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03何剑

成功密码 2022年6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堂

何剑

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化教学手段,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促使其学习能力及学习质量稳步提升。在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创新,不能只侧重于提高成绩,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化学领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大重点在于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问题意识,因此,采取问题化教学手段至关重要。文章将立足于初中化学课堂,简述问题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原则,详细探讨应用对策。

(一)针对性原则

初中化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认真解读现代化教育标准,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教学帮助。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在问题化教学中教师须遵循针对性原则,能够针对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问题内容、问题形式,并将其与教学工作巧妙整合,以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切实提高教学综合质量。

(二)适用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利用问题化教学法开展初中化学教育工作时,教师也要选择与生活有关的元素,设计生活问题,创建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感知化学现象。如此一来,在具体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合理科学,与实际生活有较为紧密的关联。因而,教师要遵循适用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带动下主动地思考与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融合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利用问题化教学法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要做好问题的预设工作,也要把握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在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状态下进一步体现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优势。教学期间,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地设计问题的难度与梯度,防止学生与问题之间出现脱节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把握一些突发性教学信息,以此为背景设计问题,增强化学问题化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建问题情境

一个优质的教学问题绝不是在混乱的教学环境下提出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由于在此之前并未系统地了解化学学科,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之能卸下紧张感与学习负担,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基于此,在利用问题化教学手段开展初中化学教育工作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问题内容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体验与知识消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建虚拟化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包含很多比较复杂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在开展类似实验活动时,为了维护学生的安全,教师通常不会准备教学实验道具,要求学生亲自做实验。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流程,并根据其中内容向学生发问,让学生能够把握实验的重点。通过这一方式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可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可以创建与问题内容有关的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感受下,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究动力,提高自身学习效果。

(二)设计合理问题

问题是问题化教学的核心。选择合适的问题有助于问题化教学手段价值的充分展现。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但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以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并不高,很多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重点在于对不对、是不是,并没有真正地将问题核心交付给学生,反而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自问自答。因此,在创新性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问题,以充分发挥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设计如下三种不同的问题,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1.设计导入性问题

导入性问题指的是在教学导入阶段涉及的问题。教学导入阶段是一堂课的开始,会对后续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期间,教师要通过设计导入性的问题,对学生形成有效调动,快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且,合适的导入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探讨,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重导入性问题的设计,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吸引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与认知矛盾。例如,在讲解“燃烧和灭火”这一课时,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了火灾,应该怎么办?大多数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报警、打消防电话。教师可以借由学生的这一答案继续引导:那么消防员在灭火时所使用的工具是什么?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会给出正确答案也就是水。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小实验,在热水中加入白磷并通入氧气。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白磷在水中燃烧,这一现象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教师可向学生设计问题:刚刚大家都说水是用来灭火的,可是为什么水和白磷的接触却让它燃烧了呢?让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有效的知识探究,使之能够突破已有的学习认识,重新展开知识建构,利用关键性的导入问题,奠定教学基调。

2.设计探究性问题

讨论探究是初中化学教育工作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引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促使学生在探究期间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概念的发展规律。在课堂上,教师可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借助这一方式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主动地分析,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描述开展相应的实验。而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探究问题。例如,通过实验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現象?总结了哪些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都看到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出现了变化,那么这就代表氢氧化钠和盐酸产生了反应吗?利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探究期间,教师可融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探究期间,学生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理解,提高自身的课堂参与感,循序渐进发展核心素养。

3.设计情感性问题

教师不仅要注重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化学课堂上引入情感性问题,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利用类似问题扩大化学教学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的价值认识,发展绿色化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完水的净化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便可询问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维护水的质量,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要求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立足于科学化学、人文关怀等多个视角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吸收到更多的信息,拓展自身的认识,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无形之中发展绿色思维,强化学科素养。

综合来说,在利用问题化教学手段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设计方面,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能够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思考;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分析动力与解决欲望。同时,也要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延展性,能够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出更多的化学知识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提问

问题化教学中,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单方面地向学生发问,而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在双向提问、双向解答的状态下,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及认识,引申学生的问题思考,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水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资源,但对于水的认识仅停留在使用方面,并没有客观地了解过水的组成,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在正式开展学习活动之前展开预习。在预习阶段,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向其他同学发问,也可以向教师发问。通过这种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注意要给予学生尊重。学生的能力不同、思维不同,所提出的问题角度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耐心地解答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在引导学生提问的状态下,展现问题化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四)密切联系生活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碳和碳的氧化物酸碱等知识点,均会直接关联到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在利用问题化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可立足于生活化视角,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这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降低复杂化学问题的理解难度,使之理解知识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以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此之前,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水的过滤等相关知识点,教师可基于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过滤后的滤液是浑浊的,在开展水的净化实验操作时滤纸是否可以被取代。利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性地给出答案。通过这一方法,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内涵,在密切联系生活的状态下,丰富学生的认知。

(五)融合分层观念

以往教学环境中,问题化教学法价值无法充分展现的一大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彼此之间的差距,会向学生提出统一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会由于学习能力差距较大而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如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无法受到吸引,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无法把握住问题的内涵。类似问题的存在也会造成教育方面的不公平。如抛出问题后,通常优等生、中等生会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后进生很难生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越来越弱。因此,在利用问题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而后引入分层教学理念,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能力状态下学生的学习诉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将问题重点集中于开放性、发散性方面,侧重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将问题重点集中在基础性、常规性方面,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讨时,教师应摆脱混合分组理念。要求学生相互捆绑,虽能够降低后进生的学习压力,但也会使之处于过于被动的状态,无法参与问题研究。因此划分学生小组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标准。以“燃烧和灭火”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灭火原理时,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就可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要求其分析氧气量与燃烧时间的关系、氧气与空气比重的问题;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要求其分析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有哪些。以此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并合理地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分层性问题教学手段中提高教育成效。

(六)聯系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开展化学实验以降低学生的理解压力,使之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现象,并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原理及内涵。同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把握知识原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在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现象方面,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问题化教学法进行解决。例如,在讲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部分的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如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根,碳酸钙中也含有碳酸根,那么两者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要求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展开实验,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帮助学生找准实验学习的正确方向,把握实验重点。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采取问题化教学手段,可辅助教师有效增强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本质,也能够产生更加明显的自主意识。对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把握问题化教学的重点,遵循针对性、适用性原则,做好全面的教学准备,创建合适的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等。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加强问题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化学教学工作持续性开展。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课堂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