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

2022-03-03康美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康美玉

摘   要:在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小學数学教育已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要更加注重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全面阐释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提出了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素材、创设德育渗透的课堂情境、充实德育渗透的评价内容、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等德育渗透的方法路径,以期通过实施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效果,并促使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全方位迈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4-0039-0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德育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多次强调“坚持德育为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数学德育渗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使之如“竹石”般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才。

一、德育渗透的内涵分析及意义

在现实中,不少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人文学科的事情,而数学属于自然学科,没有必要进行德育渗透。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德育功能或许不像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等人文学科那样直观、鲜明,它更多的是一种隐性方式,类似于基因的作用。所以,数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思想、文化内涵、情境构建、背景烘托、辩证因素及美学价值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价值观、思维、情感、态度、创新、品格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渗透策略,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道德认知、道德品质、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凸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育人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新课改下探索出来的一条可行的新路。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大德育渗透力度,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数学教学的目的旨在指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必须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儿童思维”向“数学思维”的跨越,在这一跨越的过程中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知识源于、寓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时,就可以列举中国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分别收获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和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前者位列冬奥会奖牌榜第三,金牌数、奖牌数以及总排名都刷新了历史;后者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像这样的例子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爱国情怀,激励他们长大后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

创新是时代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品格的未来人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中有许多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理论比较抽象,因而经常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对此,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中国航天工程于2021年10月16日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课件!然后,巧妙地设置一个“请学生们用彩纸制作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模型,致敬航天英雄”的教学活动,并提问:这个载人飞船模型由哪几个图形组成?它的面积可不可以计算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多形式操作练习,学生终于成功地拼成多种飞船模型,并找到计算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从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曲与直、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简单的数学基础,到合与分、分解与组合、变与不变、平行与不平行、有限与无限、相等与不相等高深的数学思想,无不彰显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小学生感性思维较为丰富,但还不具备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目的、有节奏地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辩证思维的种子。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有一道练习题:甲乙两个数相加之和是160,两个数相除的商是7,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这是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训练与拓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从何切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除法知识为基础,把比转化成除法的形式,利用商不变性质进行推理,最终获得了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还使其将所学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包含数字、符号和公式,还包含了数学史的内容。但现实中,却有不少数学教师常常忽视了数学史的挖掘和教学,致使数学史未能充分发挥其智力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每一理论的诞生和每一公式的形成都需要经历猜想——推理——质疑等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无数伟大的数学家,为了祖国的荣耀和人类的共同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们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最生动的德育教材。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周率的历史”这一课,文中列举了古希腊阿基米德、我国魏晋时期刘徽和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等著名数学家研究圆周率的故事。其中,祖冲之提出的π值,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数,这项世界领先记录保持了一千多年。像这样的事例,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催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实施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

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師已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和教学价值,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数学学科德育元素认知不够、未能深入探索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提炼德育元素超出教材范围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师对德育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输出等,导致在数学教学中无法有效提升德育渗透成效。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接受德育的洗礼,需要做到“四个注重”:

(一)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素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会反应缺少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其实,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中的许多课例、习题经常会涉及到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以及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典型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需要教师以此为素材,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名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素材,教材也收录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讲解数学名人的事迹和伟大成就,让学生从数学名人身上感受成就奇迹的力量,读懂奇迹生成的“密码”。

(二)注重创设德育渗透的课堂情境

在全面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紧跟时代脚步,用现代的视角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把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从时时体现德育渗透的课堂教学中积累更多的德育元素。德育是一项“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即果,而是需要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式的“渗透”。只有营造一个活跃、和谐的教学课堂和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放开灵性的翅膀,在学习中联想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体验德育渗透的更多精彩。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时,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该活动既涉及到参加班级数、学生人数的统计、统计图的绘制等,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知识的内涵,又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环境,不乱丢垃圾,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城市绿化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为创建生态城市、倡导绿色生活出谋献策。

(三)注重充实德育渗透的评价引导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较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个性品质等。这种呈现片面性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头”,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引发学生的正向情感:意气奋发、斗志昂扬、信心十足;消极性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负性情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失去信心。基于此,教师不但要及时转变评价观念,使评价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而且还要充实评价内容,特别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即在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没有勇气举手去回答问题。通过这一手段,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回答问题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以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四)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

习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教师的个人品质、道德修养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核心。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就会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学生就能够受到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反之,德育渗透就难以进行下去。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牢固树立标杆意识,自觉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好榜样,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对学生示范导行,传授正能量。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整洁、素雅、美观大方,讲话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板书规范、有序、大小一致等。教师的这些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发展平台的学校,应认真贯彻新时代数学教学新理念、新举措和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培训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进一步完善个人形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三、结束语

总之,德育渗透不是一句空话,它不仅是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自觉把德育渗透高举头上,高度重视德育渗透路径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素材、创设德育渗透的课堂情境、充实德育渗透的评价内容、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等,促进德育渗透的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间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才能促使学生加强习惯养成和提升学习态度,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全方位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2]顾水林.全景式童心课程建构的思考与实践[J].华人时刊(校长),2021,(04):80-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4]田   丽,张   烁.满腔真情做学生的引路人[N].人民日报,2022-01-13(001).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