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2-03-03翟惠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翟惠娟

摘   要:优质高效的课堂是学生的向往,是教师的追求,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如何打造“双减”政策下的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若能在教学设计上肯下功夫,在课堂实施上舍花力气,在作业设计上愿费心思,在教学反思上勤做功课。优质高效的课堂也就不会再遥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4-0026-0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其落脚点在课堂。只有教师优化了教学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整体提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上好课,切实提高课堂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在课前备好课,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在课堂实施上花力气,在作业设计上费心思,在教学反思上做功课。

一、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对教材了然于胸,对学生充分认知,对教学环节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操作活动、练习等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为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师要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读好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是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主要介质,集聚了大量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作为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材承担的育人任务。只有对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望实现单纯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jiāo)”,甚至“用教材教(jiào)”。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在读教材时,教师不仅仅是读一课时、一单元、一册的教材,至少要对一个学段的教材进行细读,明白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在读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可以借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教师教学用书》等,在明确了数学学科的特点、研究内容及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再精读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教材,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教学有尺度,才能基本完成教材所承载的数学学科的知识、思想、方法等渗透任务,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创新。比如,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教材中潜含的德育、美育、劳育等因素的挖掘等等,才能用活教材,将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

(二)巧设问题,引领思维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导向标。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的思维才更集中,操作才更有针对性,活动才更高效。我们每一位教师身边都不乏优质高效课堂案例,细细思量,每一节高效课堂案例,无一不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逐层展开的,课堂上往往很多精彩的瞬间也都定格在学生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说一节课的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核心问题的提出上。那么核心问题该如何设计?数量多少最为合适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串的设置,就为我们课堂上核心问题的提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节课两至三个核心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弄明白了,搞透彻了,知识也就理解了,方法也就掌握了。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巧妙利用这些问题串,以学生更易接受的叙述方式、语言特点等,自然而然地引出这些问题,做到衔接自然,层次清晰。有时,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将核心问题弄明白,追问不停,好像问题不断,可这些环节的设计恰恰都是为核心问题服务的。明白了这一点,相信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的层次就已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组织活动,深度學习

活动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他们的参与性更高,思维更开放、成就感最强。既然如此,作为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设置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观察、思考、操作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活动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特征,教师可以设置分一分(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物体运动图片,组织观察,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动方式的不同,并合理分类)、认一认(根据运动方式的特征,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将运动的现象和运动方式的名称建立起联系)、做一做(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深化认知,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四个活动。四个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若此四项活动皆能高效完成,这节课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才真正理解。”一句话道出了活动设置的重要性,而且明晰了各类活动的效果。所以,真正高效的课堂,一定是给足了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做中获得、做中理解、做中发展。

(四)精选练习,激发潜能

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也是教师把握学情、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一堂好的数学课,层次清晰、各有侧重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在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上我们要遵循“少而精、螺旋进”的原则,决不搞题海战术,一定要精选典型题。练习的层次可以由基础到综合;涉及到的内容可以由课堂到生活;练习形式可以由独立到合作;练习的答案可以由单一到开放,这样精心选择的练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应用新知,同时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的了然于胸、问题的精准设计、活动的科学设置、练习的巧妙介入,为优质的教学设计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强有力的根基。

二、在教学实施上花力气

(一)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顺势而为

数学课上难免进行新知探究。而这些新知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他们新知的探究总是在不经意间发挥着迁移作用。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迁移,巧妙利用学生的迁移。一是要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顺利通过负迁移的雷区;二是要通过激发正迁移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相似知识的机会。比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大多数学生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基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经验,会类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邻边×邻边,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活动,鼓励学生用数方格、重叠等方法对这一猜想进行验证,在验证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化解负迁移,明晰这种方法行不通,从而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探索新的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割补转化则是有利的正迁移。学生在学习比较图形的面积时积累的“割补法”经验此时派上用场,他们尝试着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再通过分析比较转化前与后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这才是刚刚开始,在后续的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的迁移才真正地派上用场。所以,教师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唤醒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势而为,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二)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科学而为

