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古树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2022-03-03周资民
周资民 邓 聪 孔 亭
(1.资溪县林业局,江西 资溪 335300;2.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资溪 335300)
1 资溪县概况
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武夷山西麓,总体地势南高北低,由于当地多暴雨,山体大部分呈切削状。资溪县东与福建省光泽县接壤,南与黎川县毗邻,西与南城县交界,北与金溪县、贵溪市相连。资溪县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武夷山脉贯通南北的重要生物通道,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具有较高的生态地位与研究价值[1]。
2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笔者根据以往数据、问询及踏查结果,以乡镇为单位,走访各村,通过外业调查发现并记录古树信息。调查工作始于2017年,后续进行了补充调查并于2019年11月结束。按照《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2]等相关规程开展调查,将相关调查数据按照要求登记,详细填写树高、冠幅等实测数据,以及地理位置、古树生长情况及伴生物种信息,并用Excel及林业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资溪县古树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资溪县古树树种结构和等级
经调查,资溪县古树有20科31属37种,合计1 056株(见表1)。其中,枫香树数量最多,为217株;天竺桂、肥皂荚、黑壳楠、罗浮柿数量极少,均为1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91株(南方红豆杉149株、银杏42株),占比18.09%;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5株(鹅掌楸8株、红豆树7株、罗汉松7株、百日青2株、天竺桂1株),占比2.37%。
表1 古树树种结构和等级概况 株
根据《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相关规定,结合资溪县古树资源调查结果,初步判断当地现存Ⅰ级古树65株,占比6.15%;Ⅱ级古树285株,占比26.99%;Ⅲ级古树706株,占比66.86%。整体来看,资溪县古树资源以Ⅲ级古树居多,种群生长势呈现良好状态。
3.2 资溪县古树分布与生长情况
资溪县古树以古树群的片状分布为主,共计形成大小不一的古树群52处607株,占比57.48%;另外449株古树以散生形式分布,占比42.52%。
由表2可知,郊外的林中与风水林为主要的古树群落分布位置,分别占比27.08%和35.80%;道路两旁、房屋附近及保护区内古树主要以散生及单株的形式存在,占比相对较低。其中,银杏、鹅掌楸及玉兰为过去引种栽培,当地并无野生种群,主要以风水林的形式分布于保护区外的村落周围;南方红豆杉主要以群状分布于村边,少数以散生方式生于路边与沟边,以嵩市镇上付村、高阜镇孔坑村、乌石镇陈坊村分布较为集中;罗汉松及百日青主要分布于资溪县林业局、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马头山林场等单位庭院;红豆树以小群落分布于马头山镇斗垣村与石峡乡后坑村等地;其余的古树以散生或群落的形式分布在资溪县各个乡镇。
表2 资溪县古树分布位置统计
此外,资溪县1 056株古树中,生长及健康状况良好的古树有856株,占比81.06%;由于地形改变、人为干扰、病虫侵害等影响,生长情况堪忧但无死亡及倒伏风险的古树有163株,占比15.44%;由于树体倾斜、病虫害严重及自然因素导致生长较差甚至有死亡及倒塌风险的古树有37株,占比3.50%,该类古树需要人工干预进行抢救及维护。
3.3 资溪县古树群树种结构
由表3可知,资溪县共有52片古树群,合计607株古树。其中,枫香树古树群数量最多,为7片116株,占古树总株数的10.98%;南方红豆杉古树群数量为5片89株,占古树总株数的8.43%;樟及苦槠古树群数量分别为6片87株、6片85株,分别占古树总株数的8.24%和8.05%;其余树种基本为小群落分布或与其他树种混生成林,难以形成大面积的片状分布。在资溪县52片古树群中,以资溪县马头山的南方红豆杉群及资溪县大觉山的马尾松群较为有名,但由于近年来松材线虫病的频繁发生以及当地对成熟松林的过度采伐,马尾松古树群内树龄较大的古树数量已显著减少。
表3 资溪县古树群树种结构
3.4 资溪县古树树龄结构
由表4可知,资溪县树龄在100~199 a的古树数量最多,为439株,占总株数的41.57%。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只有极少数千年以上的古树能保存至今。资溪县树龄在1 500 a以上的古树数量最少,为8株,占总株数的0.76%。虽然目前资溪县古树整体呈低龄化态势,但经过调查,笔者发现资溪县低龄古树生长势较为旺盛且潜力巨大。因此,对新生古树进行有效保护,并在后续工作中晋升古树保护等级,将显著提升资溪县古树的存活率。
表4 资溪县古树树龄统计表
4 资溪县古树资源现状和主要特征
4.1 古树资源现状
资溪县古树共1 056株,其中873株古树由资溪县直接参与调查,183株古树信息由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助调查及提供数据后确定;以枫香树、南方红豆杉、苦槠、樟为主要树种,共计615株,占古树总数的58.24%,整体以Ⅲ级古树居多;调查古树群52处607株,其中枫香树古树群数量最多,主要以风水林的形式分布在村边或村中,大部分古树生长及健康状况良好;树龄在100~199 a的古树数量最多,低龄古树生长势较为旺盛且潜力巨大,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有助于提高古树的存活率。
