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
2022-03-04李娟,周国
李 娟,周 国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无阻塞冠状动脉出现的循环延迟,在影像学表现为正常冠状动脉远端出现显影延迟现象[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提高和临床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检出率不断增加,冠状动脉慢血流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逐渐受到关注[2]。识别冠状动脉慢血流有助于早期治疗,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sLOX-1)是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受体的可溶性形式,在外周血液中可检测到,sLOX-1具有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过程[3]。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一种生长抑素环肽,在心血管系统广泛分布,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4]。sLOX-1、UⅡ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血清sLOX-1、U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的关系以及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7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病人8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标准:采用Judkins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西门子C臂冠状动脉造影机器,5F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采用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帧数>27帧为冠状动脉慢血流[5]。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的病人51例为对照组。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因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就医,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②未进行冠状动脉介入、静脉溶栓、扩张手术;③无冠状动脉痉挛、无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②合并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③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者;④既往心脏手术史或近3个月大手术史后者;⑤合并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者。
1.3 血清sLOX-1、UⅡ检测 受试者均于入院24 h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注入促凝试管待血液凝固取上层液于离心管,置于TDZ4-WS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4 ℃ 3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取血清保存于-70 ℃低温冰箱(美国Thermo公司),48 h内完成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LOX-1、UⅡ水平,仪器为瑞士Hamilton 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1.4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采用罗氏 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C、HDL-C、TP、AIb、BUN、SCr、UA、ALT、AST。采用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FPG。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计数、PLT。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心率、BMI、UA、FPG、WB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清sLOX-1、UⅡ水平比较 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清sLOX-1、U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sLOX-1、UⅡ水平比较 (±s)
2.3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血清sLOX-1、UⅡ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血清sLOX-1、UⅡ水平与WBC计数、UA、TIMI血流帧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6,0.501,0.601,0.438,0.506,0.637,P均<0.05)。详见表3。
表3 血清sLOX-1、U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4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构建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为因变量(赋值:0=否,1=是),年龄(连续性变量)、性别(赋值:1=女,2=男)、吸烟史(赋值:1=否,2=是)、心率(连续性变量)、BMI(连续性变量)、UA(连续性变量)、FPG(连续性变量)、WBC计数(连续性变量)、sLOX-1(连续性变量)、UⅡ(连续性变量)为自变量,逐步法排除无关变量(α入=0.05,α出=0.10),校正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混杂因素,最终得出吸烟史、血清sLOX-1、UⅡ水平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因素(P<0.01)。详见表4。
表4 冠状动脉慢血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 血清sLOX-1、UⅡ水平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价值分析 sLOX-1、UⅡ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6.01 ng/mL、102.34 mg/L,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2,0.790,sLOX-1+UⅡ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AUC为0.932(见图1),大于单独sLOX-1、UⅡ(Z值分别为2.645,2.551,P均<0.05),sLOX-1、UⅡ、sLOX-1+UⅡ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见表5。
表5 sLOX-1、UⅡ、sLOX-1+UⅡ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效能
图1 sLOX-1、UⅡ、sLOX-1+UⅡ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ROC曲线图
3 讨 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等类似冠心病症状为主,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威胁病人生命。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有研究显示,微血管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血液黏滞度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能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有关[6]。目前,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方法主要为冠状动脉造影,但是该方法有创,检查费用较高。生物学指标检测简便、快捷、经济,探讨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的分子机制,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7]。
LOX-1是内皮细胞上发现的ox-LDL受体,LOX-1通过结合内吞ox-LDL介导内皮细胞损伤、增殖、迁移、增厚,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等潜在生物学标志物[8]。sLOX-1由胞外结构域降解后释放入血,与多种血管内皮损伤机制有关,由于外周血检测快捷,sLOX-1在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广阔[9]。现有报道显示,sLOX-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出现峰值的时间早于肌钙蛋白T,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10]。sLOX-1与冠心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有关,与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有关[11]。sLOX-1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研究尚不多见,是否可用作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血清学指标尚待探讨。本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清sLOX-1水平明显升高,sLOX-1水平与WBC计数、UA、TIMI血流帧数呈正相关,UA、炎症反应均被证实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有关,sLOX-1可能与炎症反应在微血管和内皮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存在协同作用,提示sLOX-1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的原因之一[1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LOX-1水平是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原因,分析机制可能为:sLOX-1与ox-LDL激活后可激活细胞膜上NADPH 氧化酶,导致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大量产生,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引起内皮功能障碍[8]。其次,sLOX-1生成增多诱导单核细胞黏附,促使趋化因子、炎性因子表达,加重血管炎症反应,并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泡沫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3]。sLOX-1介导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明显影响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引起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U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收缩血管活性物质,在心肌细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均有表达,发挥调节心肌、缩血管、促心肌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功能[15]。UⅡ在心肌纤维化疾病、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病机制中均扮演重要角色[15-17]。UⅡ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性的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探讨血清U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中UⅡ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UⅡ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为:血管内皮功能依赖于内源性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存在内源性血管收缩和扩张系统失衡,UⅡ作为强收缩血管物质,其收缩血管作用是内皮素-1的10~100倍,UⅡ可释放内皮缩血管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减缓血液流通,形成冠状动脉慢血流[18]。另一种解释为,UⅡ通过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影响冠脉血流动力学,U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和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度表达,促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管腔狭窄,冠脉弹性降低,导致血流阻力增加,速度减慢[19-20]。本研究中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血清UⅡ水平与WBC计数、UA、TIMI血流帧数呈正相关,说明UⅡ和WBC计数、UA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共同导致了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机制可能为:机体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引起UⅡ释放,在炎症反应、UⅡ缩血管效应以及高UA血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本研究中ROC分析结果显示,sLOX-1、UⅡ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AUC分别为0.742,0.790,提示sLOX-1、UⅡ均可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但均存在灵敏度不足弊端,联合sLOX-1、UⅡ明显提高了诊断效能,说明sLOX-1、UⅡ均升高的病人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更为明显,确诊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是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大量吸烟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21]。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血清sLOX-1、UⅡ水平均升高,sLOX-1、UⅡ升高是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作为临床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的辅助血清学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