在教学实施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在前期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已经充分考虑了学情,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的研判并不是每次都能十分准确。有人曾说,“蹲下身来看学生”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想当然问题。可教师毕竟不是学生,就算蹲下了身子,眼光还是成人的眼光的,目之所及还是有差别的,有时在教师眼里不成问题的内容,在学生那里却是一道磨不开的弯。相信有过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很多时候就是“栽在”看似一马平川的“沟壑”里。像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有趣的推理”一课时,看似简单的推理,很多学生最初却是无从下手,在教师放手让他们自主整理信息、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晰,体会到有序思考问题的优越性,判断出淘气、笑笑、奇思分别所在的小组。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整理活动,有些学生会自主想到用文字、符号、表格等多种方法,有些学生是在别的同学分享时理解这些方法,但是教室总还有个别同学不被理解,那么简单,怎么就不明白呢?其实,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的语言、思维、动作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就像教室里有些学生会思考、会做,却表述不出来;有些学生会思考、会表述、动手能力却很差等等。在每一间教室里,都有少量这样的学生,他们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对于推理好像是一盆浆糊,在这些学生身上,教师就要多关注,适时加以指导,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体验到简单的成功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慢慢赶上其他同学的步伐。研究学生确实是一门大学问,而且是每一位教师必修的学问,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而为。

(三)关注课堂教学生成,机智而为

一堂好的课,一定是有温度的课。何为有温度?那就是眼里有学生。学生在哪?学生的思维在哪?教师要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因为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跟着教案走,要及时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思维受阻、遇到困惑时,教师就应暂缓脚步,等一等学生,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出错时,教师应让错误成为一种资源,充分利用、积极化错,引导学生在辨析错误的过程中,明白道理,深化理解,让更多的学生避开类似的错误;同样,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教学预期时,教师欣喜之余,一定要有对策,要适时调用资源储备,补充一些相关的难度稍大一些的素材,让学生品尝到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的甜蜜。

三、在作业设计上费心思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更是对作业的总量、类型、质量、批改等方面做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作为教师就要熟知上述文件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精心设置作业,真正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迄今为止,在学校管理层面,大多数学校都已将作业设计纳入集体教研的范畴,很多学科作业基本上都是经过学科组或教研组商议,年级组统筹审核、学校教务处审批、公示等诸项流程,方才进行布置。这样集众人智慧、经过层层审核的作业,在“量”和“质”上,还是可以保障的。学科教师只需在学科组集体教研的基础之上结合班级实际,稍作修改就可以拿来使用。那么学科组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具体来说,在设置学科作业时,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一)少而精,难易中

作业设计数量要严控。所有题目要求一定是精心挑选的、量适中、难度适宜的。为保证作业的针对性,设计时可以将不同层次的作业放置在“作业超市”。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基础题(也称必做题)为人人都要完成的保底工程,学生调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一般为不同侧重点的2道练习。拓展题(也称选做题)则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任务,一般也为2道题,其中一道面向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另一道则是为班级内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准备的。班级内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拓展题,可以不做、可以做一道、也可以做两道,这样“保底不封顶”的弹性设计,才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培养愿望。

(二)多样化,综合性

作业设计的类型要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安排笔算、口述、操作、思考、调查、辩论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如:低年级儿童在学习数与代数领域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可以设置找一找生活中能用这种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说给爸爸妈妈听的口述练习,这样的设计能让父母在尽到监管责任的同时,也欣赏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又如,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认识图形相关知识时,为深化学生对图形特点的理解,可以安排做一做等实际操作的练习,像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可以设置搭牙签桥,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做,体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再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不同深度地调查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易操作的调查、整理等活动。像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最喜欢的水果”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喜欢吃的水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给爸爸妈妈提出购买水果的建议;像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整理房间”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自主收拾房间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综合素养;对于中、高年级同学则可以安排一些稍微复杂、活动周期较长的调查或实验。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时,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做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用事实说话,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推算面前,学生自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时,教师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种蒜苗的活动,一方面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兴趣,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学习新知积累了数据素材,学生在记录、整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能很好地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多样化、综合性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在课后反思上做功课

俗语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课堂都有可提升的空间。对于教师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反思的作用非同小可。有人说:“你坚持写十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倘若你在写教案的基础上坚持认真写十年反思,你想不出名都难”。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自己最有感触。要想真正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就要静下心来反思,反思教学设计是否有盲点,反思教学行为是否得当,反思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机智,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得快乐,学得好,学得足。只有坚持反思,才能让为优质高效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是一门智慧,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不停地去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向往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在课堂实施上花力气,在作业设计上费心思,在教学反思上做功课,都会收获优质高效的课堂,教育的硕果也会遍地开花,“双减”政策才会真正地落地生根,解放了家长,放飞了学生,教育的春天一片大好!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一场及时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