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芎苓止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痰热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2022-03-04姚福胜王宇红范建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变异性诊室收缩压

姚福胜,田 晶,张 稳,王宇红,范建民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病病人已经超过2.7亿例,而且其发病趋于年轻化;高血压病的治疗疗程长,控制率低,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1]。随着人口老龄化,作为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致命疾病的诱导疾病,高血压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天麻芎苓止眩片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中药制剂,主要由天麻、钩藤、法半夏、川芎、茯苓等中药组成。本研究观察天麻芎苓止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痰热内蕴证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药物降压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的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2例,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痰热内蕴证。其中失访脱落1例,最终纳入病人7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分级:男22例,女14例;年龄(57.06±11.92)岁;高血压分级:1级10例,2级22例,3级4例。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6.71±12.04)岁;高血压分级:1级7例,2级24例,3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血压分级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修订版)[2]: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病人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3]辨证标准。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肢体困重、胸闷、痰多、头重如裹;舌脉象: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且未经降压药物治疗者,或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经降压药物治疗但血压仍超标者;②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痰热内蕴证者;③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④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病人;②年龄<18岁或>80岁;③不符合肝火亢盛、痰热内蕴证的中医辨证标准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⑥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⑦依从性差,如存在精神性疾病等,不能有效遵医嘱,不能完成试验过程中对症状的观察及疗效和安全性判定者;⑧正在参与或参与完其他临床试验3个月内者;⑨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⑩研究者判断不适合参加本试验者。

1.5 脱落标准 ①病人及其家属自行要求退出,或中心主要研究者决定让病人退出者;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合并疾病或发生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参与研究;③观察中不按规定用药,影响疗效及安全评价者;④治疗期间非规定范围内合用对本试验影响较大的药物,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者;⑤未满疗程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者;⑥连续两次及以上未能按时随诊,或病例数据缺失,严重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者。

1.6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非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在临床医务人员监督下,建立血压监测日志及临床观察表。纳入第1天完成第1次诊室血压测量,安全性指标检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纳入后以4周为1个疗程,每周的最后1~2 d进行随访,期间共安排4次诊室随访,每周1次。随访期间,每2~3 d以电话随访方式记录病人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于观察中止时,再次完成安全性指标、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研究期间,原则上病人不准使用影响血压及中医证候的相关中西医药物;合并其他疾病需使用药物时,若不影响血压及证候,保持用量不变。

治疗组给予天麻芎苓止眩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号:20180224,主要成分包括天麻、钩藤、法半夏、川芎、茯苓等药物),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4周。

对照组给予牛黄降压胶囊(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生产,产品批号:3730037。由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冰片、白芍、党参、黄芪、决明子等药物组成),口服,每次4粒,每日1次,疗程4周。

1.7 疗效评价 血压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均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3]制订。

1.7.1 降压疗效评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以上血压均取治疗前及用药最后3 d非同日血压平均值计算。

1.7.2 24 h动态血压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修订版)[2]动态血压的正常值为:24 h平均值<130/80 mmHg,日间平均值<135/85 mmHg,夜间平均值<120/70 mmHg。

1.7.3 谷峰比值(T/P) T/P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的用于评估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及对靶器官影响的大小的指标。分别计算用药前后治疗组、对照组各自的谷峰比值,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药物降压平稳性。

1.7.4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计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由主证积分加上次证积分得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8 质量控制 ①依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GCP)规范建立试验观察工作组:分别组建项目执行委员会、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监察工作组,分别对项目进行总体监管、数据监管、试验观察过程监管及质量控制。 ②进行专题培训:分别进行观察者专业性培训、数据安全专题培训、第三方监察培训,培训项目涉及整个观察过程的纳入排除标准、数据监管、安全监察等方面。

2 结 果

2.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观察结束后,治疗组降压疗效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率为45.71%,总有效率为8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降压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诊室血压比较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随着诊疗时间的增加两组诊室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诊室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诊室收缩压(SBP)及诊室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诊室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诊室平均血压比较 (±s) 单位:mmHg

2.3 两组24 h动态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24 h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服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比较 (±s) 单位:mmHg

2.4 血压变异性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2例病人无24 h血压标准差记录,对照组治疗后2例病人无24 h血压标准差记录。治疗前,两组病人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日间收缩压变异性、日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比较 (±s) 单位:mmHg

2.5 T/P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T/P值均<50%,说明两组病人用药前其血压波动较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T/P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66%,证明两组病人服药后血压控制均较治疗前平稳,药效持续时间长,但治疗后,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T/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P值比较 (±s)

2.6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效率为61.11%,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率为37.14%,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单位:例(%)

2.7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7。

表7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8 安全性分析 观察期间,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指征平稳。治疗期间,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临床安全检测指标,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C反应蛋白,心电图等均未出现异常或加重等情况。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基础疾病之一,病人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平滑肌重塑等机制相关[4],而这种特点决定了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降压药物仍具有副作用大、针对性不强等缺点,在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一定欠缺。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平稳降压,而且能改善高血压带来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使病人服药依从性增加。

古文中有“高血压”的记载,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及病因病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研究发现,现代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风、火、痰、瘀、虚”等致病因素相关[5]。肝风、肾虚、痰浊是眩晕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6]。根据以上病机研制的天麻芎苓止眩片具有平肝息风、清热活血、利湿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以肝风和痰浊为主要病机的高血压病。前期实验研究发现,天麻芎苓止眩片能够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且能够明显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LVMI,同时能明显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肾功能[7]。

本研究结果显示,天麻芎苓止眩片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眩晕、头痛、急躁易怒等证候,明显降低病人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通过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T/P值等数据,发现天麻芎苓止眩片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水平,且降压作用平稳,作用时间长。研究期间,通过统计治疗前后病人的生化指标,所有观察对象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变异性诊室收缩压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太极拳运动对我国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影响的Meta分析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午后的诊室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新开的诊室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