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以常州城西回民村为例

2022-03-04安徽农业大学樊佳璐

区域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回民特色融合

安徽农业大学 樊佳璐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概念界定

(一)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合了商业、文化以及社会其他领域的诸多因素,属于融合产业[1]。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模式,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以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文化创意对接旅游资源,用独特的方式去展现旅游的内在生命力,是真正意义上朝阳产业的强强联合,也是我国旅游业在新时期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文化创意旅游以文化创意为挖掘点,辅助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乡村旅游相关概念

乡村旅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是显著区别于城市的乡村自然景观;其次,乡村旅游的灵魂是乡村民俗文化,这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农民,农民打造集餐饮、住宿、购物、体验、娱乐、休闲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有利于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向休闲旅游模式过渡[3]。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相关性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将文化创意贯穿于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在前期宣传、产品设计、路线规划、后期营销等方面,都要体现文化创意。现在正处于新媒体的热门时期,可以利用短视频、微博、微信对乡村旅游进行前期推广,在推广上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特色创意表演中,在后期实践中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文化创意活动。

乡村旅游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之后,可以使消费者从物质、精神上更加深刻体验文化创意的意义,同时也赋予乡村旅游新的时代特征。

二、回民村旅游资源概况

回民村旅游资源总体介绍。城西回民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湾山区,全村均在太湖湾旅游度假开发区的规划范围内。南临风光秀美的太湖,北靠锡宜高速。锡宜公路、232省道贯村而过,地理位置优势极佳。现城西村有村民小组27个,总人口2808人,辖区总面积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600亩,山、林地面积为4600亩。针对回民村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乡村风光、乡村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产品、乡村特色产业四大类。

(一)乡村风光

城西回民村,既有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又有伊斯兰的民族风情,村道平整,果树成荫,民风热情,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回民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优势,波光粼粼的太湖、连绵起伏的群山、四季飘香的果园。此外,回民村有常州地区历史最早的清真寺,也有回族风情门楼,西域特色与江南风光在回民村交融,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乡村民俗文化

据《武进县志》记载,城西村民是元代南迁来常州定居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他们七百多年来一直与汉族友好相处,并且与汉族通婚。城西回族村的民俗活动众多,当地村民沿袭了很多回族特色的古老习俗,如调马灯表演、以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村居的装饰也充满着回族风情。

(三)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南回民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回民村的“田园乐”项目提供租地服务,游客可在这里租几分地,平时由回西村村民进行打理,节假日的时候游客会带孩子前往回民村体验农耕生活。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回民村兴起江南民宿、清真特色餐馆等餐饮服务,并将村中的一座百年老宅打造为村史馆。

(四)乡村特色产业

回民村始终坚持“一产助三产,三产促一产”的发展理念,倡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发展特色江南文旅,因地制宜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经实现规模经营,梨树、桃树、葡萄、茶园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创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城西梨”。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互联网+农业”等农业发展新模式,助力回民村乡村旅游新发展。

三、回民村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以休闲农业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体验园

回民村现依托休闲农业资源,采用农村合作联社的模式,将村民的耕地资源进行聚集管理开发,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认领一定规模的耕地,平时由村民进行资源维护,在节假日认领者可带领家人前往体验农耕生活。回民村现有梨园、桃园、茶园、葡萄园等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其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较大。目前村内已经形成了滨水梨园赏花期、农业采摘观光区和坝顶禅茶休闲区这三大功能区,在坝顶茶禅休闲区,游客可以亲自体验茶艺制作的全过程,并学习茶艺。

(二)以时令作物为依托的采摘文化节

回民村位于江南地带,土特产十分丰富,尤其是果蔬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回民村的农产品种类齐全,产量颇高,外形精致,因此,回民村每年根据季节限定举办不同类型的采摘文化节。比如葡萄、水蜜桃采摘节,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还可以欣赏回族特色民俗表演,此外,回民村还将果蔬擂台、果蔬交易、果蔬文化融合在一起,让活动更具参与性。

