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从生活实际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2022-03-03张勉冬
张勉冬
数学素养是一种认知活动,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或者进行数学体验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实践以及应用的活动与素养,体现着我们对于数学的一种态度。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地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懂得将知识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实情境和模拟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很奇特的学科,数学造就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数学的学习永远离不开生活,因为数学的学习技巧就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教材上的内容,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编,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材上的某些内容,对于某些地区的孩子来说,可能没有接触过,如汽车的行驶速度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就不是很直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活实际,转化和改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符号,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把数学问题变成生活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亲切,进而产生数学情感,产生学习动机。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擅长引入各种实质性的生活内容,通过合理的改编,融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更加活泼,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可以主动投入学习中。这样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利用数学常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常识反复应用,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也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如果一味地拘泥于教材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学生会熟记这些知识,但不懂得如何应用,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这样做就是无用功,学生的素养很难得到提升,甚至会让学生的学习走入一个死胡同,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反面教材。
二、初中生解决实际问题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数学问题中的文字叙述更加专业化,题目比较长,数量关系也较多,而且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稍微不留神,很容易忽略已知条件与求解的关系。因此,面对数学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学生产生放弃的心理。
具体困境表现为:
(1)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会受到语句的干扰。很多学生看不懂哪些是需要提取的,哪些是需要舍去的,最后连题目都没有看完就放弃了。
(2)在信息加工中,学生会受到自身阅读分析能力的影响及本身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学生缺乏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整体思想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缺乏在信息提炼中对整体结构做全方位剖析的能力。即使能读懂题意,也可能不能正确解题。
(3)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不能适应初中阶段数学语言的专业化,无法把实际问题与对应的数学模型联系在一起,缺乏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对策有:
(1)对实际问题的学习,题目信息量大,从表面上看不容易掌握,但仔细分析题意,从已知条件和求解出发,实际问题其实常常就只有两个基本的关系量,准确运用这两个基本关系:一是乘积的关系,二是和与差的关系。只要把握好思考的方向,明确实际问题中要用的基本量和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为老师,我们要切实有效地、科学地为学生分析方法,同时也要树立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教师要把生活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模型的建立过程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遇到问题多联系多思考,准确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2)数学实际问题教学是一个综合阅读、分析模型等能力的綜合教学过程,所以,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要重视理解、分析、辨别、判断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中用数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为正确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谋求发展中有更好的途径。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如何构建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在生活情境中,教师要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设计出生活场景,在情境中导入,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数学抽象素养。比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构建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现结合方程、建立方程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2.构建生活问题,培养数学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去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问题,增强数学分析能力,通过生活问题的实际探究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数学素养。
3.运用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深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针对生活的问题,无从下手。所以,为有效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素材,通过生活资源和数学知识点的整合,进行教学优化,促使其对数学教材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深度学习。
四、对相关故事进行续编,让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规划,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相关学习规律,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日常情景中进行学习的交流、合作与思考,以此来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比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相关故事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来思考问题的答案,当然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学生在进行思考后回答的结果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时候老师可以顺势进行指引,给出提示点,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
这种情境,学生会觉得非常好玩,也感觉新颖。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故事的续编,看一看谁的想象力更加丰富。通常,不少同学编出的故事非常精彩,解决问题非常巧妙。
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注重数学应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实践出真知”。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实验的操作、理论的验证、合作研究、共同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这些活动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新的思想,掌握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和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培养。
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意识,可以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回归于生活的本质,把数学知识巧妙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发展教学能力。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积累,其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多,积极地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并不是在纸上的,更多的是理解和应用它,这就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不亲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那么使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数学常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也能理解得更加深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掌握更加多的数学技能。
数学素养的形成是缓慢的,需要教师制定一个漫长的计划,通过长期的积累,一步步地解决各种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仅让学生看教材做习题,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把题目和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拓展思考和应用,把数学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