域内文化要素的密度及创意元素较高,适宜产业体量小、多元化、活力强的创意产业在该区域发展。建立雨林式生态型孵化器及服务平台,培育出优秀的企业,使之成为古城明星企业。
4.2.2 时尚创意产业园
选择平江路以东,东北街以南的街区中,空间形态较为整合的区域(图7中所示的区域),打造时尚创意产业园,推动平江建设具有古城文化特色和创意特点的国际时尚之都。借助“互联网”和“众创空间”等发展机遇,吸引国内外时尚产业资源聚集平江,在此开展中国潮流趋势发布会,提升苏州在时尚产业的话语权,不断扩大苏州在时尚圈的影响力;注重承传苏式刺绣及丝绸传统工艺,引进创新型人才,发挥其创造力,着力打造苏州时尚国际品牌,使苏州成为中国的时尚之都,享誉世界,使苏州在空间形态上变成“东方威尼斯”,在时尚精神上做“中国小巴黎”;结合传统经典与现代时尚的文化元素,重点推动现代纺织、服装服饰、珠宝首饰、艺术品、奢侈品、工艺美术、生活家居、运动产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时尚创意设计;大力推动对外开放资源引进和本土原创培育齐头并进,促进时尚产品、品牌营销及相关服务多元化发展,完善时尚创意产业链生态;用低碳绿色、智能便捷、健康时尚的新理念引领平江古城新的生活方式。
图7 时尚创意产业园建议空间落位
4.3 推进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建立科技加速器及新兴数字媒体产业园
数字新媒体产业是科技、媒体、通信及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而来的文化娱乐新兴产业,选择在古城落户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有利于促进古城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弘扬传统文化。
建议平江大力推动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实现跨区域数字内容共享,拓展产业空间;大力推动 VR(虚拟现实)在日常生活、旅游、购物、社交、影视、娱乐、传媒等方面的充分利用,加快虚拟消费市场格局的构建;重点研发原创数字出版产品,鼓励创新数字出版经营模式和出版方式,推动大型数字出版数据库的建设,构建完整的电子书产业链;推动“电竞+”的模式,打造有区域优势的电竞产业链,核心模式以“电竞+数字创意内容”“电竞+电竞赛事馆群与电竞人才培养”“电竞+文化旅游”“电竞+版权交易”“电竞+双创平台”“电竞+装备制造与衍生品研制”等为主;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电子竞技赛事品牌、节庆活动;鼓励创作、制作和开发“动画、漫画、游戏、动漫舞台剧、衍生产品”和相关软硬件;不断提升平江数字新媒体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研发能力,加快数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转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议新兴数字媒体产业园落位于北临外护城河、南临拙政园、西临苏州城市档案馆的区域。建议打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及文化氛围;拟引进新媒体、数字传媒及动漫影视产业,以展示体验及小中型工作室为主要业态;同时园区不定期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及新品发布会,吸引更多的影视、动漫爱好者前来观摩。
4.4 均衡协调发展古城内服务业,建立新型国际级商业街
4.4.1 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古城复兴的重要措施,可为平江古城创新驱动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水平迈进。建议引进包括技术转移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等相关重点项目。
图8 新兴数字媒体产业园建议空间落位
建议科技服务业聚集区空间落位于平江古城预留发展用地,南临干将东路,东接苏州护城河,交通与环境优势突出,具备科技产业所需的展示空间、人流量和配套设施(如图9所示)。科技服务产业落地古城,应选择市场、营销、设计、展示等环节的部门和子公司,与其位于生产型园区的制造环节相互呼应。以此带动古城科技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旅游人群往古城南部流动。
图9 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建议空间落位
4.4.2 现代服务业
图10 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议空间落位
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知识和人力资本投入,能耗低,排放少。用现代服务业对第一、第二产业内容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是实现古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生产型园区的制造环节相互呼应,从而形成苏州古城新城均衡发展的态势。建议区域落位于沿东护城河的小岛及其东北边的街区,引进重点项目包括会议会展产业、现代商贸以及教育培训项目等。
4.4.3 国际免税商业街区
建议国际免税商业街区落位于拙政园、狮子林及旅游服务中心东南侧,人流社会条件较好,街区内现存商铺建筑较好,有着发展商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存商业主要以低端零售为主不成体系且街区两岸商业建筑串联性不强,吸引力不足。依托环岛临水的特色地理优势,利用葛百户巷与东麒麟巷河道水上交通,及其现存良好的传统民居建筑,建议引进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并给予商街免税政策,将此区域打造为苏州古城国际免税商业水街,与南部的高端酒店、会展中心区交相呼应,同时贯穿至平江历史商业街,形成古城新与旧的渐变,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时尚与复古的碰撞。
5 总结
古城复兴的根本在于人的复兴。繁荣的经济形态和业态,是提升人口素质、塑造良好社会氛围和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根基。本文基于对平江古城基础现状的分析,思考并探索了苏州平江古城产业更新的路径和策略。充分保留和传承苏州传统的艺术文化,以此增强平江古城本身的文化符号,激发古城魅力。同时面向未来,致力于以古城业态的提升及合理的空间布局来提升平江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创造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和企业入驻平江,激发平江古城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其具有更强大的造血功能。真正地延续平江古城生命,不要让古城曾经的辉煌成为一种“遗存”。
图11 国际免税商业街区建议空间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