4.2 古树资源主要特征
4.2.1 乡土树种占主导地位,种群数量优势绝对。在调查的37个古树树种中,除银杏、鹅掌楸、玉兰种群为人工引进栽培以外,其余树种均为资溪县野生分布的乡土树种,引进栽培树种数量仅占总株数的5.40%。乡土树种作为长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在生存竞争和种群数量上本就有巨大优势,故在调查中乡土树种在资溪县古树数量上占主导地位。
4.2.2 群生分布占比大,山区及郊区数量多。资溪县古树群有52处607株,占古树总株数的57.48%,较多表现为风水林及山地林分,多数分布于乡村及山区。受人为活动及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县城及乡镇中心古树分布较少,且散生于各处。
4.2.3 古树等级整体较低,种群低龄化。调查结果显示,资溪县古树数量随着树龄增长呈递减趋势,Ⅲ级古树数量占比66.86%,存在低龄化现象;高龄古树仅占6.16%,部分古树生长已呈衰退趋势,并伴有枯梢、中空及病虫害等对其生存不利的因素,需重点关注并加强管护。
5 资溪县古树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5.1 缺乏专业保护团队,管护水平较低
目前,当地仅资溪县林业局和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个别古树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整体保护团队。虽然相关部门已进行了部分日常巡护、挂牌保护工作,并对部分古树进行矫正及护坡加固,但大规模、高效率及常态化保护依然难以实现。部分地区管护水平较低,盲目采取的保护措施反而阻碍了古树的生长。例如,增加硬化铺装影响了古树呼吸效率及周边的生境;没有按照养护规范修建树池围栏,造成古树根系受损;挂牌保护时使用长钉悬挂,造成树体损伤等。缺乏科学性的保护行为不仅起不到保护效果,还会对古树造成严重伤害。
5.2 古树档案信息不全面,调查数据不彻底
资溪县的古树本底档案来源不同,主要来自当地的林业局和保护区,抚州市林业局、抚州市园林绿化局等单位也有部分数据,数据有部分重合,且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资溪县古树档案。例如,抚州市对资溪县的古树调查中包含野含笑、豹皮樟、合欢、青冈、糙叶树、重阳木等古树信息,由于无法获得详细数据,所以笔者并未调查到;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长叶榧、水青冈、紫茎等古树信息,也未能详细地反映在保护区提供的调查数据中。同时,调查虽然以乡镇为基础进行踏查,但并未覆盖资溪县所有村落,数据存在部分缺失,且缺乏统一的管理,给今后的古树研究及养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5.3 古树位置分散,保护及养护难度大
此次调查涉及嵩市镇、高阜镇、乌石镇、鹤城镇、马头山镇、石峡乡、高田乡及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溪县范围内的古树具有覆盖面积大、分布零散及生长区域难以踏足等特点,且不同种类及不同情况的古树养护方式也存在差异,加大了古树保护的难度。
6 资溪县古树资源保护策略
6.1 多方合作成立古树联合保护委员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
资溪县应联合相关部门成立联保委及专委会,组织成立专业保护团队,明确相应工作内容、考核指标及管理责任,将不同片区的古树保护落实到相关单位或个人[4]。同时,定期组织会议及相关业务培训,由相关单位责任人汇报保护情况及分享宝贵经验,表彰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及单位,提升团队人员的积极性、使命感、荣誉感及业务水平[5]。
6.2 整合信息,建立统一的古树档案,鼓励持续性调查监测
古树的科学管护必须以相对真实的数据及完善的档案为基础。资溪县可将多方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古树档案,统一集中管理与查阅,方便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时效性是影响古树档案数据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树木将逐渐被列入古树的范畴。对此,资溪县应鼓励持续性的调查与监测活动,对于扩充古树档案信息的个人,可在核实后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奖励,保障工作的可持续性[3]。
6.3 多方协同参与,实行针对性管理
古树的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资溪县应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古树保护的重要意义及破坏古木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广大群众保护古树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对于偏远地区的古树,可以村为基础,落实古树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并给予管理者适当经济补助[6]。同时,工作人员应以当地古树档案为基础,根据古树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养护方案和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停止不科学的管护行为,提升养护管理水平[7]。