(三)以“农耕”“国学”为依托的谷神农庄

回民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是养生度假的最佳圣地,因此,回民村以“农耕”“国学”为主题,成立了集垂钓、餐饮、住宿、采摘、体育为一体的养生度假庄园——谷神农庄。庄内有特色小木屋民宿,彰显农耕文化的石磨盘,橘子、蓝莓、桑葚、无花果更是郁郁葱葱,其中,最有名的是杨梅树,占地五十多亩,每年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免费品尝杨梅。同时,依山傍水的江南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和回族的异域风情,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回民村养生度假(如图1所示)。

图1 谷神山庄

(四)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依托的乡村创意产品

城西回民村依托良好的自身优势,将特色农副产品与西域特色良好结合,回民村自产自销杨梅、葡萄、水蜜桃等时令水果,就拿葡萄来说,当地回民将葡萄制作成葡萄干、葡萄酒,并将这些衍生农副产品进行创意包装,融入回族特色元素,使产品既实用又美观。此外,当地村民还制作新疆水果酸奶,供游客品尝和购买,最大限度地将回族特色融入乡村旅游产品中。

四、回民村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瓶颈

(一)融合发展思路有待创新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的热度不断提高,回民村的部分村民也因为融合发展获得了盈利,因此,许多村民盲目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按照传统雷同模式照搬照抄,没有加入自己独特的思考,使得回民村出现类似乡村旅游景点,文化创意产业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许多乡村旅游企业盲目跟风创办旅游项目,很多企业刚开张就面临着倒闭,不仅不利于回民村本土旅游企业的发展,长期下来,回民村整体的旅游口碑也会下滑,甚至影响整个太湖地区旅游业发展。

(二)文化特色和内涵挖掘不足

回民村地处江南地带,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交通便捷,山水资源丰富,是苏锡常地区唯一的回民聚居区。目前村内有清真寺、游客中心、篝火广场、村史馆、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是村内承载民俗文化最集中的区域。回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值得回民村进行深度挖掘,但是目前回民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的增值效应,没有真正将回族民俗风情体验融入到旅游项目中,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缺乏独创性。

(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两大产业能融合发展更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因此,人才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回民村地处苏南郊区,当地大学生一般会选择临近的市区、或者苏州、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回民村工作,与此同时,回民村也缺乏相应健全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有志青年返乡,长此以往,回民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很难有起色。

五、回民村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提升路径

(一)创新融合发展思路

首先,在思想上,要让乡村旅游从业者了解产业融合的概念,了解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媒介向旅游从业者普及概念,让他们从根源上理解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寻求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其次,政府要大力宣传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科普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并且给予旅游从业者相应补贴,让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最后,政府要根据回民村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发挥回民村的资源优势,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计划、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特色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4]。

(二)深度挖掘文化特色和内涵

首先,要深度了解回民村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回民村是江南地区唯一的回族居民聚集区,更是江南文化与回族风情的汇集地,因此,可以通过村史馆了解回民村的发展历程。其次,可以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对旅游产品进行投入,挖掘文化特色与内涵,植入创新创意元素[5],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搭建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平台,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精品。最后,在旅游推广层面,可以聘请当地知名度较高的主持人进行宣传代言,进一步提升回民村的知名度。

(三)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施展才华[6]。积极寻找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并对复合型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完备的培养体系,并且在招聘的时候采用科学的选拔方式,同时能够保障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可以利用常州地区本土高校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订单式地培养一批既懂文化创意产业,又懂乡村旅游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助力回民村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六、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极大融合性和市场开发前景,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乡村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7]。回民村目前处在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

本文对回民村乡村旅游的现状、瓶颈、路径展开讨论,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政府要创新融合发展思路,引导旅游企业采用新型的发展模式;其次,要深度挖掘回民村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因地制宜地制定融合发展政策;最后,人才的竞争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与地方高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把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发展,传播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以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8]。

猜你喜欢

回民特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