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2022-03-04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能网车路武汉

文|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20〕594 号)精神,武汉市结合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新基建发展方向,强化组织协调,加大资源保障,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图2 示范区指挥调度中心

试点进展

1.建成车路协同智能化开放测试道路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工程完工投入运行,建成106 公里车路协同智能化开放测试道路,具备L4 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测试条件。1300 亩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已启动施工,涵盖城市、高速、乡村道路场景及虚拟测试区、极限测试区、柔性测试广场等14大功能区,同步建设国际二级赛道,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极限性能、极端驾驶行为等功能测试需求,计划今年建成。

2.实现规模化、可持续运营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武汉积极开展自动驾驶公交、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智能停车、清洁环卫等8 大领域示范应用,合计40 多台自动驾驶车辆投入运行。建设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聚合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RoboTaxi 组成的自动驾驶运营车队。不断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为武汉经开区236 台公交车、10000 台社会车辆加装车联网终端。

3.打造车城融合的城市智能底座平台

完成智能网联城市操作系统和仿真测试平台部署、上线,实时融合城市各类数据,包括融合车路协同和交管系统的数据,支撑全域智能应用数据共享,达成车城融合、泛在感知、数字孪生,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智能网联操作系统平台作为城市智能底座平台,可实现对全域智能基础设施的管理。

4.构建创新平台

一是联合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移动、大唐、华为等参加单位,总结示范区测试平台建设经验,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开展有关标准规范的研究,探索建立智能化测试道路建设标准、自动停车场(AVP)建设标准等,加快形成武汉方案。

二是联合16 家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校,由4位院士领衔,成立了1 个院士工作站和15 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高精度地图与北斗导航定位研发与应用、新型毫米波雷达应用、车路协同设备兼容性测试等课题研究。

图4 东风公司自动驾驶车队

图5 无人清扫车

三是大力支持东风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建设和sharing-van 自动驾驶平台应用,加快东风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研发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东风构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优势,在2023年至2024年实现东风自主高端品牌规模化量产。

初始化时所有节点均处于活动状态, 除Sink 节点外的所有节点跳数值设为最大,Sink的节点跳数值为0。同时,通过如下过程来构建基于最小跳数的能耗均衡树:

建设模式

1.打造开源共建、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建设立意于“全球视野、中国创新、武汉实践”,在全国城市中首创开源共建、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

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的近二十家企业参与支持下,重点打造了三大体系,即基于开放标准的车路协同体系、基于联合创新实验室群的技术研发体系、基于商业运营的应用体系,支撑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运营和可持续创新。

2.建立基于联合创新实验室群的科研体系

建立技术生态,加速产业聚集,形成了“研发-测试-应用”迭代更新的创新生态。

与众多企业和高校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群,引入高端智力资源,联合实验室群聚集了包括移动、东风、航天、华为、百度、京东、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机构,涉及相关标准研究包括车路协同智能道路建设与运行标准、车规级高精地图与定位相关标准、智能网联城市操作系统相关标准等。

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聚力高效推进

2018年7月,武汉市政府成立“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协调推进基地建设重大事项。

图6 智能网联创新产业园

2020年6月,为推进“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市政府成立“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区分管副区长任小组组员。武汉经开区作为示范承载地,成立了工作专班,推动市委、市政府及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落实落地。

2.集聚高端智库,强化专业支撑

2018年5月,由专业机构设立“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技术统筹,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

2019年4 月,由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领衔,成立了“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咨询委员会”,为示范区建设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2019年9月,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26 家领军企业和行业机构发起成立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联盟致力于推动开展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实现自动驾驶与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发展。

3.加大财政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

武汉市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展投融资渠道,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项目,计划投资19.5 亿元,由政府发行专向债融资,建设开放测试道路、电力及通讯保障设施、智慧交通设施以及道路配套设施。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项目,计划投资42亿元,采用PPP 模式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专业机构运营,保障项目可持续发展。

4.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创新应用模式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首创打造了城市智能网联操作系统,在基于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基础上,打通与交管平台数据交换,接入全市停车场实时信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既丰富了测试端的数据支持,也实现系统的综合利用。

5.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引导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以“数字经开”发展规划为引领,在5G 通讯、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基建领域投入不少于40 亿元,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

依托武汉市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基地咨询委员会,以及刘经南院士工作站、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等机构支持,《高精度定位地图标准序列》《车路协同智能道路建设的安全标准》《AVP 专用智能停车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制定工作正在推进中。

下一步工作

1.加快布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在武汉经开区选取不低于20 个实验示范路口,就先进设备、平台、系统进行部署及实验,先行先试全息路口、多源融合交通治理、长距及超长距毫米波雷达等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技术引领提供展示、发布、实证平台环境。

累计开放道路不少于300 公里(双向600公里);通过路侧感知与交管系统的一体化和路侧通讯与5G 网络的一体化,实现经开区全域道路快速、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建立基于真实车辆轨迹数据的城市级微观交通模型。实现面向区域优化的动态信控,支持公交优先等应用。

图7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F2 级国际赛道

建设10 个CORS 基站组网,结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开展全域robotaxi 与智能微公交商业运营。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产业园,首批建成不低于300 个机柜的车谷云计算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600 平方米。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铁塔公司市场主体等投资,在武汉经开区建设不低于130 座5G 宏站。武汉市范围内建设不低于12 万个充电桩。

推动龙灵山自动驾驶主题景区、无人物流应用、智能公交、东风领航、末端物流进校园等项目规范化运营。打造智慧出行和智慧物流两大领域的商业运营模式,汇聚一批相关企业,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零部件、整车的成本,逐步形成稳定的市场应用,推动自动驾驶 商用量产。

与市公交集团进一步拓展智能公交领域的合作,四环路全线智能化改造,支持车路协同干线物流的应用,开展全域robotaxi 与智能微公交商业运营。

2.加快城市级车城网平台建设

测试运营业务管理平台。对智能网联车辆的测试运营业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经济、便捷的智能网联测试运营服务。智慧交通平台。支持面向重点运输车辆监管、公共交通出行分析、智慧运营、调度优化,个性化出行服务;车路协同仿真模拟平台。将交通流、交通信息、社会网联车和自动驾驶车辆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接入城市数据和车辆数据,实现涵盖城市道路、建筑、车辆等综合运行监测和协调,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数据进行联动监测。

3.继续做好示范试点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测试场建设经验,联合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移动、华为等参建单位,加强有关标准体系研究,积极申报工信部车联网先导区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加快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案。

猜你喜欢

智能网车路武汉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网控风扇设计
恒大和FF造车路渐行渐远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